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明燕 孫宏芝 杜青 徐琳 應有美
摘要:目的:探討快速康復(ERSA)在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的圍手術護理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脊椎外科2019年4月——2019年9月64例頸椎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2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方法,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快速康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住院時間,JOA評分,頸肩部疼痛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并發癥等情況,進行比較分析。結果: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JOA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實驗組患者頸肩部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快速康復護理應用于頸椎前路手術圍手術期護理能夠提高護理滿意度,降低患者住院時間。有效減輕患者的頸肩部疼痛感,加快患者康復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關鍵詞:快速康復護理;頸椎前路手術;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19)06-142-02
頸椎病是指頸椎關節炎,頸椎間盤脫出癥等頸部病變的總稱。部分較重患者經常規治療效果不佳,需接受手術治療。頸前路手術是治療頸椎病的常用方式。因為手術部位解剖復雜術后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導致康復受阻,快速康復外科(ERAS)有助于提高病人圍手術期的安全性及滿意度,術后住院時間可縮短約30%,從而減少醫療支出,并不增加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及再住院率。圍手術期護理是快速康復至關重要的一環。本研究是對快速康復護理在頸椎前路手術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4月——2019年9月在我科進行頸椎前路手術6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2例。實驗組年齡38~70歲,平均年齡(55±7.5),其中男19例,女13例。其中高血壓患者4例,糖尿病患者3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1例,對照組患者的年齡36~81歲,平均年齡(57±6.7),其中男17例,女15例,其中高血壓患者2例,糖尿病患者2例。在征得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的前提下,將患者按照入院時間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給予常規圍手術期護理。術前護理:常規入院宣教,完善各項術前檢查及術前準備。
術后護理:術后6小時給予流質飲食。患者訴疼痛時,給予鎮痛藥物。霧化吸入(生理鹽水4ml+布地奈德混懸液2mg+硫酸特布他林霧化液10mg)BID。術后二天拔出傷口負壓引流管,術后三天拍片,術后四天佩戴頸托下床。
1.2.2實驗組 ?以快速康復理念為指導,實施圍手術期護理
術前護理:(1)入院評估包括既往史、手術史、JOA評分、疼痛評分、跌倒評分。(2)介紹同種疾病手術成功案例,減輕患者緊張焦慮情緒。(3)觀看術后功能鍛煉視頻。(4)有便秘者術前給予乳果糖分次口服或術前晚給予開塞露2支塞肛已促進排便,防止術后腹脹的發生。(5)根據手術時間的長短評估術前是否需要留置尿管。(6)對于高血壓疾病的患者術晨已少量溫水送服降壓藥。(7)我科采取術前采取8小時禁食,4小時禁水。(8)糖尿病患者空腹及全程血糖控制在(7.8-10.0mmol/L)。
術中護理:(1)體溫過低可誘發心血管意外、影響凝血功能、增加術中出血,延緩術后恢復。通過提高手術室溫度、減少皮膚暴露、輸入液體加溫等措施,做好術中保暖。(2)液體管理 ERAS液體管理目標為盡量減少機體體液量的改變。術中術中應用平衡液維持出入量平衡,避免輸液過度或不足。
術后護理:(1)飲食護理 術后2小時在佩戴頸托的情況下,抬高床頭15°協助飲溫涼水20ml,術后6小時在佩戴頸托情況下抬高床頭45°,協助進食軟爛易消化食物。臥床期間禁忌豆漿、牛奶及辛辣油炸食物。(2)體位及活動管理 術后以平臥位為主,可協助患者側臥位,側臥時保持脊柱軸線位。術后第一天在佩戴頸托情況下抬高床頭45°床上坐起,術后第二天拔出引流管拍片后可佩戴頸托床邊坐起以及床邊站立,術后第三天若無不適可佩戴頸托室內、室外行走活動。(3)氣道管理 術前一日晚給予霧化吸入(生理鹽水4ml+布地奈德混懸液2mg+硫酸特布他林霧化液10mg)臨時一次,術后給予霧化吸入(生理鹽水4ml+布地奈德混懸液2mg+硫酸特布他林霧化液10mg)BID。減少探視說話交流,避免說話過多導致聲帶水腫。(4)管道管理 留置尿管患者于術后當日拔出,引流管于術后第二日拔出。(5)功能鍛煉 術后清醒即可開始進行踝泵運動,術后第一天進行直推抬高運動以及全范圍關節運動。(6)預防血栓的管理 嚴禁下肢輸液,術后當日給予肢體氣壓治療BID,術后第二天下床活動,謹防跌傷。術前、術后均給與下肢靜脈彩超檢查。(7)疼痛管理 患采用數字表情量表對患者進行疼痛評分,在患者入院、術后2小時、術后6小時以及術后三天的6:00、15:00、21:00進行疼痛評分,根據評分結果采取相應的鎮痛方法。保證患者24小時內疼痛評分≤3分,24小時內需解救的藥物≤3次。
出院護理:(1)給予出院指導,發放指導手冊。(2)指導患者加入本科室脊柱醫患交流微信群,出院后的醫患交流。(3)患者出院后1~3天,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
1.3評價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2)比較兩組患者的JOA評分、疼痛評分;(3)比較兩組患者滿意度;(4)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通過t檢驗和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見表1
2.2兩組患者JOA、頸肩部疼痛評分比較,見表2
2.3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見表3
2.4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見表4
3.討論
頸椎手術難度大,風險高,并發癥兇險,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生存質量。隨著頸椎減壓技術、融合技術、頸椎前路手術以及內固定器材的改進,使得目前頸脊髓功能改善率、椎間植骨融合率明顯改善,但是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并未隨之提高。
頸椎手術患者存在住院時間長、康復過程久的特點,此外,患者需面臨麻醉、疼痛等諸多刺激,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的問題,嚴重影響患者康復進程。常規圍手術期護理已近不能滿足患者日益增高的護理需求。快速康復護理是通過優化圍手術期護理措施,達到減輕疼痛,降低術后應急反應,減少術后并發癥,加速患者康復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有研究表明,縮短術前禁食食時間,有利于減少術前病人的饑餓、口渴、煩躁、緊張等不良反應,有助于減少術后胰島素抵抗,緩解分解代謝,可縮短住院時間。術后早期下床活動可促進呼吸、胃腸、肌肉骨骼等多系統功能恢復,有利于預防肺部感染、壓瘡、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綜上所述我科通過術前病史及專科評估、視頻功能鍛煉宣教、基礎疾病管理,術中液體管理、體溫管理,術后飲食、體位、管道、疼痛、預防血栓等一系列快速康復護理能夠有效減少并發癥,減輕疼痛,縮短住院時間,從而提高患者滿意度。并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喬穎,袁燕。快速康復護理在腰椎間盤突出髓核摘除術中的應用研究[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3):58-59.
[2]?趙玉沛,熊利澤.中華麻醉學雜志,2018,38(1):8-33.
[3]?徐亞維,張媛娜,頸椎全麻術后首次禁食時間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114,9,29,18,7361.
[4]?李秀偉.個體化精細護理應用于頸椎前路手術治療脊髓型頸椎病的圍手術期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02):173-174.
[5]?張燕,頸椎前路手術早期并發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0,19(5):435.
[6]?楊宇寧,鄭惠連,麥上妹。快速康復護理在顧客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9):1387-1388.
[7]?趙玉沛,熊利澤.中華麻醉學雜志,2018,38(1):8-33.
作者簡介:熊明燕 護士長 ?研究方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