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瑋
摘要:伴隨著現代經濟的快速發展與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學校教育已經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藝術類課程對于培育學生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能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課程目標改革的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師需要利用新型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完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為學生以后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動手能力;提升策略
美術屬于一門審美學科,它能夠陶冶學生們的情操,小學美術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好玩愛動的天性激發學生學習美術課程的興趣,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熱情。在傳統的小學美術課堂中,教師經常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只是一味的聽老師講,在課堂缺少實踐操作的時間,長期以往學生對美術學科會產生厭煩抵觸的情緒。因此,教師應該采用新型的教學方式,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充分的調動學生在美術課堂上的積極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升學生們的動手能力。
1 目前小學美術教學的現狀
現在大部分學校只重視學生的升學率,所以將大部分精力放在語文、數學主科上面。由于現在的應試教育步步逼迫,使得學校教育忽略了美術課堂教學,導致學生、家長和教師都沒有意識到美術教學的重要性,忽略了美術教育對學生成長道路上發揮的作用。小學美術教師在學校沒有校領導的重視,會大大打擊教師在課堂上教學的積極主動性,所以無法提升小學美術教學質量。除此之外,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上經常采用落后的教學方法,只是一味的讓學生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忽略了學生動手實踐,導致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大大的降低。
2 小學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動手能力的策略
2.1 教師讓學生欣賞優秀的美術作品,提升學生動手操作的意識
俗話說的好: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一件事物產生興趣之后,會將興趣化為做這件事情的最大原動力。優秀的美術作品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小學美術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愛玩好動的特點組織學生觀賞一些生動有趣的美術作品。小學生通過欣賞美術作品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產生創作屬于自己美術作品的想法,通過實踐操作提升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
例如:學生在學習二年級上冊《變化無窮的線條》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利用多媒體視頻向學生展示幾組美術手繪線條滿分作品,讓學生對線條的審美觀發生改變,感受線條美術作品的奇妙之處與作者新奇的創意,激發學生想要操作的意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借助一些線和繩子做出造型,小學美術教師引導學生在排列線條時形成屬于自己的想法,在學生組建線條造型的過程中合理的運用直線與曲線,發展自己的動手實踐以及創造能力。
2.2 教師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良好的開端已經完成成功的一半,小學美術教師需要在課堂上為學生創建良好的情境,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動手積極性。教師備課過程中結合小學生的思維邏輯特點為學生創建和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學生在課堂環境中得到放松之后,會更加有效的開發大腦,從而更加快速的理解教師講授的知識。
例如:學生在學習二年級下冊第十六課《風來了》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視頻向學生播放海邊人們吹海風的情境,向學生展示掛在衣架上的衣服被風吹動等等。教師借助這些生活中常見的案例會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對風的定義。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帶學生在室外感受風來的感覺,學生會因此產生興趣,教師組織學生一起制作風車,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感受風來時的快樂。
2.3 增加美術手工制作課促進學生進行動手活動
小學美術教師不僅僅需要教授學生學會一些基本的繪畫知識,而且需要幫助學生提升動手操作能力,所以教師可以開設美術手工制作課,發散學生的思維,進而提升學生在小學美術課堂上的積極主動性。例如:學生在學習二年級下冊第四課《有趣的彩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場捏彩泥的手工活動,讓學生提前準備一些彩泥。教師在課堂上教授學生橡皮泥如何進行色彩搭配,并且引導學生利用橡皮泥表現出生活中的事物。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小組討論橡皮泥貼畫的幾種技法:壓、割、戳等等。這樣一來,有效的提升了學生自身的創造性,并且提升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 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美術教師在美術課堂上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同時會拉近與學生心靈之間的距離,實現與學生亦師亦友的關系。這樣一來,小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鍛煉了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并且提升了自己的思維創新能力,能夠對美術作品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為自己的全面發展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保蘭.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3(10).
[2] 吳愛華.淺談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J].好家長,2017(32).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長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