周道紅
摘 要:在倡導“健康第一”的時代背景下,體育這門旨在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學科的重要性也逐漸顯現出來。體育教學的宗旨和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體育運動技巧,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和發展打好基礎。而體育游戲作為體育教學的基本形式近年來體育教學中廣泛應用,在提升學生參與興趣、增強體育教學效果方面發揮的作用顯而易見。基于此,本文針對體育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闡述,以期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小學體育;游戲教學法;準備階段;課堂教學;課堂尾聲
小學生有著愛玩愛鬧、活潑好動的天性,因而他們對富含趣味性的游戲是毫無抵抗力的。體育游戲本就與體育活動的形式相符,將之與體育教學融合起來,能夠改變以往以單純訓練為主的體育教學模式,使體育教學變得充滿靈動與活力。為此,作為小學體育教師,我們應不斷探究開展體育游戲應用于體育教學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從而摒棄傳統單一、固化、以枯燥訓練為主的體育教學模式,為實現體育教學效果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撐。
一、在準備階段的應用——提高學生運動積極性
在體育課的準備環節設置游戲能夠起到提高學生運動興趣的作用。以往的準備環節往往是通過慢跑或是做操的形式進行的,雖能有效激活學生的身體機能,使學生很好地進入到運動準備狀態中,但是枯燥的活動方式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為此,小學體育教師可以在這一環節設置游戲,以趣味游戲來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為接下來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打好基礎。
例如,教師可以在準備環節靈活設置各種游戲,也可從具體的教學內容出發,合理地設置游戲。以“跳繩”的教學活動為例,學生雖然在平時生活中接觸過跳繩,但是對跳繩的教學器材卻知之甚少,對這項運動的教學目標也不甚明確。鑒于此,為了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花樣跳繩,即讓學生按照自己喜愛或是知道的方式跳繩,或是為學生設置跳繩比賽,從而吸引學生的眼球,使其以更加積極的狀態投入到體育教學中。如此,通過在體育準備環節設置游戲,增強了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以及學生對該項運動的了解,促進了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展。
二、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增強課堂教學趣味
體育游戲在體育課堂教學環節的應用,能夠起到活躍氛圍,發揮學生運動主體地位進而達到促進體育教學質量提升的目的。為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在完成某一技術動作運動技巧和要領的講解活動后,可以在訓練環節設置體育游戲,讓學生以游戲的形式達到鍛煉的目的,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減輕枯燥訓練模式下學生的運動負擔,以及隨之而來的厭倦情緒,使體育教學質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改進和提升。
例如,以“籃球傳接球”的教學活動為例,傳接球本身是一項相對枯燥的運動,反復練習很容易引發學生的反感。為此,教師可以在訓練環節設置“三角傳球”的游戲,具體的操作方式是:將學生分為人數相等的三隊,每隊以縱隊排列的形式站立,三隊圍成一個三角形;號令聲發出后,教師讓指定的學生按照順時針或是逆時針的方向將球傳給相應隊伍排在隊首的學生,并在球傳出之后迅速跑向對方隊伍的末尾,以此類推,接到球的學生按照同樣的方式傳球。為了增加游戲的難度,也可兩個人同時傳球給相應的人,確保相應的人可以順利接到球。如此,便擺脫了以往以枯燥訓練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凸顯了體育教學的靈活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在玩樂中達到了鍛煉身體的目標。
三、在課堂尾聲的應用——緩解學生的運動疲勞
體育游戲在體育課臨近結束環節同樣適用。因為經過一堂課高強度的體育鍛煉,學生機體十分疲勞,肌肉也處于相對緊張的狀態,因而需要一種有效的方式來放松身心。自由活動的形式固然可行,但不如游戲的效果來的好。這一環節游戲的設置可以實現課堂向課間活動的順利過渡,還能凸顯體育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對下堂體育課有所期待。為此,小學體育教師可以在體育結束環節設置一些緩解疲勞、放松身心的小游戲,使學生的身心恢復到放松狀態,更好地進行接下來文化課的學習。
例如,教師可以在體育課臨近結束時,將學生組織起來玩“反口令”的游戲,即讓學生以橫隊排列的形式依次站立,此時教師發出“稍息”的口令,學生則要做出相反的動作,即“立正”,教師發出“向左轉”的口令,學生則要做出“向右轉”的動作。沒有及時反應過來做出相應動作的學生淘汰,并且要表演一個小節目。在輕松、愉悅的游戲氛圍中結束一堂課,能夠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如此,通過在課堂尾聲環節設置游戲,緩解了學生的身體疲勞狀態,使其能夠更好恢復身心,更好地進行接下來的生活、學習。
總之,體育游戲作為體育教學的常見組織形式,在提升學生運動積極性、優化體育教學效果方面發揮的作用有目共睹。作為小學體育教師,我們應靈活運用體育游戲開展體育教學,從而不斷豐富體育教學的模式和類型,推動體育教學創新改革,為構建高效化的體育教學課堂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朱正龍.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和應注意的問題[J].教育現代化,2018.
[2]林書紅.談游戲活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