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艷
摘 ?要:有專家做了一個調查,發現目前中小學教師的無效勞動大約占50%。無效教學現象:語言表達欠簡潔準確、缺少有效的課堂控制手段、傳統教學思維方式的延續、指導學生科學探究做不到位;有效教學認識上的誤區:“灌”得越多越有效、“秀”得越多越有效、“磨”得越多越有效。
關鍵詞:數學課堂;無效行為
在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由于對有效教學認識不夠充分,理解有偏差,因而表現出一些無效的教學行為。有專家做了一個調查,發現目前中小學教師的無效勞動大約占50%。這一調查結果雖然有點夸張,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目前中小學教學尤其是課堂教學,其無效或低效教學的現象確實普遍存在。
一、對課堂教學的兩點認識
無效課堂:沒有從學生出發的設計是無效設計,沒有關注學生成長的活動是無效活動,沒有把學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的課堂是無效課堂。
以學為主:一是以學生為主體,體現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二是課堂教學應該充分體現學生“學”的課堂,教學過程是老師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活動的過程,體現學生的“學”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主導地位。它遵循的原則是:教學的起點是學生(貼著學生講,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教學的過程是學生(講學生所需的,講學生不知的;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守望者,在學生急需要的時候應及時地出現,并發揮其作用);教學的歸宿是學生(“叫學生互助一下子,激動一陣子,管用一輩子”——朱則光老師語)。
二、課堂教學低效現象略述
1.多數教師缺乏對課堂的駕馭、調控能力,不能夠用個人的知識、能力、魅力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帶活課堂,因而學生的學習表現得很被動,課堂的教學顯得有些僵硬、呆板、模式化,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為主”。
2.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忽略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與提升,欠缺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忽略方法的引導,只忙碌著給學生打魚吃,不知道讓他們自己挖一個坑,養上魚,自己隨時吃隨時打。
3.缺乏對學生心靈成長的關注。小學教育更應該關注孩子的心靈,小學的老師應該具有孩子的心智,切莫把對孩子的教育成人化。(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4.以教代學。應該讓學生多動腦,多交流,多動手,把機會多多留給學生,讓學生在探討、交流、實踐中親身經歷知識的獲取過程。
5.很多老師講課非常不錯,但致命的弱點就是所教知識落不到實處,學生一旦脫離課本就不知所講所學;課堂教學中,許多老師只關注自己“表現”得如何,而忽略了課堂教學的落腳點:學生學會了什么,學會了多少,是否會學了。
6.不少復習課只做到了“溫故”,而缺少“知新”——缺少課堂的拓展與延伸。
三、課堂低效的幾點原因
1.教學認識存在一些誤區:
(1)“灌”得越多越有效。不少教師認為:只要多給學生“灌”一點,“喂”爛一點,就可幫助其減輕學習負擔,就可提高其學習效果。
(2)“秀”得越多越有效。在當前課堂教學改革中,一些教師只重形似不重神似,常常搞些非驢非馬的“偽創新”。
(3)“磨”得越多越有效。加班加點,是當前不少中小學教師提高教學成績的“法寶”。實踐證明:苦教苦學苦考確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考分。但考試分數并不全等于教學質量。
2.課堂氣氛的營造與課堂氣勢的形成
如果老師上課時表現得頹廢悲觀無精打采,情緒低沉悶悶不樂,說話時語調平平、聲音低沉,語速過于遲鈍緩慢等都會使課堂氣氛“黯然失色”。這樣的環境會造成學生課堂思維遲緩、注意力不集中的結果,課堂活動也會無精打采;甚至有的老師把生活中的情緒帶到工作中來,盛怒粗暴咄咄逼人,都會導致課堂氣氛的緊張和學生情緒的不安,使學生心理處于緊張壓抑狀態中,直接影響課堂效果。反之,如果老師帶著輕松愉快、激情飽滿的情緒,甚至是帶著歌聲來上課,自然會營造一種“特別精神”的課堂效果,會使學生心里樂滋滋的,思維也格外敏捷,與人互動交流也會格外輕松愉快。
3.教學目標定位、設置的問題
(1)教學目標缺少層次,沒有梯度;目標定位不準,不夠突出。在復習階段應當突出復習中的重點、難點,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進行拔高性復習、拓展牽引性復習,而不是對已學過的舊知識進行簡單的重復,應該對知識層面有所提高與加深。
(2)有些教師對教學目標的制定不明確,把教學重點、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混同起來。老師列出的是學習的重點內容,而不能作為學習目標。
(3)教學目標的設置較為含混,缺少層次性和清晰度。
4.教案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
不敢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整合、取舍與突破。有些教師不是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來設定自己的教學方案,而是每堂課都是一種固定的模式,課堂教學的設計拘泥于教學參考書或輔助資料,教參上怎樣說自己就怎樣一步一步地去做,課堂教學的設計沒有自己的主導思想,不是根據自己的學情、教情來做自己的教案,做不到以學定教,更不用說根據自己的思想、自己對文本的認識來設計課案了。
5.教法、學法方面的問題
(1)對學生學習方法引導不夠到位,只是讓學生活動而缺少教師合理的學法指導。
(2)教學環節的低效。布置學習任務較籠統,不夠具體明確,學生學習較為散漫,是學習的無效環節。
(3)小組合作學習的無效性。
6.課堂設計問題的技巧
(1)課堂教學問題的設置過大或不夠具體明確,導致學生找不到學習的切入點。
(2)問題設計過多,不夠集中,不能突出教學的重難點。
(3)問題的設計應該講究梯度和密度、難度。梯度指的是問題的設計要有一定的層次,從易到難,從切入點入手,突出重點和難點。
(4)還有不少老師還是泛泛而講,總是擔心學生“做不好”。長此以往,剝奪了學生思考的權利和能力,閉塞了學生的思維。
參考文獻:
[1]楊嫻,趙精松.初中數學學困生成因及對策.數學教學與研究[J],2012(82).
[2]丁佳.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興趣培養與引導.數學教學與研究[J],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