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敏 劉學周 曹占風 黃耀龍 陳穎
摘要:綜述了藥材產業在甘肅省精準扶貧工作中的意義,分析總結了政策資金扶持+種苗繁育基地建設、產業扶持+擴大貧困戶生產托管、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三變"+中藥材種植、創新儲藏加工+銷售聯結體、公司+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基地+貧困戶、強化科技研發+增強內生動力、品牌創建+提升產品公信力等甘肅省中藥材產業精準扶貧的主要模式。
關鍵詞:中藥材;產業扶持;精準扶貧;模式;甘肅省
中圖分類號:S567?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001-1463(2019)06-0072-05
Abstract: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affection of the technology of ridge tillage with ditch irrigation on soil and crop and the water-saving benefits in the oasis irrigation area of Hexi Corridor.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the key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ridge tillage with ditch irrigation techniques,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crops and the coupling model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under ridge tillage with ditch irrigation conditions, and the effects of ridge tillage with ditch irrigation on soil nutrient losses, which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further.
Key words:Ridge tillage with ditch irrigation;Water saving;Cultivation;Benefit;Hexi Corridor
2018年,甘肅省將中藥材產業列入脫貧攻堅六大特色產業之一[1 ]。我們將中藥材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相結合,通過現場調查中藥材生產基地、藥材交易批發市場、貯藏庫,走訪種植大戶、相關企業和合作社,與市、縣、鄉及業務主管部門負責人、專業技術骨干、專家、合作社負責人、企業代表廣泛座談交流,征求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對甘肅貧困地區中藥材產業精準扶貧模式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和認識,總結了甘肅省中藥材產業精準扶貧創新模式,以期為甘肅現代中藥材產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模式提供科學依據[2 ]。
1? ?藥材產業在甘肅省精準扶貧工作中的意義
甘肅省不僅有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而且有悠久的中藥材生產經營歷史。近年來,甘肅省不斷提升中藥材特色優勢產業,中藥材面積和產量多年來穩居全國前列。但甘肅中藥材產區多為高寒邊遠山區,自然氣候嚴酷,農業基礎薄弱,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定》將“發展特色產業脫貧”列為首要脫貧措施[3 - 7 ],并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產業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舉措,也是實施鄉村振新戰略、壯大縣域經濟,實現由特色農業大省向特色農業強省轉變的主要抓手[8 ]。近年來,甘肅按照“全域規劃、區域布局、流域發展”思路,依托項目帶動,引導貧困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培育貧困農戶直接參與中藥材產業,促進了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扶貧對象精準脫貧。尤其是2018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密集出臺《甘肅省培育壯大特色農業產業助推脫貧攻堅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扶持產業發展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通知》、《甘肅省中藥材產業精準扶貧行動三年行動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產業扶貧政策,投入“真金白銀”支持貧困地區中藥材產業發展,落實并完善“一戶一策”,為中藥材產業發展提供強大推動力,對促進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扶貧對象的精準脫貧致富具有重要意義。
