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連生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理論性、時代性強,涉及面廣,概念抽象的學科,也是一門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塑造高尚品格,具有懂法、知法、用法的新時代學生的學科。這一學科的知識點、內容相對枯燥乏味,在教學中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效果,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一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便會積極主動地參與進去。興趣是前提與基礎,一旦產生興趣,學習的潛力被迸發出來,學習能力將會大大地提升,效率會更高。俄羅斯作家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興趣,筆者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闡述。
一、巧設課堂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一節好課與教師的靈活有趣,富有懸念的導入是分不開的,它能激發學生求知欲望,提高了學習激情,引發了學習的興趣。教學中若能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抓住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人或事導入,對上好這節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講授道德與法治課《堅持改革開放》時,通過播放歌曲《走進新時代》,然后設置問題,改革開放是什么時候開始?我國發生了哪些變化?老師對這些問題同學生討論,給學生解答,從1978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逐漸擺脫了貧困落后的面貌,改革開放使百姓富起來。特別是十八大,十九大的召開后,中國改革進一步全面,深入進行,從此使中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這一個個奇跡深深地吸引著學生求知欲望,迫切了解中國創造了那些奇跡,從而有力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課堂教學的導入是教學的首要環節,也是關鍵環節,不能忽視;教師要認真仔細地推敲、設計,以生動形象的導入去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為上好一節輕松愉快的道德與法治課做好鋪墊。一節課導入設計得好能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不斷地去探求知識,可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學生有強烈的自尊心,他們在乎別人對他的評價,他希望別人關住他,尊重他。作為老師必須放下自己所謂的權威身份和架子,以朋友身份與學生交流,把自己融入到學生當中去,用溫和的語言同學生交流,多了解他們,貼近他們,給他們關愛,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治、思想。在平時的師生交往中可通過語言,肢體動作等多方位地同學生交流,達到師生情感上的共鳴,鼓勵,幫助,信任他們,給他們信心和勇氣,以平等方式對他們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在老師面前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在師生中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感受到這份濃濃的師生情,在這其樂融融的環境下學習,才能使學生尊其師,信其道,從而激發學生學好本學科的興趣。
三、運用語言魅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作為老師,他的語言是否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對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易于幫助學生理解,提高學習熱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說理性極強的學科,必須做到語言準確,邏輯性強,又要生動有趣,利于學生理解,才能起著良好的教學效果。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教師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打動學生的心,他們腦中或泛起漣漪或掀起波濤,激發他們愛憎分明的感情。”
一個深受學生喜愛的優秀老師,他生動有趣的語言就像磁鐵一樣,深深地吸引著學生,如同一名深受觀眾喜愛的歌手,他嘹亮甜美的歌聲,清晰的咬字,迷人的感情,一下子便把聽眾吸引住,催人興奮,使人難忘。作為老師,他生動的語言一樣深深地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老師的影響來自魅力,而魅力來自于語言,為師者必須有廣博的知識,良好的形象,幽默的語言,流利形象的表達,以生動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來吸引學生,激發他們學習興趣。
四、通過熱點話題,結合實際,激勵學生學習興趣
要上好《道德與法治》課,必須結合當前的時事新聞和社會熱點問題,緊跟形勢,與時俱進,把書本知識有機地同社會的熱點問題緊扣在一起,更好地去幫助學生理解,剖析道德與法治課中的知識點、疑點,從這些熱點案例分析中,學生學會分析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有趣的教學更有利于學生學習和理解書本的學習重點和學習難點,更有利于激發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學會分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以致用。通過學習,一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例、熱點問題,我們從無知、無助,到現在通過學習,知道怎樣去面對,怎樣去解決。我們懂得了用法律知識保護自己,這樣一來學生也體會到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意義,道德與法治與我們息息相關。通過學習,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看到自己所學習的學科的意義與作用,他們會倍加努力,他們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去學習,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他們學得更好,更輕松,更牢固。教學中通過案例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例如,通過案例《電話冒充熟人詐騙》:劉先生接到陌生來電,由于近日與沈經理有業務往來,順口問對方是否是沈經理,對方稱是,第二天上午,對方再次打來電話,稱需要給領導送禮托人辦事,讓劉先生幫忙轉帳1萬元,劉先生轉款后,對方又稱錢不夠,劉先生感覺有點不對,聯系手機里存儲的沈經理手機號后發現被騙,針對這案例提問,這是什么性質的違法行為?通過什么法律手段解決?老師抓住熱點問題,讓學生討論,然后結合書本知識,分折案例,解決問題。使學生深感法律的重要,激發了學生學好本學科的興趣。
時事教育是道德與法治課重要組成部分,對學好道德與法治深有著重要作用。同時教師要經常對學生進行時事政策教育,關注時事要聞,知道國內外形勢。當一名關心國家大事的知法懂法的中學生。
總之,《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教師必須掌握一套靈活可行的教學方法,激發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大膽地去探討、摸索。善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為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做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