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
摘 要:學科核心素養是當前教學中關注的熱點問題。在高中英語學科教學中,如何實現教學由傳統的知識目標轉向對學生全面能力的培養,是廣大教師研究的重點問題。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構建學生結構化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形成文化理解,促進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是高中英語學科素養教育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英語;教學策略
英語作為一門工具性和人性性的學科,承擔著培養學生英語素質和學生思維的任務,同時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人文素質又具有重要的作用。按照《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2017年),將英語學科核素素養具體化為四方面的能力,即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研究核心素養對學生發展的要求,提升教育理念、創新教學形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注重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
語言能力指學生對語文的運用能力,包括概括總結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等。在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在很大程度忽視了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對學生英語語言的表達能力不夠重視,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英語考試成績較好,而對語言的運用能力尤其是語言交際能力較弱,失去了英語作為交際語言應有的功能。因此,轉變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實現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全面培養,注重學生對語言能力的全面掌握,使學生形成比較系統的知識和全面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英語素養的提升。筆者在教學中嘗試從兩個方面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一方面,強調全英文式課堂教學,即無論學生的英語基礎如何、語言表達能力如何,在英語課堂上要求課堂教學的完成以英語的方式進行,拒絕漢語式的英語教學,這就在無形之中為學生創造了一種語言環境,即使基礎較差的學生通過長時間的熏陶和影響,其英語語言能力也會逐步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優化問題設計,充分發揮問題對教學的引領作用。良好的問題設計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思維,實現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思維的碰撞,促進不同觀點的交流,從而實現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問題設計中,教師尤其設計一些具有思維含量,具有思考性的問題,以便更好的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1《Friendship》這一課時,教師設計了一個辯論題目:Is there a precious friendship between friends?并將全班同學分成兩組進行辯論。經過辯論學生不僅明確了珍貴友誼的存在,而且進一步鍛煉了思維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二、優化教學情境創設,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是指學生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來的知識素養、人文修養和行為取向。在當前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發現這一現象,學生對某篇文章的理解,或者對某句話的翻譯,往往是從中文的角度展開的,帶有濃厚的漢語色彩。究其原因,就是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缺乏在具體的英語語言環境中知識的習得,課堂教學缺乏有效的英語語言環境支撐,導致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英語語境;同時,由于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過分強調對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如單詞的背誦、語法的記憶、作文的寫作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文化品質的重視,使學生脫離具體的文化背景去實現英語的學習,影響了學生的發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為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高度重視對學生文化品格的教育,創設語言環境,使學生在具體的文化背景中更好的實現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引導學生尊重不同的文化,并在文化的比較中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提升學生的文化品格。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3《festvials around the world》這一內容時,教師在課前出示如下問題:How many? festivals do you know both in and out of China?要求學生列舉中外不同的節日,并嘗試分析每種節日所反映的文化差異。學生在經歷這一過程之后,了解了不同的文化,實現了對不同文化平等尊重的態度;同時,筆者將教學重點放在了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討論上,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三、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養成
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以教師的單一傳授為主,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地位,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比較單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壓抑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較差,導致英語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語教學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的過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實現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通過同伴互助,小組交流、質疑評價,實現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思維的碰撞和情感的提升,促進學生團隊意識的養成。因此,適應新形勢的變化,積極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養成成為當前高中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課堂展示,交流分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最終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4《Body language》這一內容時,教師引導學生實現預習課文內容,要求學生在課堂分組展示不同角色的審題語言、不同國家的身體語言,同時其他小組進行評價。通過小組的展示和交流分享,學生不僅對不同的身體語言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而且更加明確了如何準確的使用身體語言。更重要的是,學生教學任務的完成,都是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分享的基礎上的,教師在課堂中只是引導了引導者、合作者和參與者的角色,真正將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不僅感受到了英語學習的樂趣,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而且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更有利于自主構建知識、實現知識的內化,提高學生的學習力,從而引導學生實現終身發展。
新形勢下的高中英語教學要高度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充分尊重和堅持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將課堂還給學生,創新教學形式,引導學生自主構建知識;教師還要加強對高中英語教學方式的創新,積極改進教學策略,加強教學設計的研究,充分發揮作業的鞏固與提升作用,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培養學生綜合的英語素養。
參考文獻
[1]張維. 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思維品質培養初探[J],英語教師,2018.12
[2]劉乃卿. 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視野下非課本學習資源的應用研究[J],中學課程資源,2018.11
[3] 韓相勤; 鄭秀華. 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多元評價的行動研究[J],基礎外語教育,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