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穎
紙藝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藝術表現形式。紙藝花卉也被稱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在小學階段開展紙藝花卉特色教學是美術教育課程一次全新的探索與實踐。三年多來,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黃埔學校小學部通過對美術課程進行教學形式創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思維創新,將紙藝與中國傳統花卉文化、詩畫文化、科學知識、音樂律動等有機結合,打造出了新時期義務教育小學階段中獨具文化特色的美術教學課程。
紙藝花卉對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紙藝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花的形象是美的,美的形象具備純潔、高尚、和諧完美的品質,是人本質力量的體現,最能打動人。它不僅可以使人獲得精神愉悅、滿足,同時又能激勵人們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和為之奮斗和追求,從而使人的情感升華為情操?;ɑ茏怨乓詠沓1划斪鑫幕d體,不斷地被注入人們的思想和情感,融進文學創作與文化生活,稱為花卉文化。翻開中國文學史,從屈原佩蘭示節、陶潛采菊東籬、李白醉臥花叢,到杜甫對花濺淚、白居易詠蓮吟柳,中國竟有無數文人為花卉草木所傾倒,創作了許多千古佳作。
紙藝花卉教學對于提高美術興趣,傳承、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提升學生情感形成高尚情操具有積極的意義。紙藝花卉創意課程,便是新時期學校美術課程創新的重要表現。教學過程中,學校嘗試將紙藝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詩詞歌賦有機結合,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教學之中,讓學生的紙藝作品和詩文創作互為載體,手腦并用。將欣賞花卉的美好感悟融入詩畫作品之中,從而實現“花中有魂,詩畫傳情”的文化創新。將傳統文化的精髓根植于下一代的心中,培育校園的精神沃土,助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長。藝術的種子悄悄在他們心里生根,探索的渴望偷偷在他們心底發芽,創作的熱情默默在他們心田開花,中國傳統文化已經融入了他們的血脈之中。
紙藝花卉在跨學科融合中的探索
在課程開展中,學校通過將紙藝與語文、音樂、科學等學科開展探索融合,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跨學科課程教學之中,實現多學科知識的有機結合,告別了傳統美術課程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紙藝課堂獨特的場景布置,巧妙地搭配聲、光、影、音等科技元素,將情景設計、氛圍營造、情境帶入,融入到課前、課中、課后的全過程。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我們的課程教學不僅僅是一次聽講、一次學習、一次嘗試,更是一次經歷、一次感悟、一次思索。讓課程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夠身臨其境,仿佛隨著情境的設置一起,跨過山川河流,穿過冰霜雨雪,走過草原村莊,經過童話城堡……
通過紙藝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教學實踐中的創新與發展隨著全國素質教育進程不斷向縱深發展,美術教育已經發展到重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時代,核心素養包括“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態度、創想能力、文化理解”五個方面。而紙藝因其功能的豐富性,已成為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
《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標準》在關于“造型表現”領域的學習目標中明確指出:讓學生嘗試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材料,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所以,紙藝花卉教學的開展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起到了全面的促進作用。
在教學中,我們不再單純地運用剪紙或折紙的某一種技法,淺顯地進行作品創作,而是運用綜合性紙藝技法,根據學生年齡層次和能力差異,開展差別化創作指導。我們在創作手段、形式、內容等方面開展專項教學,鼓勵學生與老師共同創作,達到了教學相長、自主創新的教育目的,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如,我們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興趣特點,契合時代精神,結合城市特色,嘗試以深圳市市花——“簕杜鵑”為題材開展系列主題創作活動。學生們運用鏤空、剪貼、紙雕等各種技法,進行創意拼接,將點滴的探索嘗試,匯聚成了一幅幅絢麗多彩、意蘊悠遠的紙藝作品。
多年來的紙藝花卉教學實踐,讓我們在課程創新摸索中更加了解了學生所想,懂得了學生所思,明白了學生所求,能夠切實地站在孩子們的角度,讓知識化成絢麗的色彩、跳動的音符、醉人的韻律,讓紙花在孩子們的手中一邊翻飛,一邊播撒求知善思的種子,在每個人辛勤付出的汗水澆灌下匯成一望無際的生命芳原。唐代大思想家、文學家韓愈在《進學解》中講到“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與思,毀于隨”。短短幾句話,卻生動地揭示了治學、修身的奧義便在于“勤”、“思”二字。這是我們平日里教導學生時需要銘記在心的,更是我們每一位老師需要在學校里以身作則,在教學中言傳身教、為人師表的核心準則。
(作者單位: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黃埔學校小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