2? ?甘肅省中藥材產業精準扶貧的主要模式
2.1? ?政策資金扶持+種苗繁育基地建設
2009年,甘肅省省委、省政府出臺《甘肅省加快發展中藥材產業扶持辦法》,2012年啟動《國家基本藥物所需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建設》項目,2017年甘肅省農牧廳印發《關于推進中藥材標準化生產的實施意見》、《中藥材規范化生產實施方案的通知》及《2017年中央財政農業生產資金扶持中藥材產業任務計劃》等政策文件,累計投入產業發展資金7 500萬元,推動了全省中藥材產業規模化發展和種苗基地建設。建立了甘肅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體系,進一步提高種子種苗繁育供應能力,2018年全省種子種苗集中繁育供應達65%以上,解決了中藥材種源不明、種質退化、種苗成活率偏低等問題。各地還通過項目傾斜、貸款幫扶、市場拉動、科技推動等措施,引導藥農建設規模化育苗基地。如靖遠縣黃河灌區的北灣、平堡、劉川等地建設枸杞育苗基地,宕昌縣阿塢鎮麻界村開展當歸日光溫室熟地育苗。同時,種苗繁育企業還通過村集體、合作社優先吸納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如2018年甘肅普爾康藥業扶持務工貧困戶月收入提高1 000元。
2.2? ?產業扶持+擴大貧困戶生產托管
近年來,甘肅中藥材種植面積與產量持續增長,并建立了完善的生產服務體系,成為全省脫貧攻堅的特色支柱產業之一。2018年,甘肅貧困縣中藥材種植面積22.7萬hm2,約占全省中藥材種植總面積的76%。各市州縣區各級政府相繼出臺相關政策,為貧困戶精準脫貧提供有效的渠道和載體。如臨夏州和政縣出臺“1+3+5”政策,即5農戶(包括貧困戶)生產托管種植中藥材5畝以上,待驗收通過獎勵補助資金3 000元;生產托管種植中藥材10畝以上,獎勵補助資金5 000元。中藥材產業扶持政策的實施,充分激發了藥農的內生動力,調動了藥農自我發展的積極性,自強奮斗精神日益涌流,有效地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效。
2.3? ?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
全省加大中藥材標準化種植面積,建立中藥材標準化生產體系,促進了中藥材生產提質增效,加快了精準脫貧步伐和助推貧困戶增收致富。中藥材種植大縣岷縣以“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為模式建設核心標準化示范基地0.6萬hm2,在貧困村建設標準化基地50個0.17萬hm2,實現全縣預脫貧村都有1個33.3 hm2以上標準化種植基地,貧困戶參與率達100%[9 - 10 ]。禮縣橋頭鎮麻元村流轉貧困戶撂荒土地,2018年建立大黃良種繁育基地6.67 hm2+種苗生產基地13.33 hm2+標準化基地13.33 hm2,長期性用工3人,季節性用工1 250人次,帶動貧困戶穩定就業,累計增收15萬元。標準化種植還促進了中藥材提質增效,提高藥材品質。
2.4? ?“三變”+中藥材種植
全省各地積極探索“三變”+中藥材種植模式,精準建立產業扶貧機制,積極引進龍頭企業,組建專業合作社,扶持能人大戶帶動貧困戶,大力實施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運用“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把龍頭企業、合作社和貧困戶通過利益聯結在一起,讓貧困戶有股可入、有事可做、有利可獲。如榆中縣貢井鎮呂家峴村建立“三變+合作社+村集體+農戶+基地”利益聯結機制,采用保底分紅、盈利分紅、勞務分紅、技術分紅等多種分紅方式,將土地、器具、資金、人力等資源要素匯集起來,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助力脫貧攻堅。合作市地瑞村與甘南百草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聯合,以“企業+種植基地+村集體+農牧戶”作為“三變模式”,將16戶農牧民的11.53 hm2土地使用權折股量化到公司進行保底分紅,土地年保底分紅達5.19萬元,拓寬了農牧民脫貧致富路。宕昌縣蘇都村貧困戶以資金或土地入股大東山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116戶貧困戶參與“三變”改革,其中6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以資金形式入股合作社,享受2017年股息分紅。同時,合作社與貧困人口簽訂勞務合同500份,提供勞動工作日8 500個,實現人均增收625元,帶動109戶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
2.5? ?創新儲藏加工+銷售聯結體
