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濱 王文華 高暢 張寒凝 宋健 吳濤 于海躍 常芮晗
摘要:目的:為評價互聯網+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慢病管理提供研究依據。方法:隨機選取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于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風濕科住院及門診患者共200例,互聯網組98例,非互聯網組102例,對比患者治療前及治療一年后堅持用藥持續時間、隨診頻率、DAS28評分、血沉、C反應蛋白、HAQ評分、VAS評分、ACR20、ACR50,肝功損害、服藥依從性情況。結果:互聯網組與非互聯網組比較治療前及治療一年后血沉,C反應蛋白,受試者疼痛VAS評分,DAS28評分,值均<0.05,有統計學差異;兩組HAQ評分無統計學差異,值>0.05;兩組服藥依從性比較,值<0.05,有統計學差異。互聯網管理組與非互聯網管理組治療前與治療一年后進行用藥持續時間,返院隨診頻率比較,值均<0.05,有統計學差異?;ヂ摼W組肝功損害低于非互聯網組,ACR20,ACR50高于非互聯網組。結論:互聯網醫療對類風濕關節炎慢性疾病管理的治療效果優于非互聯網醫療。
關鍵詞:互聯網;類風濕關節炎;慢性疾病管理
【中圖分類號】R-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19)06-185-02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慢性不可治愈性可導致關節非特異性炎性腫痛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患者要得到及時積極有效的治療,需要長期堅持使用慢作用藥物、非甾體抗炎藥、生物制劑或激素等,并得到良好的院外康復、用藥及心理指導。因可能的藥物副作用及病情控制情況需要患者定期復查相關化驗指標及醫生給予評估病情活動度,根據病情調整用藥,而很多患者因路途遙遠或購買藥物困難、掛號難、找??漆t生看病難等原因,常出現自行停藥、減藥或改用其它不正規藥品,延誤治療,導致類風濕關節炎致殘率提高。
隨著網絡醫療的普及,手機APP、微信平臺的便捷,患者可以通過多種渠道與醫務人員及時溝通,獲得疾病的宣教、隨診及治療提醒;患者可以在互聯網上查檢驗結果、網上掛號,用醫生開具的電子處方購買藥物;患者能夠根據醫生指導及時調整用藥并長期堅持用藥是決定類風濕關節炎治療效果的關鍵。進行適當的關節鍛煉、要求調整及約束日常生活方式與行為習慣,自行控制及調整情緒和壓力變化,獲得家庭成員的幫助和理解對疾病的治療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上治療需要解決的問題大多可以通過互聯網及時得到醫護人員及家庭成員的幫助。
該研究對使用互聯網醫療進行隨診的RA患者與未使用互聯網醫療進行隨診的RA患者進行對照研究,發現互聯網醫療對RA患者慢性疾病管理具有優越性。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及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于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風濕科住院及門診明確診斷RA的患者共200例,其中男性32例,16%,女性168例,84%?;ヂ摼W組98例,男性患者 17例,女性81例,平均年齡50.34±15.12歲,平均病程3.12±2.65年,文化程度小學8.16%,初中59.18%,高中22.44%,大學10.20%,非互聯網組102例,男性15例,女性87例,平均年齡51.03±16.33歲,平均病程3.32±2.89年,文化程度小學8.80%,初中58.82.18%,高中22.54%,大學9.80%。兩組性別比較、年齡比較、病程比較、文化程度比較無統計學差異。
1.2觀察指標 主要對比患者治療前及治療一年后堅持用藥持續時間、隨診頻率、DAS28評分、血沉(ESR)、C反應蛋白(CRP)、HAQ評分、VAS評分、ACR20、ACR50,肝功損害、服藥依從性情況,來評估互聯網+類風濕關節炎的慢病管理的優越性。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ESR,CRP,DAS28,VAS評分,HAQ評分,服藥依從性比較:
互聯網管理組與非互聯網管理治療前及治療一年后進行ESR,CRP,受試者疼痛VAS評分比較,值均<0.05,有統計學差異;兩組HAQ評分無統計學差異,值>0.05;兩組服藥依從性比較,值<0.05,有統計學差異。見表1。
2.2兩組治療前、后用藥持續時間,隨診頻率比較:
互聯網管理組與非互聯網管理治療前及治療一年后進行用藥持續時間、隨診頻率比較,值均<0.05,有統計學差異。見表2。
2.3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損害,ACR20和ACR50情況比較:
互聯網組肝功損害低于非互聯網組,ACR20,ACR50高于非互聯網組。見表3。
3.討論
