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要求英語教師著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自新課程改革以來,英語教學方法也需與時俱進,不僅要以學生為主體,還要大膽地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激發寫作靈感;基于話題來以讀促寫,則將英語中的聽、說、讀、寫四大基本技能相結合,彰顯英語教學的人文色彩和時代亮點。
關鍵詞:話題;高中英語;以讀促寫;英語教學模式
一、高中英語寫作的現狀
近年來,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仍沿用傳統的寫作教學,使閱讀和寫作分離,導致學生們在英語寫作中沒有豐富的詞匯和話題來豐富寫作內容。在英寫作中,學生們的往往詞匯量簡單且不出彩;句式結構往往單一且凌亂;甚至有些學校不重視英語寫作課,沒有系統、有效地開展英語寫作課程,這些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們的創造力,不能夠融會貫通地將聽、說、讀、寫、看這些基本技能真正落實到學生的個性發展中,從而忽視了英語核心素養的要求。
鑒于英語學科的特性,本文基于話題,將英語閱讀和寫作相結合,采用新型的英語教學模式,使同學們在英語寫作之前有寫作思路和內容寫、在寫作中有亮點詞匯和句型組織和安排、在寫作后能夠呈現有質感、有層次、有內涵的英文文章。
二、基于話題下的“以讀促寫”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1.閱讀與寫作教學的結合
本文是基于克拉申的“輸入假設”和斯萬的“輸出假設”兩大理論基礎為基本框架,闡述高中英語寫作應以話題為主線,使學生們在儲存大量素材、單詞、句型、結構之后,建立新的圖式,為英語寫作提供豐富的語言輸入,從而達到良好的語言輸出的效果。
克拉申(Krashen)(1982)提出“自然輸入法”。他認為,學生掌握語言必須通過 “ 可 理 解 性 輸 入(comprehensible input)”,只有當學習者學習的語言知識有充足的輸入時,才能積極促進學習者的語言發展,他才能更好地習得新的語言知識。所以語言輸入的數和量越多,學生們的語言輸出能力有可能就會越高,就能夠有效地習得語言知識。
1995年斯萬(Swain)提出的“輸出假設”是對“輸入假設”的補充和批判。聽、說、讀、寫是英語學習最基本的四項技能,其中聽和讀是接受型技能,說和寫是輸出型技能。英文寫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語言輸出。學生的寫作能力往往是評判其語言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Swain 認為,學生之所有會在進行語言輸出時出現大量的語法錯誤,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缺乏語言輸出聯系。因此,二語習得不僅需要可理解性輸入,還需要可理解性輸出。
因此,語言輸入是一切語言教學的前提,輸出是對語言的鞏固和運用。英語閱讀和寫作是密切聯系、相互關聯的。
2.話題教學模式的提出
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首先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學生獲取知識的多少取決于學習者根據自身的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能力,教師的講授看似在傳遞知識,實際上是在促進學生主動地構建知識,是學生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和促進者。其次,建構主義強調學習情境的重要性,認為學生的學習是與真實的或類似真實的情境相聯系的,是對真實情境的一種體驗。英語話題教學就是以建構主義為理論指導,英語教師應創設良好的英文環境,并積極對高中英語課本進行整合,以話題的形式整合高中英語課本,促進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反復組織能力,通過整合以往的英語單詞、句型、段落來建構新知識。
三、基于話題下的“以讀促寫”的教學模式
新課標下英語核心素養體現在四個方面: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以及學習能力。以話題為主線的“以讀促寫”教學模式可以地將四種核心素養有機結合在一起。《英語課標(2017年版)》提出了六要素構成的課程內容。其中第一個強調的要素就是主題語境。主題語境包含三大范疇: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教師可以在學習完每單元、每模塊、每學期之后,依據課文文本按照主題線索劃分成以上三大類,將核心詞、核心句型讓學生們自主學習閱讀并且按照話題總結,一方面幫助學生通過話題總結的文章,激發后續的英語寫作靈感;另一方面則可以提高學生們利用英文來傳達情感交流的能力。具體可以從以下四個階段入手
1、準備話題和語言素材階段。老師可以階段性的總結每單元的話題和主題,輔助學生主題和話題的歸類。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二的課本為例:
在寫作前積累和整合素材,可以高效的提高教師輔導、學生的寫作效率,這也是基于話題牽引下的寫作方法。如在寫環境方面的作文時,學生們可以將環境有關的詞匯加以利用,整合化程度越高,領會、運用的能力就越強。
2、列提綱草稿、進行寫作階段。學生們有了單詞、句型、內容的儲備,學生們可以調動所學知識并且整合,列出作文提綱和基本框架,然后再補充內容和潤色。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參考課本里的相關知識來進行寫作,以此來提高學生們的寫作信心。
3、作文修改階段。修改可以自改和他人修改,積極自我評價和接受他人的建議。主要修改語法、單詞的拼寫、句子結構以及前后邏輯等方面的問題。
4、教師修改階段。老師可以可將有代表性的文章拿來與全班同學分享,取其精華,修改不足之處,以此促進全班共同進步。
四、基于話題下的“以讀促寫”的教學模式的啟示
本文基于話題學習的方式,在情境中“以讀促寫”來整合學習語篇寫作。學生們寫的不僅僅是一篇簡簡單單的英文作文,更是體現學生們運用語言來表達情感和思維,為以后學生們今后跨文化交際能力奠定基礎,幫助學生們利用多元思維來看待和分析問題,而不是功利性很強的應付考試的行為。
聽、說、讀、寫的能力是語言交際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們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體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高中生的認知、理解水平已經接近成人水平,這就需要教師引導高效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們的語言發展能力,更是培養一種文化意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 [s].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董祝君.新課標下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以讀促寫”教學模式初探[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9).
[3]戴瓊.“以讀促寫”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創新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9):227
作者簡介:周乘漫,女,1994年,漢族,山西省太原人,山西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2018級在校研究生,專業:學科教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