在發展中藥材產業扶貧過程中,甘肅省還強化政策支持,細化扶持措施,延長產業鏈、提升效益鏈、挖掘價值鏈。中藥材加工正在由農戶分散的揀選、清洗、整理等初加工,向規范化切片、飲片加工等方向發展。2018年,全省中藥材加工企業達200多家,年加工能力60萬t以上。中藥飲片加工、有效成分提取、成藥制造、保健品開發以及電子商務等全產業鏈探索精準扶貧新模式。一是中藥材加工產業集聚推動發展。如渭源縣建成以中藥加工企業60家,獲《藥品生產許可證》29家,GMP生產認證28家。特別是2018年引進天津紅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建設的配方顆粒和精制飲片生產項目,中藥材初加工能力已達7萬t,多個制藥企業已成為北京同仁堂、云南白藥等國內知名企業的原料供應基地,中藥材精深加工能力和產業效益進一步提升。二是在構建倉儲銷售體系。如渭源縣推廣中藥材真空儲存、充氮儲存等先進貯藏技術,探索無硫保鮮倉儲方法,全縣中藥材靜態倉儲能力達3萬t。發展中藥材合作社836家,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 000萬元,折股量化帶動1 0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年實現分紅收入1 000元。全縣建成以渭水源中藥材市場為中心,以會川江能、蓮峰、新寨市場為中藥集散點,其他市場為網點的中藥材營銷網絡體系,年交易量10萬t以上,交易額達16億元。三是在開設銷售窗口、拓展市場。如禮縣充分利用與河北安國、廣西玉林、安徽亳州等客商及湖南、山東、山西、陜西、吉林等地制藥企業的穩定供貨渠道,為產區藥農提供信息、技術及訂單生產,達到中藥材品種多元化發展,帶動貧困戶增加收入。
2.6? ?公司+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
積極探索“公司+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帶動脫貧模式,推進“三變”改革,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如宕昌縣特色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設立了中藥材產業部,在每個村組建村“兩委”領辦的合作社337個,形成“公司+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發展模式,組建中藥材合作社581個,吸納貧困7 690戶34 144人,累計投放到戶的產業扶持資金9 118.9萬元,受益貧困戶占全縣未脫貧戶51.6%。吸納無生產能力的貧困戶入股到公司,按照“保底收益+按股分紅”雙重保障原則,累計向公司、龍頭企業入股到戶產業扶持資金8 501.95萬元,實現了貧困戶穩定增收。同時創新帶貧發展模式,如甘肅中天藥業在宕昌木耳、哈達鋪等鄉鎮建成羌活、當歸等中藥材藥源基地133.33 hm2,訂單面積達0.35萬hm2,實現藥源基地、訂單幫扶新突破。
2.7? ?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基地+貧困戶
為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幫帶作用,全省多地各級政府制定出臺《龍頭企業幫帶貧困戶穩定增收實施方案》,鼓勵龍頭企業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幫帶協議,承擔幫帶貧困戶產業發展任務,為貧困戶提供生產信息、技術指導、務工就業、產品銷售等全方位服務,走出龍頭企業精準幫扶的新路子。如民樂縣通過采取貼息、補助、資本金注入等方式,鼓勵支持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發展壯大中藥材生產、加工、購銷規模,建立加工企業12家,年加工能力達4萬t,扶持發展初加工戶33戶,加工能力達1.3萬t。建立的“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基地+貧困戶”模式,強化了龍頭培育,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培育專業合作組織400多個。為進一步健全中藥材營銷體系,投資1.26億元建成集孵化、咨詢、電商、投融資等為一體的中藥材產業創業創新孵化園,入駐中藥材種植、加工及營銷企業達68家。
2.8? ?強化科技研發+增強內生動力
甘肅中藥材生產以“有序、安全、有效”為目標,提高科技有效供給,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廣力度,以創新驅動現代中藥材產業的現代化。一是甘肅省農牧廳先后支持40余個以道地藥材為主的科技攻關項目,獲省部級科技二、三等獎勵多項。二是選育出具有知識產權的9個藥材品種(品系),完成SOP及技術標準14個,發表專業論文100多篇,出版專著和培訓教材10部以上,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5項。三是中藥材重點縣渭源縣與浙江中醫藥大學、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甘肅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合作,研發的當歸膜側斜植栽培技術、地膜種植增產及覆膜育苗種植技術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特別是富硒黃芪栽培技術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建成標準化基地2.00萬hm2,其中企業與農戶緊密性利益聯結共享基地0.33萬hm2。為1.13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代繳中藥材產值保險176.74萬元,有效保障貧困戶種植收益。四是民樂縣與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甘肅農業大學、河西學院、張掖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聯合建立國家中藥材體系蘭州綜合試驗站民樂分站,研發出工廠化育苗、覆膜壟作、肥水一體化、移動噴灌、機械采收等成果達21項,每年培訓中藥材從業人員2 00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00人,產業創新驅動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五是借助甘肅黨參在全國產量和市場占有率均達90%以上的優勢,蘭州大學牽頭32家科研院校和企業成立了“甘肅省黨參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標志著甘肅黨參產業發展進入“技術創新、合作交流、成果推廣”協同創新平臺,推動甘肅黨參產業綜合產值跨越式提升。
