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有卿
摘 要:文言文的動態課堂要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講課堂的文言文學習與其他活動鏈接起來;視誦讀就能夠讓初中語文課堂充滿靈動和人情味,欣賞古代文學之精美,積累沉淀古文化知識,強化人文主義教育,提高文化品位。文提出了“構建動態課堂,培養核心素養”的初中文言文教學對策。
關鍵詞:初中文言文;對策;動態;核心素養
初中階段適度地接觸到了文言文的內容,但是很多初中生對于文言文的內容理解能力較弱,很多時候都忽視了文言文語言的美感和特殊的思想意義。為了解決當前初中文言文教學效果不理想,初中生文言文興趣缺失的實際問題,本文提出了“構建動態課堂,培養核心素養”的初中文言文教學對策。
1.創設情境
文言文的動態課堂要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努力通過圖、文、聲等多種功能,給學生以適當的感官刺激,由此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愿望。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下的《北冥有魚》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走入古文的情境之中,就要創設相對真實的情境。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截取一些自然節目的片斷,來展示“藍鯨”遨游于廣闊的大海之中的壯闊景色。然后引出話題“莊子寓言之中有過比之藍鯨更大的動物——北冥大魚”。在解釋文言文內容之后,教師還需要借助“莊周夢蝶”的故事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莊子善于幻想的文章情境特點。總之,教師要注意創設情境,情境的創設在文言文的教學中主要通過具體可感的形象來進行。這種形象借助眼、耳、手感知,或者是多種感官同時感知到的。它能引起聯想、想象,激發人們認知的興趣,利用多媒體播放學生很容易被吸引,在贊嘆不已中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2.動態鏈接
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了義務教育語文教材,已在2017年9月1日在全國投入使用。"部編本"教材注重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語文教材所選文言文數量有所增加,體裁多樣。這些文言文的教學過程中要重視進行知識體系的動態鏈接,所謂的動態鏈接就是講課堂的文言文學習與其他活動鏈接起來,這種鏈接要借助多媒體技術,要借助教師的能動性創造。針對文言文課堂死氣沉沉的狀態,可以適當地選用合適的知識鏈接的方式來刺激學生,吸引學生,創設新的興奮點,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以使學生繼續保持最佳學習狀態。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下的《禮記》二則《大道之行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在學生了解先賢圣哲關于人類社會的偉大構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之后,拓展相應的人類社會的構想知識。例如:在2012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中國夢”這一偉大構想。并指出,“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的理想。在這樣的古今結合的教育下,學生不僅僅對《大道之行也》的中心思想有了深刻的理解,也結合了當今社會的發展融合了德育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等,有效地進行了學科整合、知識整合,確保了核心素養教育目標的落實。總之,語文文言文本身是一種先人語言的傳承,在語言的傳承中,漢字經過了很多演化,文字的形式和語言的方式就經過了很多的變化,但是其中深含的意義是可以不斷傳承的。動態鏈接之后,學生主動的理解字詞句、認真領會課文內容,對表演者進行積極的評價,發現了作者行文的巧妙,從而使課堂收到了良好效果。
3. 重視誦讀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新課標指出在進行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應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重視誦讀就能夠讓初中語文課堂充滿靈動和人情味,要讓學生真正體會文言文文章的深意,感悟作者的情懷,從而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首先,教師要指導同學們進行技巧性地快速誦讀。所謂技巧性的快速誦讀就是“熟讀文本”的訓練,為了避免一遍遍誦讀文言文文本的枯燥感受,教師可以請同學們在讀幾遍之后,訓練進行快讀,并且通過記錄時間進行小組內的一個比賽,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例如: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的《送東陽馬生序》的教學文本內容長短合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快讀比賽,以此來快速熟悉文本。然后,組織學生進行理解性的朗讀背誦,這種背誦方式就是帶著感情色彩去背誦,在背誦過程中彰顯出對文言文主體思想的理解。例如: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的《魚我所欲也》的背誦過程中,教師要進行適當地指導,例如:這篇文章主要思想是解釋人們舍生取義的原因——義重于生,所以“如使”與“生”;“使”與“死者”等字詞要進行重讀。總之,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人常采用“吟唱”的方式來誦讀詩文,從而達到初步了解文章內容的目的,對積累文言文的詞句、章法都有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文言文的動態課堂要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講課堂的文言文學習與其他活動鏈接起來;視誦讀就能夠讓初中語文課堂充滿靈動和人情味,欣賞古代文學之精美,積累沉淀古文化知識,強化人文主義教育,提高文化品位。
參考文獻
[1]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困境及策略探索[J]. 馬麗娟. 新智慧. 2019(08)
[2]關于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如何開展的思考[J]. 胡劍. 學周刊. 2018(25)
[3]探討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有效反饋方法[J]. 陳明祥. 課程教育研究. 20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