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萬國
摘 要:伴隨著社會經濟迅猛地發展,每個人對于事物的認知也在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學生不斷發生著變化,初中思品學科在這種形勢下,更應該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教學,將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培養提到重中之重的地位上。筆者經過審慎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議供大家討論。
關鍵詞:正確價值觀 思品學科 路徑 探討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們的經濟條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生事物層次不窮,新的思維、看法也不斷的沖擊著我們的大腦。作為對外界事物分辨能力還不成熟的初中生來說,他們面對的誘惑也越來越多。而我們初中思想品德學科的教學就擔負著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的重要責任。倘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是一味地只抓理論教學而忽視正確價值觀的培養,最終貽害的將會是我們的學生,因此,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緊抓初中思想品德學科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培養。
一、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
1.明對錯
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要理解兩個度:“溫度”與“深度”。深度通俗講就是知對錯。學生在學習課堂知識的同時運用課堂所學內容,探索現實生活,知道自己的行為在平時生活中是對是錯,嚴格按照正確的價值觀來要求自己。探索深度就是求真、求實。求真求實也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我們初中思想品德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探索更多未知領域,不斷地尋找真理、學習真理以及運用真理,最終使學生明白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有哪些傳統該被發揚?又有哪些陋習該被摒棄?這也是我們教書育人的一個重要目的。
2.有感情
有感情就是有“溫度”。隨著互聯網絡的高速發展,世界各個角落發生的事件都能在不加分辨的情況下被人們以最快的速度被傳播開。于是,充斥在我們身邊的負面信息與消極信息也越來越多。受這些信息的影響,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主題思想也從以前的“樂于助人”逐漸演變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們思想品德課就要改變這一現狀,使得學生們敢于承擔社會責任,敢于與陌生人交流。讓學生們變成有“溫度”的人,在這種有“溫度”的人的潛移默化影響下,社會也將變成一個有“溫度”的社會。
二、以教學情境構建思維訓練平臺
1.緊貼生活
我們舉到的實例只有和生活緊密相關,緊跟時代潮流,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產生更大的反響。比如,在講述“樹立正確消費觀念”的內容時,筆者舉了個例子:2016年直播行業風起云涌,在這個潮流下,各個直播平臺使出了渾身解數吸金,而那些粉絲也不辜負平臺期望,大把的花錢支持他們的偶像,2016年僅北京花椒平臺,打賞金額就超過了5億元。在這個繁榮的背后有許多故事,有14歲孩子在父親影響下打賞花光了父母一年的血汗錢;有公務員挪用公款打賞被判刑。說完這個事例后,筆者詢問了我們班學生參與直播并打賞的比例,并不是很多,但也有。然后我帶學生分析了這個消費背后的原因。黑格爾說:“存在即合理。”打賞亦然,既然存在打賞那么一定有存在的合理原因:
(1)我們需要被認同,打賞也是一種花錢買認同的過程
(2)主播卻是有一定的人格魅力
(3)攀比因素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攀比消費?學生們踴躍討論,大家一致認為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從而達到被人贊賞關注的目的。我們應該避免這種錯誤的消費觀念,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珍惜父母的血汗錢。
2.引發思考
正如上面我舉的例子一樣,我們的所創設的情境既要貼近課本知識,又要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與討論。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深刻剖析日常生活中發生的某些事情,并運用思想品德中的觀點來解析生活中的實例。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夠引導學生,通過提問,辯論等辦法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相關現象進行深入的思考,并在思考中獲得迅速提升。
比如,在“責任與角色同在”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筆者講到了一個例子。眾所周知,現在共享經濟很火,尤其是共享單車,它的出現不僅實現了綠色出行,解決了我們短程旅途的困難。然而,現在社會上有一些現象值得我們深思。有些人認為共享單車是共享物品,不是自己的,所以不加愛護,甚至出現了將共享單車扔到河里的現象,而共享單車廠家,對于共享單車的整理有的時候不到位,大量的占用公共停車資源。請問,共享單車公司以及我們個人應該起到的作用是什么?我們都有什么責任?在這堂課上學生們暢所欲言。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明白,自己作為公民不光受到道德考驗還受到法律制約,在使用共享單車時,要遵守以下規則:首先,遵守法律,未滿十二周歲不允許騎行共享單車。其次,應該遵守和共享公司達成的契約,合理合法使用,不損壞公物。而自行車出租公司應該保證騎行者的基本人身安全,保證車輛的維護與整理,同時,自行車出租公司還應該出臺措施保證未滿十二歲人員,不能騎行共享單車等措施,使人們能夠安全出行。
三、課后作業生活實踐化
1.開展作業生活化的次數少
思想品德教師對課后作業生活實踐化的認知不高,還沉浸在應試教育的俗套中,沒有跟上時代的節奏。有些教師對作業生活實踐化根本不予理會,這大大降低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由于作業生活化開展的次數少,教師對于如何開展就會缺乏經驗,而一些固守陳規的教師又不愿嘗試自己沒有經驗的教學方法,導致作業生活化不能夠普及。此外,作業生活化不能得到很好的普及,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就沒有主動思考、發現,并將其與生活結合的熱情,導致學習沒有突破。
2.家長不支持
