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燕
摘要: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在修訂過程中,提出了要圍繞數學概念組織教學的理念,倡導用概念教學的教學方式,加強生活與課堂教學的聯系。小學數學與生活是密切相關的,通過聯系實際,給學生設計生活化的作業,讓小學生體會到科學與生活的不可分割。與此同時,在給小學生布置作業時,數學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充足的、科學的完成時間,并進行引導,讓小學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更好的應用到生活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下文本人針對生活化作業設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策略展開討論,以供參考。
關鍵詞:生活化;作業設計;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探討
對于傳統的數學教學中,以往的數學作業中,作業內容并沒用把生活與數學作業相結合,所以數學作業單一、乏味,導致很多學生對于寫作業的興趣不濃,作業完成效果不理想。隨著新課標的推進與深入,要求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要生活化,要把數學作業和日常生活的聯系日益緊密。因此,數學教師教師嘗試在日常生活和數學作業之間建立一座橋梁,加強作業與生活的聯系,讓小學學生感受到作業的生活化,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從而提升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小學學生的數學成績。
1 轉變傳統作業形式,從生活中獲取數學資源
在傳統的作業布置時,數學教師往往只注重布置與課堂內容相關的作業,以至于作業的形式單一、乏味,導致小學生沒有寫作業的興趣,從而影響作業的質量水平。因此,數學教師要轉變傳統作業形式,對數學作業中融入生活化的形式,如生活中的一些常見事物和現象。創設生活化的作業形式,可以使數學教學更貼入生活,讓小學生感覺數學就在身邊,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遙不可及。同時可以改變作業的單一乏味,從而調動了小學生寫作業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因此,數學教師要轉變傳統的作業形式,讓學生走進生活,更好地完成作業,提高寫作業的效率。
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下冊的《面積》時,數學教師在上完課的時候給小學生布置一個課外作業。作業內容為:回家測量一下家里的茶幾桌面的長和寬,并計算它的面積。以及測量家里的床的長和寬,并記錄下來它的面積。第二天的時候,數學教師把作業收上來,看一看小學生的計算結果是否正確。這樣做,數學教師轉變傳統作業形式,讓小學生從生活中獲取數學資源,從而調動小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增加數學作業的效率。
2 增加作業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身心都還在發展階段,他們沒有頑強的意志力和自制力,他們更喜歡有趣的事情。數學教師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來進行作業的布置。而生活化作業可以給作業增加趣味性。因此,數學老師應該把生活與作業進行有機融合,增加作業的趣味性,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小學生主動的進行作業探究,鍛煉小學生的作業探究能力。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觀察物體》時,數學教師可以給小學生布置一個家長和學生一起完成的作業。作業內容為:要求學生回家在家長的幫助下觀察三個物體,并記錄畫下來物體的三視圖。第二天的時候,數學教師把作業收上來給學生檢查,并看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這樣做,把生活與作業進行有機融合,增加作業的趣味性,激發小學生的寫作業興趣,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成績。
3 利用微課融入生活視頻,分層布置小組作業
利用微課融入生活視頻,來布置分組分層的作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小組的學習情況的不同,布置不同的作業任務,讓小學生進行適合學生的學習任務。這樣做,可以幫助每名學生對于課堂上的知識進行生更好地學習和鞏固,同時可以調動小學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于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有利于了解小學生現實的學習情況,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例如,在學習完一個章節的時候,首先數學教師進行小組分配,把一個檔次的學生分成一個小組。然后,數學教師根據小組的檔次播放不同的微課視頻來布置作業。對于層次比較好的小組,數學教師利用微課在基礎的作業上再布置一些比較深的話題,但話題要緊扣生活。對于層次比較薄弱的小組,數學教師在微課中留一些比較基礎的生活作業題。這樣做,教師利用微課融入生活視頻,分層布置小組作業,有利于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提高數學成績。
總而言之,數學知識的源頭就是生活,小學數學作業應該源于日常生活,同時又高于日常生活。數學教師將生活與數學作業進行有機融合,使二者成為一個整體,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又從數學作業中感受生活,讓學生感受到小學數學來自生活的,并將小學數學運用到生活之中,這是一個很奇妙的過程。因此,數學教師要優化數學作業類型,以實踐性為主要練習目標,從生活中捕捉數學知識,以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 朱曉潔.作業設計須“有的放矢”――關于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0).
[2] 朱延春.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作業生活化有效設計的策略[J].新課程學習(下),2013(01).
(作者單位: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東小莊學區東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