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要】:課程游戲化過程就是課程改革的過程,是讓幼兒園的課程更加適合幼兒,更生動、有趣、更有意義。幼兒園課程建設實施的基礎是班級,課程的研究與實踐應該以班級為基點。幼兒園的課程是預設與生成的統一。本文以具體的案例探尋了如何發現幼兒身邊的“活教材”以期為班本微課程的開發提供一點借鑒。
【關鍵詞】:班本微課程 實踐 課程游戲化
班本微課程是我園踐行課程游戲化的一種形式。虞永平教授指出:“課程在生活中,課程在行動中”,作為教育工作者,在幼兒園教育中,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觀察并發現那些源于生活、幼兒感興趣的“活教材”,立足《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通過在引導幼兒對所觀察事物的現象進行深度探究和思考的過程中,嘗試解決學科、主題等形式界限,試圖達到課程的整合,促進幼兒以獲得個性化的發展。
一、以生活為班本,品生活之趣,拓展課程的廣度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生活之趣在于發現身邊點點滴滴的變化,然后答疑解惑,豁然開朗的過程,在課程游戲化當中,帶領幼兒以生活為班本,借由生活中的事務為載體,開拓幼兒視野的同時,也可以教會幼兒品位生活之趣。
散步活動時,孩子們發現農家樂收集來的土豆變綠了,他們嘰嘰喳喳討論開了:“這個土豆怎么了,是不是中毒了啊?”“土豆是中毒了吧,所以又換成綠衣服了。”“那變綠的土豆還能吃嗎?”孩子們的對話也被教師捕捉到,散步后,教師組織了關于認識土豆的談話活動,并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自己對土豆的認識和想了解的問題表達出來。
教師依據幼兒真實的現有經驗,并把幼兒想知道的問題成調查表,幼兒通過采訪、調查、操作、實驗等方式與家長、教師互動,在分享交流時教師幫助幼兒總結與反思:“你有什么新發現,與你原來的猜測一樣嗎?”通過的分享能讓幼兒在原有的經驗上獲得提升。變綠的土豆是為發芽做準備,并且是有毒不能吃的,孩子們又產生了新的話題:土豆要發芽了,這個季節能種土豆嗎?土豆怎么種呢?
孩子們的興趣在不斷的擴展,教師跟隨孩子們的腳步,開展種植活動“我會種土豆”、繪本閱讀《會飛的小土豆》、健康活動《薯條好吃,不多吃》同時在語言區投放與土豆相關的繪本如《小鼴鼠的土豆》《大土豆的奇遇》《土豆,我的土豆》等,科學區投放發發芽的土豆,數學區投放占地盤種土豆的棋子活動,美工區投放土豆花的照片。
教師與幼兒相處,更容易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教師及時捕捉土豆變綠這個事件的教育價值,追隨孩子并延伸系列活動以此擴展課程的廣度。
二、以自然為題眼,賞自然之美,挖掘課程的深度
大自然是活教材,大自然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在于是否擁有一雙能夠看到自然之美的眼睛,幼兒天生具有對于各種外界事物親近好奇的能力,教師要學會引導幼兒發現自然之美,品位生活之美,感受游戲之味。
幼兒園的小農莊是幼兒最喜歡去的地方,春天到了,地上一朵一朵藍色的小花吸引了孩子們,教師與幼兒借助手機了解這藍色的小花是阿拉伯婆婆納,并且它的花語是春回大地,幼兒對這個名字像咒語的花非常感興趣。小農莊里還有什么花呢,為了這個找花的活動,大家一起討論做準備:1.制定找花計劃,需要的材料及遵守的規則;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畫畫、拍照的方式記錄自己找到的花是什么樣子的;3.統計小農莊一共有多少種花并調查還有什么花在春天里開放;4.記錄花--盛開--凋謝的過程。5.創作《春回大地》海報邀請別的班小朋友參與活動。
幼兒園課程實施的目的就是促進幼兒的發展,拓展幼兒經驗。本活動教師尊重幼兒,以兒童的視角來探索春天花的秘密,把商討尋找春天的花、制作計劃及規則和準備材料、自主創作都交給孩子,幼兒親近自然積累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教師適時、適度地鼓勵和支持幼兒自主探究、思考、表達、交流、合作,以挖掘課程的深度,促進幼兒發展,獲得連續性經驗。
三、以實踐為基石,采擷童年之趣,延展課程的長度
實踐參與是教會孩子感受生活的重要途徑,幼兒階段,處于人生最美好的階段之一,教師通過引導幼兒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感受過程,思考問題,反思總結,協作破解難題,能夠很大程度上提升幼兒的獲得感,踐行童年之趣,延展課程長度。
每學年初都是種植園地又一輪種植的開始。如何有效利用好本班的一畝三分地呢?教師不是讓保育老師自己種種好了,而時把這塊地作為一個課程。在班級中先投票你們想種什么?這種植物是否適合這個季節種植,在收集孩子的意見后利用家長資源才開始種植活動。種植時幼兒不僅可以了解不同的種子,還可以探究種植工具:打缽器、鋤頭、鐮刀等使用方法,同進也了解不同的種植方式,如土豆點種,西瓜苗種。在了解不同的種植方式后,種植時也不是教師直接規范步驟,而是鼓勵幼兒自主選擇
本活動中教師把種植園還給孩子,這是觀念的更新,也是課程開發的嘗試和突破,在活動中幼兒更自由、更自主和愉悅,幼兒的主動性、專注性、合作性、創造性等學習品質都得到發展。
關注兒童的生活,促進幼兒發展,就是要捕捉幼兒已有經驗,發現幼兒的需求,提供適宜的支持,鼓勵幼兒自主獲得最近發展區的上位經驗。幼兒的生活、興趣、需要就像一根繩索,連接起幼兒的今天和明天,讓我們關注兒童的生活,在無形中伸展班本微課程的廣度、深度和長度,陪伴孩子,悅生活,悅自然,悅童年。
【參考文獻】:
【1】葛彩紅.張雪門教育思想對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啟示[J].名師在線,2019(01):49-50.
【2】蔡菡.“課程游戲化項目”背景下江蘇省幼兒園課程建設的效果與啟示——基于教師評價的視角[J].學前教育研究,2018(12):39-51.
【3】連秀明.推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有效策略[J].幼兒教育研究,2018(06):26-29.
作者簡介:姓名:劉靜 出生年月:1981-10 性別:女 籍貫:邳州 學歷:本科 學位:學士 職稱:二級教師 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