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霓
摘 要:黨和國家越來越重視思政課的教育教學工作,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承擔著為社會主義培養合格人才的重任,但在現實中初中的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卻存在一些問題,這時候急需一線的教師創新教學理念,“問卷星”作為一款在線問卷平臺,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給教師帶來便利。本文結合相關文獻、一線教師經驗以及筆者自身從教經歷,簡要探討了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現狀、“問卷星”平臺特點及其應用策略。
關鍵詞:問卷星、道德與法治、教學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3月18日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深刻闡明學校思政課的重要意義,就如何辦好新時代思政課作出部署、提出要求。習總書記提出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初中階段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這是人從幼稚向成熟的過渡時期,這個階段他們除了生理發育,心理也日漸走向成熟。認識水平、情感體驗和自我調控能力都在這一時期有了飛速的發展,他們的理想、信念、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慢慢地形成和定型,這為他們走向社會、步入人生定下了基調。因此,初中階段肩負著思想教育重任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就尤為重要了,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顆扣子,確保學生全面發展,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人才。
二、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現狀
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卻存在一些問題,以我校為例,由于生源較為薄弱,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存在老師一言堂、滿堂灌的現象,學生課堂上提不起興趣。學生和家長普遍認為學習道德與法治科目只是單純要應對考試,對教學內容不感興趣。這種現象的存在,導致道德與法治課的育人功效無法發揮,甚至會達到反效果。
針對上述情況,筆者認為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嘗試新的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方法,很有必要。為了提高更好地發揮道德與法治課的培養社會主義人才的功能,筆者一直在努力地探索課堂教學改革之路,課堂教學中大量采用現代化信息教學手段,制作課件、制作微課、翻轉課堂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等各種新的教學方法,不斷豐富內容和形式,實踐后,筆者發現學生非常喜歡這種形式,課堂氛圍很好,學生對課堂教學活動很投入,課后的學習熱情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成績也有很大的進步。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后,筆者發現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不應該僅局限于課堂,初中的道德與法治的許多內容都來源于學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且初中階段的孩子很多都與家長相處不融洽,矛盾沖突不斷,這就很有必要讓家長也加入到其中,也可以發揮小手牽大手的作用。但是家長普通工作忙,要讓家長加入到課堂中,偶爾一兩節課還可以,長久以往是不可能的。筆者發現,“問卷星”是一款適用于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平臺。
三、“問卷星”的特點
“問卷星”是一款廉價、高效的在線問卷平臺。“問卷星”平臺分為免費版、專業版和商業版3個版本,筆者認為,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免費版的功能已經可以滿足教學需求了。“問卷星”平臺適用方便快捷,不需要使用者精通任何的計算機程序語言。只需要使用者有一個設計思路,按相應操作提示便可完成。整個過程只需在網頁瀏覽器里完成,理論上只要是有網絡的地方都可以進行操作,花費時間短,效率高。我校的家長普遍年紀較大,文化水平一般,所以如果是太復雜的操作平臺,他們不會操作,問卷星操作非常簡單,家長掃描二維碼即可完成,很值得在我校推廣。
四、“問卷星”平臺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應用的策略
應用于課堂前的備課工作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內容很多與學生的生活情境有關,老師在備課時必須先了解學生日常生活中在這一方面的綜合情況。利用問卷星就可以快速了解學生課前的認知情況。比如筆者在講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七課《家的意味》的時候,在課前就給家長和學生發送了一個“問卷星”的問卷,內容是關于父母與子女交往的,通過問卷的結果,不難看出,我們不少家庭的親子溝通存在較大的問題,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過于簡單粗暴,孩子對父母的付出不理解,導致溝通效果較差。針對“問卷星”體現的結果,筆者馬上調整教學的內容,設置很多環節讓孩子體諒父母的良苦用心,同時也召開了一次家長會,開展家長學校教育,讓家長改變教育方式。
應用于課堂教學設計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師生問答、投票、上傳文檔等活動,即時查看各項統計數據,有助于師生的互動交流,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比如筆者在講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師生之間》這一課時,就在課堂上,讓學生以及該班的各科的任課教師完成“問卷星”中關于師生之間了解程度的調查問卷,教師的問卷在課前發給該班的各科的任課教師。馬上在課堂上呈現出教師與學生完成的結果,同步展示調查結果給學生,由四人小組根據兩個結果的對比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探討目前師生交往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解決。這個活動很好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也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新的認識,整節課沒有了以前思政課說教的情況,學生樂于接受,有助于學生體會和掌握該知識點,教學效果很好。筆者在講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關愛他人》這一課時,在課堂教學中就發布了一個“問卷星”關于學生、家長、教師對他人、社會、國家關愛情況的調查問卷,這個調查問卷也在課前發給了家長和任課教師完成,課堂上根據三份問卷的結果開展教學,這樣在教學中也有側重點了。
應用于課堂教學評價
在教學活動之后,需及時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問卷星”的在線考試系統、投票、自評和互評等功能正好可以 滿足此類需求。筆者在每課教學結束后,利用“問卷星”平臺給學生發一份簡單的練習題,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在課后,也經常發送“問卷星”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老師教學的評價和簡易。自評和互評可以自定義對應測評關系、評價對象、評價維度等多個方面,即時反饋評價的數據。因此“問卷星”平臺可以促成更準確的教學評價,幫助學生養成 良好的信息素養,使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持續發展,完成有效教學。
五、結語
“問卷星”平臺以其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功能豐富等特點,在各行各業都得到廣泛的應用,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課堂教學利用“問卷星”平臺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問卷星的使用有助于教師實行因材施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幫助學生建立數學學習自信心。教學應該要跟上信息化的步伐,教師應該大膽嘗試借助信息化技術創設優化的教學環境,改善學生的學習情緒,幫助學生多渠道獲得知識鞏固知識。
參考文獻:
[1]李小龍.“問卷星”平臺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7(06)
[2]陳少華.淺談問卷星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實踐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