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洪錦
摘 要:伴隨著新課改的廣泛推廣和深入實施,當前初中政治教學面臨了諸多方面的挑戰。由于初中階段學生思想政治對其成長發揮重要作用,因此面對現存的教學問題,教師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端正學生錯誤的思想行為。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探討初中政治教學實施案例教學法的實踐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初中政治教學;實踐應用
初中政治有著較強的理論性,而這種學科本質往往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于是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要提高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突破政治理論多,難教學的瓶頸,化難為易,確保教學質量。將案例教學法應用在初中政治教學課堂上,以故事講述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更能給學生直觀的場景和深入的學習感受,提高學生借助案例分析理論的能力。
1.案例教學法應用于初中政治教學課堂的可行性分析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學要求教師適當引導學生理解政治理論知識,運用知識影響自我思想,指導行為,最終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價值觀[1]。而初中政治的教學效率與其課程的特點以及教學方法的選擇有直接的關系。將案例教學法與初中政治教學相結合,兩者之間有著高度的契合性。案例教學法通過以生動具體的方式引入與政治課題知識相關的案例,要求學生在理解案例、分析案例的基礎上消化理論知識,最終反過來利用理論知識說明案例問題,解決實際問題[2]。案例教學法在實際教學應用中具有切實可行性,在引入案例的過程中教師需發揮引導的作用,遵循引入案例具有針對性、實踐性、運用性的特點,自然而然地將學生的思維帶入案例的探討中,并適時引入政治課本的理論知識,確保師生在交流探討中形成良好的教與學互動,最終將初中政治課堂推向新的高度,大幅度提高教學效果[3]。
2.案例教學法在初中政治教學課堂上的實踐應用
2.1明確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案例
明確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案例,是初中政治教學課堂上應用案例教學法的重要環節,教師需要做好理論知識的充分準備,才能更充分地在政治教學中融入案例教學法,最大化發揮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價值。
比如教學《教師伴我成長》的內容時,由于該章節內容與學生的學習生活非常貼近,教師可以引入學生常見的師生相處案件,詳述各種相處的交流細節并進行剖析,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的知識點。如教師可以借用“某學生與教師之間矛盾”的案例,全面地從事件的分析中告知學生,學生產生矛盾的出發點是不愛學習,不愿意受教師教學建議,而教師出現矛盾的出發點則是讓學生更高效學習,為日后的學習成長鋪路。如果學生能夠從師生矛盾時間的出發點角度去思考,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師生相處中存在的問題,就能為處理好師生關系打好基礎。關于《教師伴我成長》教學案例引入,教師明確教學目標是基礎,要合理選擇案例,則可通過日常教案積累,看電視、上網瀏覽新聞等渠道獲得更多角度關于師生相處之道的報道,尋求多個角度或不同出發點的案例。案例給學生的呈現也可以是多樣性的,如圖片、視頻、故事講述等等,要豐富學生傾聽案例和分析案例的方式,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更高效地融入其中,提高主觀能動性地去思考案例引出的問題和相關的政治知識。
2.2適時插入案例,保障教學效果
在過去傳統的初中政治教學課堂上,教師引入案例進行講解教學,往往容易出現為了引入案例而應用案例的情況,案例的應用不具有“適時性”及“合理性”,這樣往往會導致低效的后果。因此適時引入案例對案例教學法應用質量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教學《承擔責任》的相關內容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適時性可體現在近期現實社會發生了諸多新聞事件上,如“各大型企業只招收忠信畢業生”等微博熱門話題,將學生對網絡世界和現實生活熱門話題的關注度與興趣點轉移到初中政治教學的課堂上,利用熱門話題適時帶入政治課程的教學中,學生很容易被調動探討的熱情,對做誠實守信人的社會責任和社會價值有全新的認識。再比如學習《財富中的法與德》時,教師可將不少學生家長喜歡觀看的江西衛視節目《金牌調解》的視頻引入其中,如其中一個“作為商人的一家之主不納稅,遭僅13歲兒子告發”的案例,學生從故事性強的視頻畫面中體會到法律與品德之間的權衡關系,在探討當事人13歲兒子優良的品德中獲取政治知識。
2.3結合小組合作,深入分析案例
小組合作學習是現代化教學課堂高效教學方法的重要組成內容,無論任何學習科目,分析問題都應成為探究的重要階段。在初中政治教學課堂上應用案例教學法,教師可以將其結合小組合作學習共同引導教學,讓案例教學法形成問題型或任務型教學手段,而小組合作學習則成為一種重要的形式,利用學生合作學習之間互動產生的樂趣,推動案例知識的探討與總結,進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結合小組合作與案例教學的重要基礎是教師積極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形成輕松、愉快、高效的學習環境,鼓勵每一位學生在小組分工中發揮重要作用,分析案例,探究案例,總結知識點。比如學習《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時,教師就可以引入學生熟悉的屈原的案例,首先為學生深入地講述屈原面對楚王不接受愛國主張,導致國土淪喪的結果,最終投江自盡的結局,要求學生在分組中通過分工查找資料,進一步完善屈原無奈投江自盡的信息內容,以競爭搶答的方式進行補充,從而在互動的問答中更深入地體會到屈原的愛國情操。此外,教師還可以布置給小組學生自行查找案例的任務,要求學生制作成文,將其引入到課堂討論中,借各種典故證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意義,達到提高學習積極性和深入學習的效果。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政治教學課堂上應用案例教學法,有著極高的契合性。案例教學更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從中有針對性地選擇案例,吸引學生注意力,借以分析理論知識,更能提高學生消化吸收的效率和能力,讓學生由案例分析掌握理論知識轉變為借助理論知識分析案例的學習能力,才是最大程度實現案例教學法應用于教學實踐的價值體現,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鄒巍華.案例教學法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J].教師教育,2017,11(6):116.
[2]趙兆忠.淺談“案例教學法”在政治新課改中的應用[J].江蘇省教育學會,2013,11(3):66-67.
[3]馬明華.案例教學法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科學運用[J].文學教育(下),2016,11(8):41-42.
(作者單位:廣西桂林全州縣咸水鎮白竹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