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紅英
摘 要:伴隨著經濟全球化,我國文化逐漸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外來文化、網絡新型文化等對既有文化造成了沖擊。在這種情況下,加強道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而初中階段是道德品質形成的主要時期,《道德與法治》是道德教育的主要舞臺。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主要取決于《道德與法治》中德育教育水準。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本文探究了《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德育教育現狀以及德育教學有效策略,以便增強學生道德素質,適應社會發展。
關鍵詞:初中 新課改 道德與法治 道德教育
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黨的十七大提出:“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秉h的十八大提出:“堅持教育為社會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無論是十七大還是十八大,都強調了道德教育的重要地位,強調道德教育貫穿教育始終。而道德教育與《道德與法治》教育關系密切,《道德與法治》教育包含道德教育,主要是“五愛”教育和道德行為規范教育,旨在促進人的發展,推動社會發展。
一、中學生道德教育現狀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立德樹人”成為了教育的根本任務。鑒于教育任務的變化,《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德育教育肯定存在一些問題。因此,筆者分析了中學生道德教育現狀,為進一步的教學實踐改革提供方向。
(一)缺乏道德教育意識
在《道德與法治》教育課堂上,教師缺乏道德教育意識。雖然從《中學德育大綱》到《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都突出了道德教育的地位,但是道德教育的“言”與“行”卻不一致。具體表現為:1.教師仍以《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知識傳授為主,重視學生獲取知識與技能,道德教育并不在教師首要教學目標之列;2.學生與家長不懂“何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并不存在他們的意識當中。
(二)道德教育觀念滯后
至今,學生、家長包括老師都不太清楚道德教育的現實意義。他們盲目認為:道德教育是考試的一部分內容,學生只要記住考試范圍內的德育知識,能夠應試即可。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仍采用劃重點、死記硬背的方式開展德育教育,沒有將道德教育與其它學科相融合,沒有將道德教育的觸角伸向生活,從不考慮道德教育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生活帶來的幫助與影響??偟膩碚f,目前,道德教育觀念落后,沒有建立培養學生思想品質的道德教育觀念。
(三)道德教育實踐效率低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道德教育不同于普通的書本知識教育,教學不應該限制在課堂上,不應該被傳統教學方式所束縛。由于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五愛”教育和道德行為標準教育,實踐性與生活性較強,需要學生深入到實際生活中去進行情感體驗,去開展實踐落實。但是,目前道德教育仍然偏重理論灌輸,說教式、靜態化的教學形式忽視了學生的內在需求,導致主體內在矛盾無法轉化,無法做到知、情、意、信、行的統一。所以說,當前《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道德教育實踐效率低。
二、中學生道德教育實踐策略
(一)滲透道德教育意識
有效開展道德教育的第一步是滲透德育教育意識。只有自上而下達成統一意識,認識到道德教育對于學生發展以及社會生活的重要意義,教師才會落實道德教育行動,道德教育才能有效落實。那么,如何滲透道德教育意識呢?學校應該從教師到學生,自上而下地開展道德教育功能再認識和道德教育重要性再認識活動,讓教師和學生都認識到道德教育的非凡地位,從而積極參與道德教育,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日?!兜赖屡c法治》教學中,為了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我開展了“有關道德教育大討論”活動,與班級學生共同探討道德教育的功能和重要性,使教師和學生同時培養道德教育意識。具體來說:首先,播放PPT,與學生共同學習道德教育功能,系統認識道德教育;其次,列舉幾個問題,與學生共同討論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比如,“小紅與小明是好朋友,小明與小李發生了沖突,小明撞到了小李,這時小紅是應該幫助朋友與小李作對,還是勸慰小明向小李道歉?”這一問題,我與學生進行了探討,認識道德對于人成長、交際的重要性。在整個過程中,我與學生再次認識了道德教育,雙方達成一致,樹立了道德教育意識,提高了道德教育與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滲透道德教育意識是道德有效教育的前提。
(二)重視道德教育學習
由于道德教育觀念落后,道德教育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導致道德教育效率低下。而要想提高道德教育質量,在新課改下,教師需要重視道德教育觀念的學習,重視道德教育方法以及道德修養的學習,讓體驗、示范等教學方法甚至多媒體技術滲入《道德與法治》課堂,滲入道德教育,在提高道德教育水平的同時提升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真正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例如,在日?!兜赖屡c法治》教學中,首先,我會組織道德教育觀念學習活動,讓學生形成在認知、體驗與踐行中樹立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意識,從而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生活體驗并在生活中磨煉道德意志,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其次,組織道德教育方法的學習,向學生傳遞理論結合實踐的道德教育方法,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自主開展道德學習活動,提高自身道德修養,提升到哦教育效率;最后,樹立標桿,促使學生模仿、學習,提高道德素質以及自我修養。而通過道德教育學習,道德教育觀念與時俱進,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呈現了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在道德教育實踐中,教師要重視道德教育學習工作的開展。
(三)道德教育生活化
道德教育具有實踐性特點。如果道德教育偏重理論而忽視實踐,學生主體的內部矛盾無法轉化,就無法做到知、情、意、信、行的統一。因此,道德教育必須與實踐相結合。鑒于此,教師可以組織生活化的道德教育,即,將道德教育延伸到生活當中,用生活故事詮釋道德教育內涵,用生活現象理解道德教育本質,用生活實踐規范學生道德行為,從而使學生獲得優秀的思想道德品質,推動日后生活和學習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做大自然的朋友”時,為了培養學生尊重、順應、保護大自然的優秀品質,幫助學生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我組織了生活化的教學活動。首先,構建生活化情境,引導學生認識“為何要尊重大自然”,培養學生尊重自然意識。比如,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人類亂砍濫伐、水土流失、空氣污染、霧霾酸雨嚴重視頻,通過歷歷在目的生活惡化現象戳中學生內心,樹立“尊重自然”觀念;其次,組織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大自然的實際行動,比如,組織學生植樹,造一片山林;又比如,組織學生拾撿城市垃圾,還一個干凈的城市;等等,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到“保護自然”的意義,培養“保護自然”行為習慣。而通過生活化的道德教育方式,學生逐漸做到了“德”與“行”的一致,在提高道德認知的同時增強了道德行動力。因此,道德教育生活化是道德教學實踐的有效方式。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道德教育有了新的內涵。但是,初中《道德與法治》中的道德教育仍停留在傳統階段,教師和學生缺乏道德教育意識,道德教育觀念落實,道德教育實踐效率低。面對這種狀況,教師需要積極調整道德教育實踐策略,重視道德教育意識的培養,強調道德教育知識的學習,加強道德教育的生活化。只有這樣,道德教育才能克服現有問題,才能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邢娟.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助力初中生道德發展[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3).
【2】陳冬梅.初中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2014-05-07 12:40:16.
【3】徐健.關于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幾點思考[J].未來英才,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