有些家長認為學習就是學好課本上的知識,拒絕讓孩子接觸社會,做一些“體力活”,對孩子過分的溺愛。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逐漸喪失了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與欲望,對其心理成長產生不良影響。筆者認為,應該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其適當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運行法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才能由衷地產生對社會的適應力,不斷提高學生的自身素養,而作業實踐化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良好方法。
3.采取的措施單一
有些教師認為讓學生去看一些相關視頻資料就算是作業實踐化了。其實,采取的措施過于單一同樣也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于對于課后作業實踐化的認知度不夠,教師不能想到好的策略來推行該教學方法。另外,推行課后作業實踐化是對于“一切為教師是從”思想的挑戰,學生作為主體有了更多的思辨能力,因此,部分教師還不能夠適應由主導地位到輔導地位的轉變。
具體情況應該具體分析,我們只有采取相對應的措施,才能保證我們思想品德的教學符合現在的社會現實。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
1.采取多種措施,多種方法,多次進行作業生活化探索
筆者將這個方法歸結為“三多”方法。“多種措施”就是說我們應該和學校、家長聯動起來,取得家長的信任,跟學校申請,取得學校的同意。只有這樣將作業生活化才會完全無后顧之憂。另外,將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生活中,使得孩子了解社會,融入社會,為以后的生存打下基礎,我相信這一做法必定能夠得到家長的支持。“多種方法”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初中政治學科學生核心素養,使學生學會從生活中獲取知識與經驗。因此,生活實踐化的作業要方法方式多種多樣,最好從討論到實踐活動應有盡有。“多次進行”是說我們的作業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形成常態化的習慣,使得教師與學生都能夠適應這種變化。并且在一次次的實踐活動中,學生能夠靈活用運用初中思想品德所學內容,使所學的知識能夠更好地為自己的社會生活服務。
2.形成以小組為單位的小集體
面對生活化的作業,僅憑知識單一的某個學生來完成的話必然顯得力不從心。何況,我們現在的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在與人交流、互相幫助、相互奉獻方面是弱項。我們思想品德學科學生核心素養就要培養學生們的信息和人文素養,使他們在未來能夠更好的與他人協作。此外,分組學習可以讓思想品德基礎較好的學生來幫扶知識相對薄弱的學生;讓社會實踐經驗豐富的學生來感染社會實踐經驗少的學生,進而實現共同進步。因此,我們應根據班級內學生的狀況進行科學、合理地分組,使每個小組內都有知識基礎較好的學生與知識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也可以將沉默、內斂的學生和性格開朗的學生安排在同一個小組,使他們在揚長避短的同時能夠成為朋友,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此外,各組組長既可由思想品德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擔任,也可由活潑開朗,能夠帶動他人的學生擔任。無論是誰,作為組長就要擔當更多的責任:負責組員開放性作業的完成情況以及在實踐活動時要維護小組秩序和組員安全。
3.常見的課后作業實踐化的案例
在學習《燦爛的中華文化》這一課時,筆者鼓勵學生們在課下以小組為單位搜集我們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資料,每個小組選一個方向,整合成小的PPT,在下堂課的時候對大家進行宣講。有的小組整理了浙江古琴的先關情況,還下載了古琴曲,供大家欣賞。有的小組整理了竹紙制作技藝。整理了好多好看的圖片,有的小組整理了越窯青瓷燒制技藝。
大家踴躍參與,組長合理分工,有負責講演的,有負責收集信息的,有負責制作PPT的。然后,筆者對小組合作的成果進行點評與指導。最后,筆者要求學生以“如何對待傳統文化”為主題寫出三百字的小總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在深刻領悟到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時也深深的愛上了傳統文化。
四、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
我們現在的思想品德教學要擺脫過去“分數就是一切”的陳舊看法。雖然現在學生仍然面臨升學等方面的壓力,但是傳統的筆試已經不能夠考察學生多方面的素質了:筆試成績好只能說明學生有著良好的理解與記憶能力,并不能體現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我們應該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全面、客觀地評價我們的學生。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呢?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做了些小的嘗試。
首先,我們評比是以評比分數來考核的,設立加減分數項。細化考核細則,公示計分流程,安排專人計分。每個月一小評,每學期一大評,對于分數較好的學生進行相關獎勵,對評分稍差的學生進行鼓勵。加減分選項設置時要有重點、有側重。對積極參加教學活動,努力提高學習水平方面要重點的加分。
在這個過程中,發揮小組優越性,對于小組活動進行評比,評比后優秀組組員實行加分,以此促進學生互相幫扶共同進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而對小組的評比主要基于平時我們開放性作業的完成情況。
在一系列的評比下,學生們形成了競爭意識與團隊意識。在增進彼此情感的基礎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因此,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有助于徹底遏制高分低能現象的發生。
初中生無論身體還是心理都處在一個不成熟的階段。這個階段對他們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很重要。我們只有通過制定合理目標,構建教學平臺,實施課后實踐以及建立科學評價體系等相關手段的實施,才能將我們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使學生在知識聯合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核心素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參考文獻:
【1】王志東.初中思想品德課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探索——以國家認同感的培養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17(01)
【2】田建軍.中學生思想品德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以政治課社會實踐活動為例[J].創新人才教育.2016(03)
【3】謝敏.思想品德課堂師生互動的原則和對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7
【4】初中思想品德課中人際交往品德的教學研究[D].石艷.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