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惠群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主要分為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兩部分,而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指導應當以課內為主、課外教學為輔,由課內到課外,以課內閱讀為基礎,課外閱讀為拓展與補充,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才能最有效地對學生展開閱讀教學。所以開展好課內閱讀教學的同時做好課外閱讀的拓展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策略,更是語文教師面對語文閱讀教學時必須解決的主要矛盾。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方法教學;教學策略;教學研究
要想將小學語文閱讀課內課外相統一,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方法與技能是關鍵,但是受到傳統語文閱讀教學的影響,很多教師都采用“家長式”教育,這樣雖然能夠讓學生掌握到一些“閱讀技巧”,但是“紙上看來終覺淺”,沒有實際閱讀的磨煉,學生依舊無法掌握這些閱讀方法。語文閱讀方法教學終究需要結合學生的閱讀訓練來完成,既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還要讓學生進行“沉浸式”的深層閱讀,并且逐漸產生興趣,這樣才能讓學生有效地掌握閱讀的方法與技巧。
一、利用課內閱讀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課內閱讀是小學生獲取語文知識的主要來源,學生往往通過課內閱讀掌握基本的詞匯與語言技巧,所以課內閱讀是開發學生語文閱讀能力與問題意識的最佳平臺。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當充分挖掘出課內閱讀的這一優勢,指導學生熟練掌握各種閱讀中的理論,舉一反三地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與內容,將課內閱讀的效果與范圍進行最大化地拓展。以教學課文《少年閏土》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大意,同時將文中出現的生字和生詞都熟練地記住,接著教師便可以圍繞課文的內容展開教學,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少年閏土與長大后的閏土對待“迅哥兒”的態度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轉變?而這種轉變又說明了什么?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帶領學生進行經常性地歸納、總結,雖說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樣的說法,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讀而不思”那么最后收獲得也很少。閱讀不僅在于量,同時也在于學生閱讀的質量,當學生面對一篇嶄新的文章時,如果學生不合理地使用一些有效的方法進行有目的、有思考的閱讀,比如以自己為自己設置問題的方式,通過自己來尋求答案,這樣才能啟發學生的閱讀思維,讓學生產生問題意識。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自主探究,表達出自己的見解與想法,比如定期組織一些閱讀交流會,讓學生坐在一起暢所欲言,談談自己對于一篇課文的感想以及閱讀這篇課文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然后讓大家一起討論、攻克這些問題,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真正理解閱讀的價值所在。
二、讓學生“演出”文章、提高理解
除了單純地閱讀活動,教師還可以嘗試一些除了讀書以外的閱讀方式,比如角色扮演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換一個視角“再現”出課文中的故事,既讓學生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到故事的構造過程中,同時也讓學生站在旁觀者的角度體會二者視角不同造成的沖突,進而形成新的、更高層次的認識與體驗。角色扮演閱讀方式最大的特點便是其極高的時效性,學生可以隨時使用上自己學到的知識,并且不斷促使學生進行換位思考,誘發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甚至可以進入作者深處的精神世界,與作者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與交流。以教學《我與地壇》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引用史鐵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他用這句話描述自己的寫作狀態,教師也可以用這句話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心境:“職業是生病,業余在寫作。”同時從文中選出以下幾個句子:“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兩條腿殘廢后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搖了輪椅總是到它那兒去,僅為著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然后讓學生反復閱讀、體會這兩句話,接著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內心表演”,既假裝自己就是史鐵生,面對自己雙腿殘疾的事實,面對命運對自己的不公,再看看旁人健康、活潑的狀態,此時的史鐵生應當是一個怎樣的心情?如果你是他你會怎么面對今后的生活?之后便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將自己“內心表演”出的情景用通俗的語言描述出來,幫助學生深刻理解作者的內心世界。
三、利用“自由式閱讀”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自由發展的、不斷變化的個體,這是學生這一自然生命體固有的屬性,所以教師應當充分尊重這一客觀屬性,相信學生身上充滿的各種可能性。而要想做到這一點,教師就應當在實際教學中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度”,采用“自由式閱讀”開展閱讀教學,對于學生個體身上的“閃光點”,教師應當充分發掘并保護其“閃光點”,并將其作為突破口引導學生愛上閱讀、享受閱讀。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耐性”,做事情特別容易“三分鐘熱度”。所以教師最好要“投其所好”地進行閱讀興趣培養,并且輔以有效的溝通、交流,幫助學生慢慢產生學習興趣。教師可以為學生開設一些專門用來閱讀的“閱讀課”,同時教師為每一節閱讀課準備一個主題,圍繞著主題為學生推薦一些有意義同時也頗具趣味性的文章,讓學生能更加有效地投入學習之中。此時再進一步“放權”,把閱讀的自主權與選擇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到閱讀的魅力,也許學生依照著自己的趣味并不會選擇那些具有閱讀意義的書籍,但這總歸是一個好的開端,只要學生能夠產生閱讀的念頭那么就可以幫助其產生閱讀興趣。
四、結語
在小學語文閱讀方法教學中,教師應當從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兩個方面展開教學,要“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同時輔以有效的閱讀方法幫助學生進行深層次閱讀,感受文章、書籍的內涵,這樣學生才能享受閱讀并從中收獲到更多的碩果。
(責編? 張 欣)
參考文獻:
[1]李婷婷.新課標下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18(24).
[2]劉倩.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