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宇 陳小雙
【摘要】:20世紀末,高校招生規模逐漸擴大,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明顯增加,本文研究“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創新模式,從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持續時間、學生發展方向確定、學生職業性格和興趣、職業生涯教育原則四方面展開分析,希望能為關注此話題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導意見。
【關鍵詞】:職業生涯 職業興趣 以人為本
引言:“互聯網+”是一種新的經濟業態,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創新應該有效優化互聯網生產要素的配置形式,發揮一定集成作用,促進互聯網和非互聯網業務融合,質變的產生會促進需求重構,實現對教育途徑的有效拓展,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就業率呈現革新性增長的良好態勢。
一、職業生涯教育貫穿大學整個過程
學校和社會之間要加強信息共享功能,同時這也是大學生職業生涯成功規劃的必要前提條件。指導大學生就業應該由學校和社會共同完成,積極建立大學生就業社會系統工程。學校重視大學生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在教育教學計劃中融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這項教育內容應從大一開始一直持續到畢業,貫穿大學教育的全部過程。教育的初期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逐漸了解專業性質,對專業能力要求也應該有良好掌握,樹立學生正確的學習觀,更好激發學生動力。到了教育的中期階段,就應該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所學專業,實現自我拓展,幫助學生樹立責任感、使命感,形成正確的人才觀和事業觀,初步展開職業生涯規劃。而在后期階段就應該重視對學生個人職業發展的評價。從而幫助學生確定合理的職業定位,明確擇業期望標準。
二、大二、大三期間幫助學生確定未來發展方向
大學二、三年級,學生的未來發展會逐漸定向,這一時期的學生職業心理正在逐漸形成,展開的職業心理測評活動應當是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更好調整職業生涯規劃模式,調整學習目標,幫助學生做出對自己、對社會有利的職業決策。此階段學生需要考慮的問題是未來應該就業,還是繼續深造。將提高自身專業素質作為主要發展方向,學生應該積極參加學生會,或者是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此時學生的受挫能力會有所增強,責任感也會逐漸強化。大學期間,學生應該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包括計算機操作能力、英語口語能力。學生通過相關證書考試,職業競爭力就會明顯增強。學生在校期間積極參與學術討論活動,參與教師組織的各種科研項目,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能夠對自身知識技能有一定了解。受教育者自身有選擇性的學習其他專業知識。通過閱讀一些人物傳記有效充實自己的生活,逐漸擴大自身知識面。
三、分析并測定學生的職業興趣和性格
展開職業生涯規劃活動應當有規范的流程,從主觀和客觀層面入手,進行相關分析和測定,并加以總結。此時受教育者就會對自身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有充分了解。從而確定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職業奮斗目標。合理安排相依教育、培訓活動,堅持適應性、持續性原則。比如某學生在確定自身事業大計的過程中,不僅充分考慮自身條件,而且全面分析有關環境。此外,這位同學還廣泛收集同學、家長、老師對自身的評價,加上興趣測驗和性格測驗,對自身有一個全面而又客觀的評價。所用到的評價指標有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情商以及思維方式。這位同學了解到自己能干什么,同時也明確了自己想干什么,明白自己該干什么。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的確定應該立足現實,也應該真正做到全面考慮,同時體現前瞻性和現實性。通常情況下,短期的目標是具體的,更會對人產生直接影響。短期目標是長期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了解相關環境,并對環境因素加以評估,考量環境因素對自身職業生涯發展方向的影響。
四、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增強學生應對工作挑戰的能力
堅持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每個學生的成長背景都有所不同,發展水平也存在較大差異。他們對職業生涯的發展有著不同的需求。就受教育者的心理特征展開分析,人格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職業匹配度,每個人都有其各自適應的工作類型。以人才培養目標為例,普通高等教育學校和高等職業教育學校就有很大不同,不僅如此,教育的內容也有很大差異。職業生涯規劃的終極目標是幫助學生更好成長成才。高等院校為學生提供的職業生涯教育應該具備廣泛性和系統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之路,不僅能自主選擇職業,同時也有較強的能力有效應對工作壓力,受教育者在日后參加工作時,有能力把自己的心理思想調整到最佳狀態。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積極開發網上模擬系統,構建在線互動系統,幫助受教育者在虛擬的網絡環境中展開實踐活動,從職業實踐活動總結經驗,吸取失敗教訓,并通過反復練習,切實提高自身實踐能力。
總結: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創新模式應該保證職業生涯教育貫穿大學整個過程,有必要在大二、大三期間幫助學生確定未來發展方向,重視分析并測定學生的職業興趣和性格,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增強學生應對工作挑戰的能力,提高當代大學生就業率,增強受教育者的工作能力。
【參考文獻】:
【1】葉晉利.“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創新模式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15):74-75.
【2】郭芬.基于職業生涯規劃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38(11):99-100.
作者簡介:姓名:管宇;性別:女;出生年月:94.03;籍貫:浙江金華;民族:漢族;最高學歷: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姓名:陳小雙;性別:女;出生年月:90.06;籍貫:浙江義烏;民族:漢族;最高學歷:碩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