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迪
摘 要:平面設計作為我們日常更好更藝術的傳播信息的一種表達方式,我們不能一味的循規蹈矩,而是要讓它更加有魅力,在我們的生活中起到更大的魅力價值和實際意義。可能有很多的資料與文章一味地都在系統的剖析構圖,色彩和圖形形式,但是我就個人而言,我覺得直擊靈魂的東西更加重要,好的平面設計就是神一般的更藝術的讓觀者“此生難以忘懷,直擊心靈”,讓這項藝術形式更加魅力無限。
關鍵詞:平面設計;主題;記憶性;情感作用
一、主題沖擊力的“最大化”
為了使作品更加有表現效果,往往設計者會對文字,圖形來過分的進行藝術加工,而我看來好的設計不在于其加工,而在于如何挑選合適的手法進行表達,將主題最大化的運用智慧表達出來,而不是大量的渲染,而是將作品的主題作為整個作品的爆發點而帶動全局,從而到達更好的宣傳效果。一味地去追求整體上視覺的沖擊力帶給觀者信息,那么就失去了傳達主題的作用,所謂“有松有緊”,突出主題。
從構圖上來講,設計的構圖種類比較繁多,這些構圖模式都是根據設計的主題信息以及主題特質,結合人的閱讀習慣來確立。根據設計的需要,設計者必須合理的安排和處理設計中的所有視覺元素關系,從而使畫面內部信息得到最合適的表達,也是只有內部與外部相結合得到和諧統一的方式去凸顯整幅作品的主題,選擇實用的構圖來進行編排,如對稱型構圖,水平型構圖,垂直型構圖和均衡型構圖,從而到達最大化凸顯主題。
從色彩上來看,我們世界萬物都與色彩有聯系,色彩的變換有著千變萬化的表現形式,并且色彩在藝術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位置,并且色彩在平面設計中是一個重要的元素,在平面設計中運用大大地影響了傳達效果。而好的設計不應該一味地追求色彩的爆發,而是應該運用色彩將畫面主題情感表達出來,而且絢麗多彩的畫面,能通過刺激觀者的注意力,從而達到強化主題的目的效果。
從圖形上來講,圖形類型多樣,不同的圖形類型有著不同的表現效果,為了使作品準確,迅速地了解作品主題和內容,就需要借助不同的圖形來增強作品的表現力,我們應該運用實用基礎的形式,如裝飾型,插畫型,攝影型和綜合型等,以為了達到主題沖擊效果。
二、提高識別記憶性
好的作品就要有識別性,就好像好的品牌一樣,識別度高,品牌效應大,觀者記憶深刻,那么好的平面設計也需要高度的記憶識別性,將原本平凡的東西變得富有意義,此時引起觀者對設計作品的注意,最終到達藝術傳達效果。
首先,簡單易懂,設計要做到雅俗共賞,做到讓專業的人看到作品耳目一新,讀懂其中奇妙的藝術形式和價值,讓業外的觀者看到表達的準確信息和內容,可以激發每個群體的興趣,通過夸張,滑稽,幽默等貼合人群的普遍喜好情緒,結合大眾的心里去設計,真正做到“天下設計,大家觀”,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特立獨行,個性的設計形式。
其次,傳播力要強,平面設計最基礎的作用就是來傳達信息的,是運用藝術的表現形式來傳達想要表達的主題,以便更加快速地,有效地將信息傳達出來。往往觀者都是匆匆一瞥,對作品本身不會留有深刻的印象,所以傳播力在平面設計中至關重要。
三、情感意向表達飽滿明確
情感是維系人與人之間最微妙的關系,相對理性的設計而言,富有感性基調的設計更能夠觸動觀者的情緒和內心。一則獨特的廣告可以打動消費者的內心,激發購買欲,那么一張獨特的設計作品同樣可以打動觀者的內心,激發觀者的共鳴,從而到達直擊心靈的傳達效果。那么針對不同的群體,設計是有針對性的。因此,面對不同主題所對應的不同群體,我們設計者就要有對不同需求者的心理特征進行準確的分析,并且有針對性的進行設計。情感的作用還可以轉化為觀者對作品的認識,在平面設計的情感表現上,應該飽滿準確的定位。就像魯迅說的那樣“沒有靈魂的文章不是好文章”,那么沒有情感的設計就不是好的設計,任何作品其實都是在表達作者的情感,情感是作品的靈魂所在,并且情感表達要準確飽滿,聯系主題表達設計者的情感在設計中,從而到達更強的傳達信息價值。好的設計作品不僅要滿足表達自己的情感,還要滿足觀者的情感。
四、結語
平面設計具有很強的傳達性,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傳播信息手段的增多,涉及到定義,內涵與延伸,類型也在不停的變化。但是無論怎么變化平面設計的靈魂是不會改變的,只不過在日新月異的新多媒體時代下,我們平面設計如何具有更高的鮮明性,可讀性,準確性,從而到達擁有飽滿準確的情感,較強的傳達效果以及直擊主題的平面設計作品,從而可以幫助觀者對平面設計的感受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審美能力,提升品位上有所幫助和提高。成功的平面設計的更加接近大眾的渴望,有助于信息的傳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當代視覺傳達設計中的適老性問題研究[D].耿曉涵.中國藝術研究院2016
[3]公共藝術在城市空間建構中設計美感的研究[D].徐珊珊.哈爾濱理工大學
[4]從空無、自然、融合三個角度談視覺傳達設計中的藝術美[D].金鑫.魯迅美術學院2015
[5]現代涂鴉藝術[D].鄧博賢.中央美術學院
[6]中國涂鴉藝術研究[D].王雪.西南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