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博琳
摘要:本次我們研究的課題是小學生課前基礎調查的作業設計研究,針對這個課題,我們通過了解課題的研究背景意義,對本校學生抽樣進行調查問卷,統計后確定了我們的目標。為減輕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我們制定了相關課程的預習卡、一些課程的預習性微課以及學生錄制的預習視頻,讓所有學生們學以致用。
關鍵詞:調查問卷;預習卡;思維導圖;預習微課
多年來,我國實行科教興國戰略,在素質教育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們為更好地實現數學教學目標而努力。課前作業的設計,可以增加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縮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輕輕松松地走進數學課堂。我們關注學生的情感和學習質量的提高,進一步落實課程標準,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讓每個學生在數學上都有所發展。
1 統計調查問卷,發現問題
我們著手開始準備,先是進行了調查問卷的設計,比如:你經常預習嗎?你哪些學科進行預習?你認為預習的好處是什么?等問題,對每個年級的學生抽樣進行調查問卷的填寫。在查看調查問卷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認為預習能夠讓課堂上的學習更高效,尤其是高年級的學生,調查問卷當中,預習的比例達到了90%,其中語數英這三科的比例占所有比例的80%。當我們看到了調查問卷的結果后,就更有信心把這個課題完成好。
2 制定預習卡,分析問題
統計調查問卷之后,我們開始分工合作,把我們小學數學的四大板塊,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這四大板塊里挑選出適合進行預習的課型,我們選課的初衷就是初始課,知識結構簡單的課例,比如二年級下冊《認識長方形》這節課,相對來說,學生從幼兒園就已經認識了長方形,但是對長方形的認知不夠,需要進一步認識,但是可以通過預習卡的形式,就能夠達到教學目標的60%,這就是預習卡起到的作用。我們預習卡抽選了例題當中能夠通過讀就知道的簡單概念,讓學生提前了解并學會,大大的減少了課上的教學時間,讓我們的課堂效率提高了不少。關于預習卡的設計,我們把它分成了了四大板塊:包括溫習舊知、預習新課、預習檢驗、預習收獲等內容。溫習舊知需要學生對已有的知識進行回憶,幫助進行新知的鋪墊,預習新課是我們在本課的知識點中挑選學生能夠通過自學就能掌握的部分習題,預習檢驗為了提高預習的效果,需要設計一些題型來讓學生通過預習獲得成功的體驗,預習收獲是讓學生達到總結知識點的習慣。預習卡的設計讓我們充滿了信心。選擇了一到六年級第二學期的預習課例,對所有年級進行了發布,我們與任課老師進行了商議,把預習卡打印30份,其中10份給優質學生,10份給中等學生,10份給潛能生。不同層次學生通過預習卡的形式,看看學生的不同收獲,之所以還有20個學生沒有打印,是想看看沒有預習卡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和用了預習卡的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然后進行充分的對比。預習卡課前進行發放,作為作業的其中一項,我們還與任課教師溝通,30份擁有預習卡的學生要求減輕他們的作業負擔,這樣才能達到我們預期目標。
3 學生錄制預習視頻,分析問題
當然預習卡的形式作為課前設計已經太過單一,于是我們又讓學生參與其中,我們把語言能力表達較好的學生召集來,進行統一的培訓,挑選了四年級簡單的課型,讓學生進行先預習,再把預習里的典型題進行視頻的錄像,剛開始我們放手讓學生自己在家錄制,錄制過后,我們進行統一的審核,發現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抓重點能力不足,于是我們又進行了指導,把語言進行規范化,把板書進行精簡化,讓學生再一次錄制,再審核,第二次審核后,發現基本成型。這樣的課前預習形式讓我們的目標又一次接近了,學生通過錄制增加了對新課的認知,鍛煉了語言能力,而且學生不僅進行了預習卡而且豐富了預習形式,我們通過郵箱傳遞,讓每一個學生觀看視頻,真正做到了了生教生的互動。
4 繪制思維導圖,解決問題
在進行了兩次活動后,我和成員又坐在一起進行研討,我們想著能否讓學生在預習卡的基礎之上再與美術學課進行整合,于是我們商量把課前預習的形式再次豐富化,確定了思維導圖的形式。我們的研究目標也擴大化,對整個學校進行展開宣傳。以數學每個單元為內容,讓學生進行思維導圖的預習,這里不僅注重知識的體系化,還對整個思維導圖的美觀化進行要求,一開始的時候我們也是放手讓學生去預習并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交上來的第一批作品時,我們發現了問題,大部分學生做的不是思維導圖,而是以繪畫為主的海報形式。這可能是學生長期完成政教方面的海報影響了學生的思路。于是我們又坐下來研討,研究一下思維導圖的要求。結合交上來的作品,選擇優秀的作品進行了細化,把思維導圖的導圖進行了重點介紹,把繪畫作為輔助,然后把我們的想法,又傳達給各任課的老師。當學生觀看了比較好的作品后,心中都有了標桿,這樣做到心中有數。接下來,學生又進行了下一個單元的預習思維導圖。這一次學生上交的作品,基本符合了我們的預期,而且我們也看到學生把預習的知識點放在了主要的位置,并且把知識與知識的內在聯系進行了整合。這樣,學生才真正的了解了整個單元的知識體系。我們很欣喜的看到了特別是低年級段,本身對單元知識的認知與總結就有難度,但是通過我們一次又一次的整改,讓孩子們很有興趣的去尋找一些比較不錯的課外輔導資料,通過輔導資料的閱讀,和對每個單元的知識梳理,孩子們就對整個要進行的單元知識進行了排序,心中有數的對老師每一天所教的內容充滿了自信。這讓我們感到欣慰的同時,對年齡這么小的孩子就已經有了整合知識體系和整理排序的技能提升而感到無比驚喜。這是我們在做課前調查的意外收獲,我們沒有想到在一次又一次研討中,發現了孩子們對課前作業設計的調查這么感興趣,而且還這么的用心。但是我們同時也感到,要想讓學生對課前思維導圖的繪制持續下去,必須要利用多元化的獎勵機制才能夠確保我們的預習是長期有效的。
(作者單位: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