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敬

摘要:初中時期是培養學生道德品行和養成良好三觀的關鍵時期,因此,德育教育在初中教育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素質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初中的德育管理工作逐漸落到實處,真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作為學生接觸最多的直接教育者,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不僅要教授給學生科學文化知識,而且要教會學生為人處事的道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初中;德育教育;三觀培養
德育教育是初中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學校教育的工作重點和難點。初中階段實施德育教育的目的是能使學生形成遵守道德和法制的意識,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他們高尚的品格和情操,促進他們綜合素養的提高。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就初中如何有效的開展德育教育工作,促進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養成,使學生將來走向社會能夠成為一個高素質的社會公民。
1 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初中生面臨著很大的升學壓力,學校把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判教學成效的核心標準甚至是唯一標準。在這樣的氛圍下,德育教育越來越邊緣化,教育工作者對德育工作逐漸忽視,態度也越發消極懈怠。另外,家庭和社會對初中生的德育教育也有著重要影響。由于家長的溺愛以及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給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帶來了很大的阻礙,使得開展德育教育工作變得更加艱巨。
2 初中德育教育中三觀培養的策略
2.1 提高教師的道德素養,為德育教育提供榜樣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是權威和模范的代表,學生容易遵從和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因此,教師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端正自己的三觀,為學生樹立榜樣,在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為學生起到模范作用。
例如,教師要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平等公平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使學生感受到校園的溫暖。教師要以身作則、愛崗敬業、嚴謹治學,使學生能夠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遠大的理性和抱負,立志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2 豐富德育內容,樹立正確的三觀
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教師除了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學生遵守學校紀律和社會公德以外,還要對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綜合能力加以培養,使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對社會和生活環境有正確的認知,能主動地進行自我觀察、分析和評價,形成健全的人格,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定期開班會,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強調學校的規章制度和紀律要求,使學生形成遵紀守法的意識,言行舉止都能遵規守紀,還可以定期給學生上心理咨詢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學校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定期開展課外活動,比如,以愛國主義精神為主題的演講或歌唱比賽、知識競賽等,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公益活動,比如,到養老院給老人帶去文娛活動,定期組織學生為貧困山區的孩子捐贈圖書、衣物,義務清掃街道、除雪等。通過這些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3 創新德育方式,強化學生正確的三觀
對初中生的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需要教師花更多的心思和時間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教師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方式,創新教育模式,可以采用觀看記錄片、多媒體課件教學等方式,給學生視覺和聽覺的直觀體驗,激發學生主動接受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意識,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人文素質,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另外,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以文化知識為基礎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通過認知、體會、應用的過程,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例如,單純的灌輸式教育方式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心理,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今日說法》等有教育意義的視頻,讓學生觀看后進行交流討論,并選出代表進行分享,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思辨能力,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強化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在進行語數外、道德與法治、歷史等學科的教學時,每個部分的內容都有德育的因素,教導學生要珍愛生命,樹立自信,感恩父母,熱愛祖國等等。
總而言之,初中德育教育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使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和生活中既能學到科學文化知識,又能提高品德修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對初中生進行德育教育時,教師要與學生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樂于與教師進行交流溝通,同時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品德修養,端正自己的三觀,給學生起到模范帶頭作用,豐富德育教育的內容,創新德育教育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接受德育教育,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積極進取、熱愛祖國等優秀的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 羅慧.探究初中德育實踐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9(18).
[2] 李漢祥.初中生德育教育開展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2018(24).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鎮沙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