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英姿
摘 ?要:講好中國故事是時代留給我們的課題。如今經濟全球化使得國家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國外文化尤其是歐美等西方文化正在逐漸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而初中生的價值觀正處于一個形成階段,所以防止初中生思想出現西化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而初中英語作為直接接觸西方語言的學科,如何在教學中講好中國故事,培養他們的文化自信,肩負著重要的職責,本文便針對這一課題進行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中國故事
講好中國故事是為了提升我們自己的文化自信。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國際地位也在不斷提高,但是很多人卻缺乏相應的文化自信,認為我們仍不如其他國家,所以初中教育中逐漸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是極為必要的。但是有很多英語老師對此卻束手無策,所以,筆者針對這種情況給出了相關的解決策略,供大家參考。
一、結合課文,培養學生文化自信
學生之所以認為在中國整體落后于西方,甚至看不起中國,缺乏文化自信,主要原因是因為學生不了解中國的影響力。所以這個時候,老師可以借助英語課文,對學生們傳輸其中的中國文化,了解中國歷代傳承的精神,逐漸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心,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適當講一些西方文化的不足,使學生辯證地看待問題,從而使初中生逐漸樹立正確的三觀。
例如在講述人教版九年級英語《Full Moon,Full Feelings》時,我們可以告訴同學們,在中國的神話里,人們敬畏天,但也認為天是可以戰勝的,就像這篇文章中嫦娥為了抵抗衰老,而進行抗爭,這種人定勝天的精神,我們傳承了數千年。這是中國文化的底蘊,中國的神話大都是歌頌愛情,或者抨擊現實,等等,這正體現了我們國家的文化底蘊。我們可以告訴學生中國已經歷經五千年,而像美國等國家不過幾百年。我們還可以進行相應課外拓展,比如在講述英語第五單元第一部分相關課文時,通過文章我們可以看到,即便在美國也有很多中國制造的物品,我們可以告訴學生,中國現在是一個世界工廠,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中國人,更不應該自我輕賤,應該重新建立我們的文化自信,成為國家的脊梁。
二、適時培訓,提升老師專業素養
人們的自信主要受環境的影響,中國人思想西化,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相應的指導,這就需要我們適時對英語老師進行相應的專業性指導,提升老師的專業素養。因為我們應該意識到英語老師的教學水平也參差不齊,在不同語境下,對英語單詞的解釋一般也是不同的,如果老師出現錯誤,那將影響學生以后的發展,可能會影響學生自信,進而降低學生的文化自信。
例如有些英語老師在講述相關單詞時,一般會聯合相關語法進行講解,有時老師對于該語法也是一知半解,由此便會使學生對英語學科產生畏懼,而在英語較好的學生面前又會產生崇拜,這樣的落差下會使學生的文化自信不斷下降,所以學校應該及時對老師進行培訓,提升老師的專業素養,以過硬的教學實力,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心。但是有些老師也會自帶一些崇尚西方國家的思想,例如老師在講述人教版九年級第十單元《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時里面有一篇關于哥倫比亞和瑞士時間觀念的講解,在這一階段,老師不能體現出對國家的區別對待,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造成影響,但是有一些老師或許并沒注意過這種問題。面對這種情況時,學校應及時對其進行適當的懲戒,以免類似思想影響更多的學生,不利于初中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同樣學校也可以適時開展相應中國文化宣傳活動,講述中西差異,進而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三、改變模式,糾正學生不良導向
初中階段,老師們為了升學率,不斷地強調英語的重要性,以至于忽略了教育的本質,這就需要我們改變教學模式,糾正學生的不良導向。我們國家實行英語教育全民化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學生能掌握一種語言能力。而很多學生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開始進入一種競賽,甚至覺得英語比母語重要,這不利于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
例如老師在進行日常英語的教授或者聽寫時,可以適當加入一些中國元素,進而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幫助學生提高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三觀。例如在講述人教版九年級英語第十三單元《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時,我們不應該照本宣科,可以講述我們國家為了保護環境所做的努力,也可以告訴學生,我們國家環境之所以變差,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允許國外垃圾進入,這是當時允許我們進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附加條件。而近年來,環境好轉,是因為國家頒布了相關政策,嚴禁外國垃圾進入,這正是因為,我們的綜合實力增強了,進而通過相關講述進行對學生文化自信心的培養。在這個過程中,要求老師對相關政策有一定的了解,要講好中國故事,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這是必備的條件。
四、講明發展,培養學生文化自信
有時候,我們之所以缺乏文化自信,是因為中國以前太強了,無論是強漢盛唐,還是兩宋明清,我們都比其他的國家強太多。針對這一問題,老師應該向學生講述我們的發展速度,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結合文章,進行科技對比,進而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例如老師在講述九年級英語《When was it invented》時,我們可以告訴學生在建國初期,我們國家資源很匱乏,也很貧困,即便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也有不少人剛剛解決溫飽問題。但是現在不到三十年時間,至少吃飯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不再是急需解決的問題。老師還可以告訴他們在二十年前,街上都還有很多公共電話亭,但是現在幾乎沒有了,這都是科技發展帶來的,這都是中國在三十年間不斷努力的結果,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若想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講好中國故事其實并不困難。首先需要老師始終都要結合文章,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其次還需要通過提升老師專業素養,進而教授學生;另外還需要老師及時改變教學模式,進行相應拓展;最后,需要老師向大家闡明為什么中國在變強,但我們卻沒有自信。通過相應的講述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曾平,涂永紅. 新時代背景下講好中國故事路徑探究[J].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1(01):6-9+90、
[2]謝應君. 樹立講好中國故事的話語自信[J]. 人民論壇,2019(1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