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風
摘 要: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進入了信息時代,“班班通”已開始在小學教學中推廣運用。運用“班班通”使遠程資源更好地服務于教學,能夠從根本上改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大大改善教學環境,豐富教學手段,使圖像、聲音、文字與時代氣息融于一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擴展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為學校教育教學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已經成為廣大教師不可或缺的一種教學工具和手段。
關鍵詞:班班通;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班班通”其實就是實現了課堂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班班通”不僅有利于操作,幫助學生突破學習中的重難點,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做到讀寫結合,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激發他們的思維活動,把語言、文字、圖像、動畫融為一體,使學生在學習中眼看、耳聽、手腦并用,全面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閱讀,使不同層次、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全身心投入,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當班班通走進各班教室,便給教學注入現代化思想,它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平面型的教學方式轉化為多媒體形式和立體型的新型教學模式。
1“班班通”教學環境對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意義
1.1有利于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
“班班通”教學環境的形成,對于教育體制的改革和發展而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班班通”的普及與運用,可以幫助教師很好地實現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的創新,幫助教師改變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和發展。由此可見,“班班通”的普及與運用,是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發展、提升教學和學習效益的有效途徑。
1.2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就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同樣的內容,以不同的方式呈現,更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班班通”的應用,使語文教學不再是單一的人聲講解和文字呈現,而是音頻、視頻、圖片、文字等多種元素交融匯合的立體展示,使學生的視覺、聽覺均得以調用,促使學生更有效地參與教學,并對教學產生興趣。
1.3有利于構建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社會背景下,“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已經成為教師教學的首要目標。在“班班通”的教學環境下,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資源共享創新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為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實現良好的語文教學效果奠定基礎。
2“班班通”環境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策略
2.1加強興趣的激發
班班通雖然是一種形象生動的教學形式,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也需要教師結合語文課文內容以及小學生的語文基礎和理解能力進行興趣的激發。僅僅依靠班班通自身的教學優勢對小學生的興趣帶動是不現實的,也是不負責任的。很多老師把班班通作為教學的主要手段,過于積極,過于信賴,這種教學態度最后的結果只能是使語文教學淪為信息科技的奴隸。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在班班通為課堂教學營造出良好的教學環境之后,進一步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開展語文教學。
比如在教學《一面五星紅旗》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把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以幻燈片的形式呈現在班班通教學設備的大屏幕上,讓學生暢所欲言,談一談對五星紅旗的認識。當有學生說五星紅旗是革命烈士的鮮血染紅的時候,教師就要快速為學生演示革命烈士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自由浴血而戰的影像或者電影片段;當有學生說大五角星代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時候,教師就要為學生及時展現偉大的黨領導中國人民從一個勝利到另一個勝利的偉大征程,等等,這樣的教學形式,既激發了學生了解和認識五星紅旗的欲望,有助于學生對課文感情的認知,同時也有助于教師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的加強。
2.2深化課文的理解
班班通在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方面的作用是非常顯著的。小學生受限于生活經驗的匱乏,在學習語文時往往要在理解上下很大的功夫和精力,嚴重阻礙了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有鑒于此,借助于班班通這樣一種教學手段開展語文教學,既是教師的責任,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
2.3提升語文的素養
學習語文的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無論是閱讀能力還是寫作能力,都是小學語文的重要教學任務。班班通的教學形式新穎,能夠和語文課文內容緊密結合,為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創造傳統教學難以比擬的教學形式。比如在教學《長城》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進入多媒體環境中,在聲音,動畫,音樂的營造中,把長城這一世界文化遺產的主要景色,文化含義,以及對于中華民族精神的塑造等方面的價值和盤托出。背景音樂可以是《長城謠》,可以是《國歌》,它們表達的都是中華民族抵抗外辱的團結凝聚精神。通過運用班班通教學手段,學生對于長城的理解遠比單純只是從課文中了解長城的概貌要有效的多。
2.4“班班通”促進了學生與文本的情感交流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鑒于語文的這一教育特點,合理有效地運用“班班通”,就可以實現學生與文本的情感共鳴。
語文教學中,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還要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開發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必須貫穿于語言訓練之中。但小學生的思維以感性認識為基礎,沒有外界媒體的刺激、啟迪,他們思考問題時,經常出現思維障礙,有時還會出現思維不完整的現象。利用電教媒體的刺激引導,會開啟學生思維閘門,收到豁然開朗的效果。
2.5“班班通”教學環境,幫助教師突破教學難點
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教師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影響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只能通過語言的表達方式來講解教學重點和難點。這種枯燥乏味的語言表達形式,很難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點進行系統的理解和掌握。
而在“班班通”教學環境下,應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教學已經逐漸被更多的教師認可。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素材的難點和疑點,制作教學視頻資料,在課堂中使用這種微視頻教學資料,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視覺、聽覺,提高教師教學質量,進而幫助教師突破教學難點。
2.6德育結合
作為教師,經常會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可是,單憑苦口婆心的講述,往往會是事倍功半。于是,我就鼓勵班干部,從網上搜集一些安全事故的圖片或視頻,在每周的班會課上播放給學生們看,讓學生們交流自己的感想。一段時間下來,大家的安全意識增強了。還記得以前的家長會,都是老師唱獨角戲,家長們總覺得沒意思。自從有了“班班通”,方便了不少。如這學期的家長會上,我下載了一個名為《和孩子在一起》的視頻給家長們看,大家感動得熱淚盈眶,紛紛表示要多陪陪孩子,多理解彼此。我還制作了表格,展示了班級上期期末考試的成績。家長與孩子互動,表演節目。整個家長會氣氛特別活躍。
3結語
總之,“班班通”設備的應用,使得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結構以及教學思想都發生了變革。合理使用班級中的電教媒體能夠有效地為學生提供感性材料,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能充分展示語文基本知識和思維過程,有利于學生新知的獲取,有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在“知其然”的基礎上“知其所以然”,這必將有力地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劉成武.淺析班班通使語文教學之路更暢通[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7):136-137.
[2]王京生.合理運用班班通優化語文課堂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5):51.
[3]歐陽芬.高效課堂教學技能指導:小學語文[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
[4]程貴盤.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讓課堂充滿魁力[J].神州,2014年05期.
[5]王京生.合理運用班班通優化語文課堂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