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璀婷
【摘要】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由于學生的認知基礎相對比較薄弱,且不愿意受到約束,所以需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針對性探索科學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全面提升學習成效。本文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意義進行了分析,結合當前小學數學教學開展現狀,提出如何提升學生計算能力的具體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現狀;措施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實施,新形勢下小學數學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他們的計算效率和質量,對于提升數學整體教學成效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不利于學生計算能力的提升,因此,加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對策研究,意義重大。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意義分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新課程標準的明確要求,計算能力是學好數學知識的基礎,只有不斷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才能更好地為數學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計算能力,也能夠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自信,進而激發學習熱情,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水平,引導他們結合所學的計算知識聯系生活加以應用,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不斷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水平,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重要培養內容。
二、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模式創新性不夠,教師的教學壓力比較大,教學任務相對比較多,加上素質教育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教師面對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有時感覺到力不從心,師生缺乏深度溝通和互動,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自信,同時小學生自身自制力相對較差,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等往往感覺學習比較吃力,學習興趣有待進一步激發,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對策分析
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建議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1.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豐富實踐活動,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學習數學,面對抽象的數學知識往往興趣不夠,所以教師要善于從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入手進行研究,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圍繞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他們的學習認知,以此為基礎進行實踐活動的設計,這樣可以更好地全面調動他們的手腦心眼等,全面提升教學互動成效,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比如,在教學《認識時間》一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提前布置關于時間的主題,讓學生制作相關的關于鬧鐘等物件,然后扮演不同的角色開展相關的比賽計時等活動,這樣可以讓他們更深入地體驗數學知識的魅力,并且學到了相關的知識,體驗到了樂趣。
2.注重設計多元化的練習活動,不斷提升學生的計算效率和質量
計算能力的提升,單純地通過教師的講述很難奏效,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練習機會,這樣可以提高他們的解題效率,總結存在的問題,提高解題質量。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也比較注重學生的習題訓練,但是往往是以機械性訓練為主,教師可以創新練習的模式,這樣更容易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比如,教師可以圍繞教學目標和本章節的教學內容,設計相關的比賽訓練,在開展《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活動時,我是這樣設計的,讓學生計時進行數字認識訓練,這樣可以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固定時間內比賽看看誰認識的數字多,然后進行鼓勵。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相關的情境練習活動,設計開放性題目,讓學生主動參與設計和討論,結合實際進行練習,逐漸提升解題效果。在題目的設計方面,教師除了進行口算訓練、搶答訓練以外,還可以設計圖形計算相關的游戲活動,比如,圍繞《認識人民幣》教學內容,將課程內容和加減法訓練結合起來,更容易提高學生的應用和理解能力。當然要注意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和認知基礎,開展分層次習題設計,這樣可以避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對他們給予更多的鼓勵,不斷提高學習自信。
3.加強和生活的聯系,不斷拓寬視野
計算能力的提高,需要長期練習,不斷學習和創新,才能更好地融入生活,提高數學核心素養。生活中有很多的素材可以利用,比如,教科書中《認識圖形》教學內容,可以引入生活相關的圖形,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然后集思廣益,形成圖形的綜合表述,進而更好地提高數學學習的深度。當然教師要首先不斷提高教科書資源的重視程度,教科書不斷進行改版,教材中融入了很多的生活元素,教師可以在開展課堂隨堂計算能力訓練時結合教科書內容進行大膽地引申,通過多媒體技術等應用,展開深度訓練,讓學生深入了解教科書相關知識的內涵、原理,并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思考,如何加以應用,嘗試運用教師講解的計算方法來進行應用,提高知識的活學活用能力。教師還可以開展課外數學活動,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和教科書內容相關的知識,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觀察、記錄,然后在主題班會和實踐活動中進行分享,更好地利用數學原理和知識來解題和應用,提高知識的應用深度。
4.注重客觀多元評價,不斷提升計算能力訓練的針對性
不同的學生成長經歷不同、學習興趣不同,所以教師要注意分層次訓練,并以此為基礎加強和學生的溝通,及時對他們的計算能力和成長進步情況進行反饋,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教師可以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模式來對學生的計算能力進行測驗,比如可以設定小組討論的方式,觀察學生的表現,還可以為不同基礎學生設定不同的課后計算作業,比如圍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設置不同的訓練題目,對他們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行點評,并面對面溝通,從而提高計算成效。教師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過于關注分數,要肯定他們的成長進步,要多用鼓勵的方式進行表揚和肯定,對于表現優異的學生通過鼓勵參加相關的比賽或者進行經驗分享等方式,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對于學好數學乃至其他學科的學習以及思想邏輯能力的提高等都具有幫助。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講述配合相關的機械性訓練為主,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也容易降低學習自信,不利于促進師生互動,影響了教學成效,也不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教師應當結合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實際針對性探索多元化的計算能力培養模式,才能不斷提高學生對數學計算的認知和理解能力,更好地應用于生活實踐中,豐富內心情感,提升數學能力和素養。
參考文獻:
[1]饒勇平.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7(11).
[2]陳志峰.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9(03).
[3]孫照欣.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8(06).
[4]韓增俠.芻議數學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教育現代化,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