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瑤
摘 要:隨著社會需求的發展,對高等教育的人才發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結合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學校創新型人才發展培養模式的現狀,對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提出建議,以促進中國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深化和發展,為高校創新型人才建設、國家創新驅動發展人才培養提供有效借鑒。
關鍵詞:高等學校 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創新創業教育
隨著全球經濟發展迅速,創新創業型人才在經濟的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校是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重要來源之一,所以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目前,我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課程體系設置
教育是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基礎。目前我國高校教育結構基本都是以專業課為主,公共課為輔,選修課為補充。絕大多數高校還沒有創新創業教育的專業課程,即使開設的院校也僅僅是將創新創業教育列為公共選修課,或者舉辦一些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從根本上來說,學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關注度不夠,投入其中的資源和時間也很少,沒有滿足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基本條件。
(二)教育理念理解的偏差
中國高校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民眾對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部分高校未能正確定位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認為培養學生創辦企業的能力和傳授創業知識是教育的目的,大部分教師及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是"第三本教育證書"這一觀點尚未接受。而且,社會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評價一般以商業價值為標準,導致了一些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存在功利性,從而忽略了對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和創業興趣的激發。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是這一背景下踐行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首要障礙。
(三)師資力量和硬件設施的不足
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首要限制因素就是師資力量不足,很多高校創新創業課程的教師是由經濟技術、企業管理、行政管理、年級輔導員或其他專業教師擔任。此類教師多為經過短暫訓練直接上崗,大多缺乏實踐經驗,理論知識不夠充分,授課比較空洞且停留于表層,很難讓學生領悟創新創業的內涵。
(四)考核評價體系的不完善
美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主要從課程、師生成就、學術成果、對社會的影響力、畢業校友的成就等方面進行評價,此種評價體系比較全面、公正,能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和創業興趣。而我國創新創業教育受師資力量和創新創業理念的影響,考核評價機制不夠完善。大部分高校創新創業課程主要以卷面考試或小組競賽成果等形式進行考核,注重理論,實踐訓練不夠。社會對創新創業教育主要從學術成果、畢業生的成就進行評價,帶有比較強的功利性。此種評價機制不利于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難以引起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興趣和熱情。
(五)高校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
培養目標是整個人才培養環節的前提,高校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并使其能為經濟發展服務,就必須要制定明確、清晰并符合發展實際的人才培養目標。許多大學生對自己所需專業和課程的方向和發展前景認知并不清晰,只是以得到的學分,拿到學位證書為目的。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并沒有對培養目標有一個明確、清晰的定位。
高校是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的主要來源,具有課程設置初步體系化、教學方法多樣化等特點。但與國外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完善、資金支持力度大、注重實踐訓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等特點相比,我國存在課程設置不夠合理、教育體系不夠完善、實踐訓練不夠、師資力量薄弱等不足,綜合分析后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一)完善課程體系的建設
高校需要根據國家對于創新型人才定位的要求,科學制定本校創新創業教育目標和發展方向, 把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和其他專業課一樣作為一門主修課程,積極利用教育資源,穩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動手能力。總的來說,就是要建立起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將創新創業課程設置為公共課和選修課,向全校的學生宣傳創新創業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理念;另一方面,針對對創新創業感興趣的學生,開設專業課,使之加大對創新創業的深入了解。還應根據專業實質將學科知識適當地融入到創新創業課程中。
(二)貫徹創新創業教育理念
創新創業教育要求每位教育工作者進行創新教育。想要在課堂上創新,首先要求教師理解創新創業的理念,教師只有將創新創業這一理念內化吸收,而不是在政策大環境的壓力下流于表現形式,才能夠創新出自己的教學方法,顯然,傳統的教學方法早已不再適應現在教育發展的需要。創新型人才培養是依據創新型理念,以創造學生一定的創新意識、思維以及能力的不同發展作為主要目標的教育理想和教學方法。
(三)強化高校師資隊伍建設
高校師資隊伍是人才培養支撐條件中的關鍵要素,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氛圍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開展創新創業培訓和豐富教師的創新創業的經歷,以及聘請企業家、創業者等社會中各類專家為兼職教師是豐富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重要工具,,完善創新創業教育的評價體系和獎勵機制是高校創新創業型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措施。
(四)完善考核評價體系
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對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相應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也要進行修改,不能拘泥于傳統的試卷成績的形式。考核評價的主要目的在于評判課程教學中取得的實際效果以及存在的問題,全面地反饋課程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質量。在課程評價改革中,首先應從理念層面予以創新,即要樹立起多元化的課程評價理念。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評價中,多元評價是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評價對學生成長和發展進行評價方式。
(五)明確培養目標
在人才培養目標上,我們要注意培養目標的共性要求:要有很強的愛國精神和對國家、社會負責的精神;.要有對社會發展變化的適應能力,在培養個性化目標對象時,就要體現自己專業的知識能力和職業素質要求。培養目標要求學生應該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借助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批判思維,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有敢于突破局限的思想,有超尋常的洞察力,了解不止一種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