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潔
摘 要:本文以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為研究對象,從黨建引領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兩個方面,通過對比各高校的不同做法,以青島理工大學為例,探索總結出理工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發展之路。
關鍵詞:黨建引領;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1 引言
創新和創業已成為社會發展的新動力,如何進一步加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1]。本文以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度至2019年度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為研究分析對象,對創新創業教育(以下簡稱“雙創教育”)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和總結各高校的不同實踐,結合青島理工大學實際,提出了具有理工特色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2 高校雙創教育管理體制分析
從管理體制來看,各高校都設立了雙創教育工作機構,全面開展各類創新創業工作;配備專職創新創業管理人員,同時打造創新創業導師團隊;對創新創業教育投入經費支持的同時,匹配創新創業活動場地。具體分析如下:
1.各高校設立了專門的創新創業指導部門,在設置方式上只要分為兩種,一是設立自主創新創業學院或創新創業指導中心,二是設立非自主創新創業學院,由學生辦公室或招生就業辦公室牽頭協調創新創業教育。
2.為了更好地開展創新和創業教育,高校通過增加創業指導中心的設立,基本配置了創新和創業專職人員,但具體分配的學校數量卻有很大不同。其中清華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的專職人員高居所有高校榜首[1]。
3.大部分高校重視創新創業導師庫建設,積極建設校內外優秀創新創業導師隊伍,為學生提供指導,但導師資源差距較大,個別學校甚至存在導師資源不足現象。
4.為滿足師生創新創業活動需要,多數高校通過整合校內資源,匹配合適的創新創業活動場所,一些高校設有創業實踐實訓孵化基地,為創業團隊企業孵化和開展雙創活動提供場所,但在校外創業場所的配置上各高校存在著較大差異。
從總體上看,高校創新創業總體發展良好,但高校內部存在創新創業的專職部門工作體系不完善、雙創理論教育與實踐訓練發展步調不一致、校外導師團隊“質”與“量”不平衡、創業實訓場地差異大等問題。
3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機制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運行機制主要包括理論教育與實踐模擬相結合,社團活動與創新創業類大賽相結合,內部資源與校外資源相結合。具體總結如下:
1.理論教育與實踐模擬相結合。當前,大部分高校均以公共通識課形式向學生開設“創新創業基礎”等課程,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和思維。同時,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硬件措施,通過創業實訓孵化基地或創業教室等實訓平臺,開展創業沙盤模擬等實踐訓練,將課堂所學知識實踐演練,理論教育和實踐模擬有機融合,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熱情。
2.社團活動與雙創競賽相結合。大多數高校注重挖掘有興趣或有創業意向的學生群體,支持學生創建和發展創新型創業組織,促進正常組織開展各種創新創業活動。
3.校內資源與校外資源相結合。部分高校在校內調動整合創新創業資源,舉辦大學生創業文化節等專題競賽;同時,組織開展路演活動、咨詢會對接社會資源,依托創業孵化基地,組織校友企業雙選會等,創新創業多平臺建設,以滿足學生創新創業的需求。
4 理工特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上文分析了各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方面的不同實踐。結合青島理工大學實際,總結具有理工特色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具體表述為:以創新能力培養為軸線,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健全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通過課內課外,全方位、全過程提升學生創新能力[2]。以校內孵化基地為載體,發揮學科優勢培育科技創業團隊,遵循市場規律孵化規范創業企業,打造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實驗室、制高點、輻射源”。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注重激發創新創業學生群體中學生黨員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多種形式弘揚社會正能量,提升創新創業學生群體愛國愛校情懷,堅決杜絕涉及違法違規內容的創新創業活動。
4.1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業意識的四項舉措
4.1.1 增加“創業版”人才培養方案
學校在現有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新增“創業版”培養方案,結合學校教育教學學分制改革,新增設了創新創業實踐學分,雙創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將貫穿于學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4.1.2 “專創融合”健全雙創課程體系
學校以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為出發點,開設《創新創業基礎》《創業實踐》等公共通識必修課程,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思維;結合學校教育教學線上課程建設,通過課程立項等方式,建立起必修與選修相結合的青島理工大學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群;根據新形勢、新變化,積極引入使用范圍高、課程質量評價較高的創新創業教育線上慕課資源,形成了線上網絡教育平臺與線下面授課堂有機結合的課程體系。授課過程中適當融合課程思政教育。
4.1.3 實施彈性學制激發學生自主性
建立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集中授課與日常指導、校內指導與校外實踐、線上與線下四位配合的教學模式[2]。對符合條件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允許其休學創業,實施彈性學制,進而提高了學生學習和實踐創新創業知識的自主性和選擇性;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的識別與轉化體系,通過社會實踐、發明創造、科技競爭等途徑,鼓勵學生獲得創新學分或獎勵學分。
4.1.4 加強雙創師資隊伍培訓力度,提升雙創教學能力
自學校成立創新創業學院以來,創新創業學院高度重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對崗前培訓、骨干研修加大培訓經費投入,不斷加強雙創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培訓力度;通過課程輪訓,不斷提高師資隊伍的創新創業教學能力。
4.2 提升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的兩個層次
4.2.1 整合校內外資源打造創新實踐平臺體系
校內外資源充分挖掘整合,建立了“創業教室”實驗教學平臺、線上模擬商戰實戰訓練平臺、創業實訓孵化基地緊密結合的創新實踐平臺體系。與此同時,緊跟時下創新創業實踐實訓教學平臺動態,完善創新創業實訓教學體系,促進創業項目落地轉化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4.2.2 機制聯動創建創新能力培養體系
理論開設創新創業通識教育的同時,深入挖掘具有創業意向和潛質的學生,設置創新創業商戰模擬訓練,定向訓練強化創業思維,鼓勵引導該部分學生參加自主創業等更深層次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對聘任的創新創業指導教師加強管理,其創新創業工作業績列入職稱評定、崗位競聘、績效考核等方面的重要指標內容,增強創業指導教師責任感,提升教師指導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積極性。
4.3 培育創業先鋒與創業企業的兩個建議
4.3.1 完備探索實踐孵化平臺
學校省級創業示范基地與山東省大學生創業教學中心、科技孵化器等形成了創新孵化平臺的連接和互補空間,建設“實驗室、指揮點、輻射源”,培養創新創業人才。
4.3.2 構建高效規范的運營服務體系
建立健全運行和保障機制,學校成立創新創業工作領導小組,全面指導學校雙創工作;設立創新創業管理服務中心,對創業團隊和企業進行精準管理服務,投入專項創業經費,循環發放創業基金。
參考文獻:
[1] 祝軍,曾慶松.新形勢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模式探析——基于對北京地區28所示范性創業中心高校的調查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8(5):21.
[2] 高朝鮮.關于理工科高校創業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5(6):42-42.
[3] 徐科峰,孫文堂,吳同發,等.理工類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冶金教育,2017(3):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