2.9? ?品牌創建+提升產品公信力
實施品牌戰略是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最有效的途徑。甘肅始終將品牌建設作為開拓市場、加快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舉措來抓。岷縣借助“千年藥鄉”、“岷歸”兩大金字招牌,圍繞種植標準化、倉儲規范化、加工精深化、產品品牌化、營銷專業化、產業鏈條化等方面開拓創新,先后獲中國當歸之鄉、岷歸原產地標記、綠色食品及有機產品認證、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縣、“岷歸”全國馳名商標、全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出口當歸質量安全示范區、國家質檢總局生態原產地產品等一系列殊榮,中藥產業成為富民強縣、增加農民收入的主導產業。渭源縣不斷強化中藥材加工轉化和中藥材產值保險,做大做強“渭源白條黨參”、國家級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白條黨參地理標志認證等三大品牌,中藥材產業規模更快擴張、產業結構更趨完善、產業效益更加顯現,真正將中藥材產業培育成助推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全面提升了中藥材競爭力和綜合效益,為產業精準扶貧提供了有力支撐[11 ]。
3? ?小結
立足脫貧攻堅發展戰略目標任務,甘肅將中藥材列入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結合“一戶一策”,實施貧困地區中藥材特色產業提升工程,加大了政策、資金和技術扶持力度,建設了一批中藥材標準化基地和良種繁育基地,強化科技研發引領產業發展,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戶聯動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推廣“三變”、股份合作、訂單幫扶、生產托管、儲藏加工、品牌創建、互聯網+等有效做法,實現了貧困戶與現代中藥材產業發展有機銜接。中藥材產業覆蓋全省10個市州51個貧困縣區、508個貧困鄉鎮,分別占全省貧困縣區和貧困鄉鎮87.9%、51.9%。全省有5.8萬貧困戶、23.9萬貧困人口通過中藥材種植和勞務脫貧,涉及全省的54.6%貧困人口。2018年,全省75個貧困縣中有43個縣將中藥材種植作為脫貧增收項目或主導產業,覆蓋1 300多個貧困村,主產區中藥材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60%以上,貧困戶“錢袋子”真正地鼓起來,實現了中藥材產業真脫貧、脫真貧。
參考文獻:
[1] 康天蘭,劉學周,曹占鳳,等.? 甘肅中藥材生產形勢分析及發展對策[J].? 甘肅農業科技,2019(1):90-94.
[2] 林澤亮.? 精準扶貧背景下產業扶貧模式及創新分析[D].? 廣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8.
[3] 喬德華,賀春貴,竇曉利,等.? 東鄉縣精準扶貧路徑探討[J].? 甘肅農業科技,2019(1):80-86.
[4] 山西省農業廳宣傳中心.? 做活產業大文章 構筑精準脫貧路[N].? 山西日報,2017-04-26(004).
[5] 馬? ?楠.? 扶貧視域下中藥材產業發展研究綜述與展望[J].? 中國中藥雜志,2018,43(19):3801-3805.
[6] 黃明維,劉善靈.? 黔南州中藥材扶貧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 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4):7-8.
[7] 劉洪強,常? ?峰,楊莎莎.? 中藥材產業化扶貧開發對策研究—以陜西省安康市鎮坪縣為例[J].? 陜西農業科學,2016,62(1):102-105;109.
[8] 中共中央國務院.?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EB/OL].(2018-06-15)[2019-02-02]http://mzj.shuoz hou.gov.cn/xwzx_10468/mzyw/201808/t2018082 2_210419.html.
[9] 黃依依.? 精準扶貧背景下甘肅岷縣中藥材產業發展問題研究[D].? 蘭州:甘肅農業大學,2018.
[10] 劉養卉,黃依依.? 岷縣中藥材產業扶貧問題探討[J].? 甘肅農業科技,2018(4):68-71.
[11] 劉詩吟.? 藥庫變金庫 走出致富路[J].? 甘肅農業,2018(22):13-16.
(本文責編:陳? ?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