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麗莉

【摘要】估算,是日常生活中一種常見的計算方法。估算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因為有時我們只需要估算結果。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是《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堅持培養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估算能力是小學數學課堂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小學數學;估算能力;興趣;教學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但是在從教十多年中,筆者發現學生的估算意識薄弱,不喜歡估算、不愿意動腦去估算,甚至認為估算是多此一舉。針對這種情況,作為教師的我們該如何在教學中培養低年級學生的估算能力呢?
一、創設情境,激發估算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應從興趣入手。激發低年級學生估算興趣,首先要從改變學生對估算的態度開始,才能變“不愿”為“喜歡”。教師可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課堂內創設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的具體情境,拉近學生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激活學生熟悉的生活經歷,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興趣,體驗估算對解決數學生活實際問題的重要作用與意義。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買礦泉水》一課時,正好遇上了我校“經典詠流傳”歌曲傳唱比賽周,比賽正好需要買礦泉水給到會的家長評委們,于是教師將教材靈動地改為:今天下午我們三年級舉行“經典詠流傳”詩詞朗誦比賽,需要買礦泉水給到會的家長評委們,一箱礦泉水24瓶,每瓶3元,廖老師準備用150元買兩箱礦泉水,可是不知錢是否夠?這時學生紛紛議論起來了:24×2比50小,50×3=150,所以150元夠了……通過這樣情境創設,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參與估算,巧妙激發了學生估算的興趣。
二、結合實際,體會估算帶來的方便
首先,估算能快速判定結果。
如:在○里填上>、<或=。
105×6○600? ? ? ? ?190×5○1000
180×4○800? ? ? ? ?140×7○980
不習慣用估算的學生拿起練習本二話不說的算了起來,還未完成一半時,就有學生宣布已完成了,此時學生一頭霧水,不明白為何這般快速,這時請快速作答的學生介紹答題方法:我是用估算的方法判定結果的,如190×5○1000填小于號,因為190不到200,200×5=1000,所以190×5<1000。同學們全神貫注地聽著該同學的匯報,感受到了估算帶來的方便。
其次,估算可檢驗計算是否正確。
以三年級上冊期中試卷題為例:690-(325+267)=?學生的計算結果為198,計算結果是否正確?此時可用估算的方法進行檢查,發現結果應該大約是100,198與100相差太遠,計算結果肯定是錯的。經常運用估算檢驗,可減少計算錯誤的發生。堅持這樣的估算訓練,學生慢慢體驗到了估算帶來的方便。
最后,估算能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教學中,筆者設計了以下兩個問題。問題一:老師買了一臺價格為1899元的電冰箱,先付了900元,余下的分期付款,每月付350元,幾個月能全部付清?心急的學生拿起筆在練習本上算了起來:1899-900=1099(元)。350+350+350=1050,1050<1099,所以要4個月才能全部付清。但由于第一步計算結果錯誤,導致全題都錯誤。而用估算的學生無需動手,他們先是心算:1899接近1900,1900-900=1000,350×3=1050,1050>1000,所以三個月就夠了。這種用估算得出答案的過程既簡單又快速。
問題二:每臺洗衣機980元,小亮家每月節余215元,幾個月節余的錢可以買一臺洗衣機?這次學生并不急于在練習本上算,而是大膽地在小組內交流估算過程:215接近200,200×5=1000,1000>980,所以5個月就足夠了。通過對比,學生切身體會到運用估算不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還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而且減少錯誤發生,何樂而不為呢?
三、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估算雖然是一種估計,但不是憑空猜想。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估算要做到準確,教師應該教給學生估算的方法,有步驟地進行訓練,才能逐步提高估算能力。下面介紹幾種適合低年級估算的方法:
1.湊整估算法:即把數量看成比較接近的整十數或整百整千數再進行計算。這是最簡便的估算方法,低年級學生課堂應多做此能力訓練。如:面的數最接近幾百、幾十? 23估成____,41估成____,67估成____,199估成____。
2.位數估計法:即在四則運算中判斷得數的位數。如,216乘5的積的最高位是? ? ?位,有估算意識的學生不用計算,把乘數216估成整200,200乘5積的最高位是千位。
3、取近似數估算法。由于低年級學生沒有學習“四舍五入”法,掌握這種方法需要學生根據數感來進行,如,298×3的積大約是____。A.600? B.700? C.900。很明顯298接近300,300×3=900,所以298×3的積大約900。
4.比較估計法。即通過觀察對比數量之間的差進行判斷估計,以連加計算為例。二、三年級捐書情況:
哪個年級捐的書多?很多學生馬上想到用湊整估算法:二年級120+100+100=320,三年級100+110+100=310,所以二年級捐的書多一些。此時還有學生發現兩組數據數據比較接近,通過觀察對比數量之間的差進行判斷,把相對應的班級逐一比較: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最后對比三組數據發現二年級捐的書比較多。對于學生這些方法,只要合理,教師都應該加以鼓勵。當然,低年級學生估算的方法有很多,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探索出更多新的估算方法,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要提高低年級學生估算能力和水平,還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勵他們把估算思維延伸到課外,養成在生活中嘗試遇到問題先估算的習慣,筆者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本《估算本》,以數學日記的形式,將本學期你在生活中用到過的估算事例記錄在《估算本》上,在學期末班級評選出“我是估算小能手”和“優秀估算本”。例如,一位三年級學生在估算本記著:五一勞動節這天,爸爸開車帶著我、媽媽、小妹妹一起去廣州玩。爸爸問我:“乳源縣城到廣州大約有200多千米,汽車在高速公路以100千米的時速行駛,我們9時出發,你估計我們幾點可以到達廣州呢?”我想:1小時行時100千米左右,200多千米兩個多小時便可到達,我們9時出發,估計11時多應該可到了。汽車一路行駛暢通,果然在11時30分,我們順利抵達廣州省城。爸爸還夸我是估算小能手!
總而言之,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抓住各種契機,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對估算意義的認識,激發學習興趣,堅持不懈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掌握估算方法,讓學生從低年級開始養成了遇到問題先估算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真正體現了估算在學習和生活中的重要的作用與價值,最終達到提高低年級學生估算能力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張宏偉.估為“的”算為“徑”[J].小學數學教師,2016,2.
[3]曹溯.喚醒學生的估測意識[J].小學數學教師,2016,9.
[4]伍麗濃.小學數序核心素養之“數感”[J].廣東教學報,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