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珂
摘 要:幼兒期是人藝術才能開始表現的時期,最具有培養人的潛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教育期。對幼兒的發散性思維、感性思維、形象思維等思維活動方面有著深遠的影響。研究表明,利用美術教育促進幼兒的各方面發展,不僅要尊重兒童繪畫的特點與發展規律,還要給予兒童創造的自由與環境。其中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可以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更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而我園地處遼闊的農村,有著品種繁多的農作物,有著千姿百態的春夏秋冬的自然景物,有著歷史悠久的人文資源,有著傳統的民間藝術。盡可能地利用農村自然環境資源對幼兒進行美術教育,希望能夠挖掘出幼兒的創造潛能,為培養新時代創新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美術教育;利用;發展;農村;自然環境資源
一、回歸自然,讓幼兒在自然的懷抱中感受美
《綱要》中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的美,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欲望。在春暖花開,楊柳變綠時,我們有目的地帶小朋友走向大自然:來到田野里觀賞整片的油菜花海,引導孩子看看說說油菜花的顏色、樣子,聞聞油菜花的芳香,學學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走進樹林,聽聽悅耳的鳥叫聲,采上一簇簇映山紅;夏天,我們去觀察葡萄的生長,讓幼兒的巧手體驗夏天的樂趣;;金秋時節,沉甸甸的稻子壓彎了腰,帶領著孩子走進這金燦燦的蹈海里,體驗勞動的快樂和收獲的喜悅;冬天,我們堆雪人、打雪仗、搓湯圓,感受成長的快樂,大自然的色彩賦予了孩子們無比深遠的遐想,帶給孩子無比快樂的創造力,也換回來孩子們一幅幅精彩的畫卷。
二、創造機會,親身體驗生活之趣
1.切身感受鄉俗之趣。
我鎮的傳統節日,二月初一。這天家家戶戶門戶大開、喜氣洋洋,設宴待客,還有戲班,說書、鼓詞、魔術、馬戲、電影等各式各樣、舉不勝舉的娛樂活動。這是孩子們所熟悉而又喜歡的節日,遠比那些圣誕節,生日Party來的親切。
現在的幼兒由于獨生子女和“家長承包制”,他們失去了應有的觀察生活和體驗生活的許多機會。于是我們就帶領著孩子接著,參觀編織坊感受農家風情;參觀細面制作坊,感受生活勞動的樂趣,這些同樣帶給孩子們無比快樂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深入體驗社會之趣。
人腦中可以產生對未感知過的事物的想象,但不可能憑空產生,它必須從已感知事物的人量形象中抽取有關內容,經過粘合、夸張等特殊的思維方式才能形成。
我在教學中注意讓幼兒多看、多聽、多練,盡可能地讓幼兒接觸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讓幼兒運用多種感官了解周圍的一切,獲得深刻細致的生活感受,并指導他們用筆畫下來,加深印象。如在畫《農貿市場》前,我先組織幼兒參觀幼兒園邊上的小菜場,引導幼兒觀察菜的放法、菜的顏色和形狀還有人們的神態及市場中的氣氛等。回到活動室后,幼兒畫出的農貿市場“人多菜多”琳瑯滿目,一派熱鬧景象。有的還把菜農與顧客的神態勾畫得淋漓盡致,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畫法,畫完后還饒有興致地介紹起自己的作品來。幼兒的好奇心、表現欲得到了極大的滿足,真所謂“見多識廣”。
豐富的生活經驗不僅使幼兒增長了知識,在繪畫中表現出無比的熱情,還促進了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觀察能力的發展,激起了思維的主動性和靈活性。
三、利用農村自然物,在區角中與幼兒對話
幼兒園區域活動是幼兒自由選擇、自發探索、自主操作的活動,能培養幼兒自我發展的能力。必須在區角中提供許多材料。在我們家鄉有許多神奇的資源,這些東西不僅色彩斑斕,經濟實惠,有獨特的造型,而且在我們的幼兒教育中有著不可小覷的價值,能給我們提供許多經濟實惠的材料。
1、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參與,體驗創造的樂趣。
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我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大自然的美,獲得深刻細致的生活感受。在我班的區角活動中,設有拼貼角,我投放了稻草、泥巴、狗尾巴草、樹葉、石頭、沙子等材料,在這里,幼兒可以無拘無束地交流、討論,自由自在地發揮想象,我鼓勵幼兒用美來裝扮生活,體會到美好的生活是靠自己去裝扮的。如在《石子畫》的活動中,我和孩子們坐在一起,先共同欣賞這些石頭,讓孩子們盡情地發揮想象,交流想法。我讓他們自由選擇材料,大膽涂色、裝飾,并在旁邊給予針對性地指導。孩子們創作出來的作品真是豐富多彩,各具特色。我還給他們開了個石頭展覽會,讓孩子們自己來當小小解說員,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2、“農家樂”里體驗愛家鄉、愛勞動人民的情感
在我們創設的“農家樂”的環境中,里面有家長、孩子、老師們共同收集各種自然材料,如:在種子角中,我提供了各種實物種子,讓孩子們把自己畫好的種子圖案及種子的成長過程圖貼在墻壁上,讓他們了解我們生活中的那些東西最初的根源是什么,認識種子的各種形狀和顏色。孩子們自己用稻草編成的各種動物的小尾巴、小草帽、斗篷,并用這些自制的玩具模仿各種小動物;用各種竹制品做成精美的掛飾、頭像等;我們用木頭自制了小鋤頭,小鐮刀,模仿農民伯伯的勞作,體會勞動的辛苦,培養孩子熱愛勞動和熱愛農村特色的幼兒美術教學活動,培養孩子們熱愛勞動和熱愛勞動人民及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通過不斷豐富這些自然材料,可以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自主學習,讓幼兒實現與材料的互動與對話。
馬克思說:“人創造了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了人。”可見,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開展各項活動,對幼兒美術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事實上,我們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特色,教師應就地取材,豐富幼兒的生活內容,讓自然資源在幼兒的美術教育中發揮最大的作用。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環境,提供幼兒動手動腦的機會,提供體驗式學習的條件,讓幼兒在一種輕松愉快的狀態下自主地探究。開展豐富多彩的,富有情趣的具有農村特色幼兒美術教學活動,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村幼兒園的美術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2]陳學花.利用農村資源開展幼兒美術教育[OL].山東教育.2012年5月4日
[3]利用農村資源,豐富美術活動內容[OL]
(作者單位:杭州市蕭山區戴村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