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華
摘 要:高職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我國高職院校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招生數量日益增多,給思想政治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樣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創新思想政治教學方法,實現對學生工匠精神的有效培養,為學生未來的就業、創業奠定良好的基礎。文章主要探討了工匠精神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有機融入策略,以期能夠為實現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裨益。
關鍵詞:工匠精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加強對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修養,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但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問題。這樣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中,必須遵循時代發展的要求,深入分析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并以此為根據,合理調整思想政治教學模式、理念與方法,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學水平。
1.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問題
1.1思想政治教學方法單一化
高職院校之中,思想政治教學主要采取課上講授的模式,雖然已經應用了多媒體、微課視頻等新興教學方法,但卻未能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效果,師生之間的互動性較差,沒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思想政治教學缺乏針對性,所以無法取得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甚至會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影響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
1.2思想政治教學缺乏實效性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在發展與普及,我國教育教學領域也與時俱進地引進了計算機、信息技術,促使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這樣的背景下,很多高職院校也建立了校內教育教學網站,其中也納入了思想政治教學方面的一些教學資源、教學內容,但關于這部分內容,學生很少主動去關注、瀏覽,導致其形同虛設,未發揮實際作用,難以提高思想政治教學效果。
1.3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為提高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必須建立一支經驗豐富、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但目前,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建設還有待加強,必須進一步強化培訓教育與再學習,提高教師對工匠精神的了解與認識,將其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全面、準確了解當下高職學生的所思所想,解決當前高職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問題,促進高職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2.工匠精神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有機融入策略
2.1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
教師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水平的高低。因此,新時期,高職院校應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與專業能力,從而為實現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隨著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深入,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師隊伍不斷壯大。但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還有一部分教師的專業素質不達標,理論素養相對落后,既沒有采取最先進的教育方法開展思想政治教學活動,提高思想政治教學的趣味性及吸引力,也未在思想政治教學中融入具有時代特色的內容,給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學質量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面對這樣的情況,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在其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養,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要加強對工匠精神的研究,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概念、內涵及其重要性,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要將工匠精神有機融入到教學中去。同時,教師還要具備與時俱進的意識,提高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除此之外,教師也要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加強對新知識、新理念、新方法的學習,從而實現自身專業素質與教學水平的提高。
2.2創新思想政治教學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入學生思想深處的教育,應當以理論教學為先導,以實踐教學為重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為提高思想政治教學效果,應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對現有思想政治教學方法的優化與完善,并積極引進先進的教學手段開展理論教學。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中,實踐教學是深化理論基礎的主要手段,也是推動學生思想修養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渠道。因此,應積極創新實踐教學手段,如鼓勵學識淵博、身正為范、具備工匠精神的教師,建立個人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平臺,充分發揮先進個人的示范、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形成工匠精神。
2.3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納入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從本質上來看,其是每一位勞動者都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而并非僅僅是一種職業需要。高職院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應用型、實踐型人才的主要基地,實現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是貫徹落實“立德育人”要求的有效手段,也是高職院校應當自覺履行的擔當。高職院校不僅要注重培養具有一技之長的應用型人才,也要使學生具備敬業、誠信的態度,在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注意將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中,應將工匠精神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加大力度宣傳工匠精神,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樹立堅持奮斗、精益求精、創新創造的職業精神。
2.4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過程中納入工匠精神
“立德育人”是高職教育的重點工作。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一是使學生能夠掌握專業知識,具體是讓學生掌握社會發展、現代化經濟建設需要用到的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從而培養出能夠為促進社會進步做出貢獻的專業型人才;二是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思維模式、價值觀念、道德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教育體制改革背景下,高職院校也要積極加快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力度,并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融入工匠精神。首先,設計人才培養目標的時候,應將高素質人才培養作為主要目標。工匠精神注重加強對學生專業水平的培養,更注重使學生得到自我價值的滿足,也就是實現人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其次,設計人才培養體系的時候,應堅持協同育人的原則,構建“鏈條式”教育機制。當今我國正處于行業轉型、產業升級的關鍵時期,這樣的背景下,高職院校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以社會需求為根據,充分考慮企事業單位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實現生源“供給側”、社會“需求側”之間的有效互動,建立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重點是建立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兩者協同發展,將工匠精神內化為學生精神層面的追求。
2.5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納入工匠精神
校園文化建設是高職院校發展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對學校的長期發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同時也是思想政治教學的重要素材。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納入工匠精神,是促進工匠精神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中有機滲透的關鍵所在。將工匠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去,由于學生經常會參加一些各種各樣的校園活動,因此這也可以說是將工匠精神融入到了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從而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工匠精神。學校可以借助各種教育培訓活動、實踐體驗活動或者是宣傳活動,將堅持奮斗、精益求精、愛崗敬業的工匠精神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去。與此同時,并通過讓學生參與師生交流討論會、創新創業活動,將工匠精神的創新意識、改革理念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除此之外,也可以開展好評優先、典型示范等活動,將永不言敗、堅持不懈、樂于奉獻的工匠精神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機融合起來。
結語: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發展,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高職院校作為培養人才的主陣地之一,也要不斷創新教育理念與方法,促使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為社會培養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質人才。思想政治教學是培養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主要途徑,新時期,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中也要與時俱進地融入工匠精神,以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與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促進我國高職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孟昭麗.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師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徑探析[J].紅河學院學報,2019,17(01):147-151.
[2]倪曉箐.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工匠精神”內容探析[J].法制博覽,2019(04):296.
[3]徐先恕.淺談工匠精神在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滲透[J].職業,2019(02):24-25.
[4]陳聰,杜詩卿,劉芳明.移動互聯網營銷模式下我國出版發行業基本現狀分析[J].出版科學,2015,23(06):46-49.
[5]余化剛.移動互聯網時代:出版行業網絡侵權風險及其規避[J].出版參考,201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