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良
【摘要】 ?本人通過幾年的體育教學實踐,對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性、創造性和實踐能力進行了初步的探討。提出了教學內容與教師人格表現的密切組合,是引發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欲望和能力的前提;闡述了應試教育向終身觀念轉變和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過程觀念的轉變;并運用多種的教學模式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情趣;那種只管教,不管學,注入式的傳統體育教學方法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現代的教學思想。
【關鍵詞】 ?體育教學 創造性 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33.96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7-156-01
具體關于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實踐能力呢?在多年的教學經驗中,本人有如下幾點總結的經驗和大家分享:
一、教師人格對教學內容的影響
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我發現教師要不斷隨教學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提起學習興趣。如果一直使用命令式的方法指導學生,不僅會使學生還怕老師,難引起學生的興趣,更談不上學生積極創新性;其次,教師的儀容、勇敢表現、富有正義感、人情味、風度瀟灑大度,往往也能給學生產生一種動力或向往,對掌握動作的過程有促進作用。教學中,曾經有一位學生對我說過這樣的心理話:“老師,你輔導我們既嚴格又耐心,上課談吐清楚幽默,使我們的邏輯思維開拓了許多,真的很想跟你學東西;在生活上,您又那么關心愛護我們,就像我們的姐姐一樣,最好以后都是您教我們?!睂W生或許是過于夸獎我,但也不難看出,學生們更喜歡什么樣的教學風格。因此,各位老師在受教時可以變換風格,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有更亮的眼界,更大的想象空間、更多的體驗。讓學生始終在較高的興奮狀態下學習,才能引發培養他們創造性的欲望和能力。創新并不是相關因素簡單隨意或偶然性的組合,而是教師在對教材,對學生深刻認識和在積累了豐富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的一種創造性工作的表現。
二、改變傳統體育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1. 由“應試教育”向終身體育觀的轉變
多年來,由于體育一直不被重視,也不算一門主學科。人們能關注到體育,可能最多是因為中考拿分而已,導致很多學生平時自己也不體育鍛煉,身體素質非常低下。教師應該在這種大環境下,給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2. 由以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向轉變
傳統教學中,多數課程都是“講課”、“授課”為主。老師講、學生聽已經是一種常態。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家的觀念也有所改變,新型的教學模式越來越多,特別是在“語數外”這種主要課程中可以看到,學生跟老師的互動性越來越強,學生變成了課上的主體和重心,其實我們體育教學亦可以模仿其中的一些經驗為己所用。比如在體育課上可以讓學生分組或輪流組織體育活動,一方面能發掘學生的喜好,了解學生當下的關注點,另一方面也能通過學生自己組織,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多學生可能一開始對個別體育項目不是那么感興趣,但是通過這種學生間的互動,可以更好的引起學生興趣,慢慢的轉化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
三、必須注意運用提供讓學生創造性學習的教學法
1. 運用情景教學法
因為體育教育是一項比較特殊的課程,沒有具體的教科書參考,是一個跟學生互動性很強的戶外教育,如果教師能在這種輕松靈活的環境中跟學生更生動有趣的講解內容,讓學生迅速融入到教師創造中的情景中去是很容易的。除了生動的課程內容講解,教師還可以利用給學生制造一些特殊的運動場景,如比賽、野外求生、軍訓、游戲環節等,讓寫上在不同的氛圍中既參與其中,也給他們發揮和伸展的空間。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團隊合作及協調能力,這是其他學科一般難以體驗到的,通過教學互動來開發學生知識、思維的一門最佳課程。
2. 分組練習與問題啟發結合教學
體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幾乎每堂課程都需要學生參與其中,不斷練習開發自己的運動能力。從老師示范開始,到學生熱身活動,大多數學生都是以教師的示范為標準導向不斷練習的過程。但如果每節課都這樣教學會發現,學生們習慣了模仿動作而少了自我思考。教師可以在工作中穿插一些分組練習的項目,把學生分成N組,每組可以相互示范學習,也可以進行優秀小組評比等活動。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互動性更強,積極性高,同時在其他組員的練習中看到自己與其他成員的學習進度差距,爭相學習,激發自己的學習斗志。在大家爭相學習互動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提出一些細節上的問題,讓學生在帶著問題去思考練習。學生提出來的問題,可以老師解答,也可以其他組的成員街道,老師來點評。當學生提表現出疑問或者是不太清楚的地方時,教師應巧妙而自然地創設問題的情境逐步提出相關的問題,啟發誘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思路。
四、教學總結及感悟
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很多種,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做,老師改,這樣的時代早已過去。不管是語數外,還是體育這門學科,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必須更改這種老觀念,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多互動,多練習,學生講,老師輔助,這才是更能開發學生智力、個性、多元化的新方法。要把課堂上的被動教學轉變為主動教學,就要多注重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多種教學方法交替使用,才能在不同年年齡段的學生身上更符合他們的需要。正所謂““學習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們在教學中需要根據自己的學生性格特點、學齡大小等因素,不斷的變化教學方法,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運用得當才會有更好的教學結果,使我們的體育教學更加完善。
[ 參 ?考 ?文 ?獻 ]
[1]張新華.體育教學中主動性創造性學習能力的探索,湖北體育科技.
[2]馬國英.培養學生主動性、創造性學習能力的嘗試,中國學校體育.
[3]張建新.論新教材教學過程中創新能力的培養的策略,中國學校體育.
[4]張軍偉.對于“體育課創新”的思考.中國學校體育.
[5]張立新.中學生課堂學法的研究,體育教學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