該研究通過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一年后患者的活動性指標ESR、CRP情況,聯合對受試者關節壓痛數、腫脹數評估進行DAS28評分,患者對疼痛的自我評價(VAS評分)及ACR20、ACR50的比較,兩組均有顯著差異,得出互聯網組RA患者能夠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互聯網組患者服藥依從性較非互聯網組高是RA治療效果差異的必要因素。有研究得出,通過互聯網方式定期與醫生溝通,定期得到隨訪的患者,往往依從性較強,能夠堅持用藥,按醫囑注意日常飲食,運動,治療達標率要高于不適用互聯網溝通及定期隨訪的患者。醫生根據治療效果及時對其調整治療方案,保證了治療用藥的有效性、安全性,提高治療效果,也說明了慢病管理的必要性。互聯網組患者通過與醫生的互動,能夠堅持返院定期復查,及時發現藥物不良反應,發現肝功是否損害,及時使用保肝藥物,進行減量或停藥。對于治療信心不足,疾病了解不多的患者,醫生可以及時對其進行開導、教育,增加患者的治療信心,了解該疾病堅持用藥的必要性,同時也能夠通過提高患者家屬對該疾病的了解,提高患者的家庭支持,大大減少了部分不能堅持用藥的患者自行停藥的可能性。對偏遠地區購藥難的情況,醫生能夠指導患者通過互聯網購藥,降低患者購藥不便及遠途購藥引起的經濟負擔。非互聯網組中,部分患者可以返院復查,但大部分患者隨診時間比較隨意,用藥經常出現不規律,甚至自行停藥情況較多,所以治療效果較互聯網組有差異。兩組患者HAQ評分差異不大,考慮與患者主觀因素有關,RA患者可能因為生活質量的好轉,而忽略對疾病的達標治療。大部分患者認為雖沒有及時返院就醫隨診,但用藥治療后效果尚可,認同醫生的處方,堅持用藥,有少數患者感覺關節腫痛明顯好轉,自行停用1~2種藥物,但由于尚未達到藥物起效時間或濃度降低后仍可導致病情活動。有研究顯示,我國僅有50%左右的慢性病患者服用藥物達到治療劑量。導致患者用藥依從性低的主要原因有:對疾病了解程度不夠、不能夠及時得到醫生指導、對藥物不良反應恐懼、購藥困難、家庭成員不理解、對疾病及治療無信心、經濟因素等。認為類風濕關節炎是“不死的癌癥”,是不可治愈性疾病,對治療失去信心,對疾病的缺乏認識及治療的信心不足占大多數。
慢性病患者的病情復雜,根據病情需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才能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通過網絡醫療,醫生能夠及時得知患者病情變化,患者也能夠通過與醫生的及時溝通對疾病及治療更有信心,患者往往都比較信賴自己的主治醫生,能夠積極配合治療。但因目前我國網絡醫療APP良莠不齊,存在許多不可信賴的網站誤導患者,也讓許多患者不敢在互聯網看病。因此,患者多選擇先到可信賴的醫院來看病,找到可信賴的醫生,之后放心地通過微信平臺、APP與其溝通交流,為自己答疑解惑。另外,門診及住院部醫護人員工作量大,工作時間無法對所有慢性病患者及時有效隨訪,無法做到督促、提醒患者按需服藥和定期就診,互聯網就可以做到及時的溝通。
該研究證實,互聯網醫療可使患者得到方便同時也有利于醫生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管理,醫生得到了更精確及時、準確的數據,并且資料不易丟失,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取得全國性大數據,及時搜集患者信息及疾病反饋,大大減少科研研究中患者脫失情況。
總之,類風濕關節炎的慢病疾病管理是必要的,是今后疾病的管理的大趨勢,是患者得到及時醫療的保障。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類風濕關節炎診斷及治療指南[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0, 14(4):265-270.
[2]劉佳,段鵬,魏美林,等.微信群健康教育對初診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研究[J].重慶醫學,2016,45(29): 4172-4173.
[3]余海燕.類風濕關節炎達標治療的相關影響因素研究[J].黑龍江醫藥,2018,31(01):106-108.
[4] NDOSI M,JOHNSON D,YOUNG T, et al.Effects of needs-based patient education on self-efficacy and health outcomes in people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 multicentre, single 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nn Rheum Dis,2016,75(6): 1126-1132.
[5]丁明輝,韋尼,劉小平,等.慢性病管理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疾病控制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13(04):458-461.
[6]黃玲玲,徐建華,肖會.類風濕關節炎達標治療的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5,50(12):1831-1834.
[7]丁明輝.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生存質量調查及慢性病管理效果分析[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6.
[8]石國勛,任天麗,杜迅.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用藥依從性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2010,12(01):71-72.
[9]徐倩,趙文龍.移動醫療App研究現狀及啟示[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5,36(09):8-13.
黑龍江省衛生計生委科研課題:互聯網+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慢性疾病管理,課題編號2016-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