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偉城
摘 ?要:當今,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評價手段各式各樣,但更多的評價形同虛設。大多數信息技術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評價基本著眼點仍是學生對于該科目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和其他科目一樣,通過筆試、機試、競賽等形式來體現,忽視了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培養。本文結合教學實踐經歷,分析當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學生評價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性評價策略,優化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有效性;教學評價
隨著當今信息現代化進程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這一門課程愈顯重要。信息技術作為一門課程已經深入開展在小學課程中,這對于讓小學生初次接觸信息世界起到鋪墊作用,同時對于培養小學生信息技術操作技能和信息素養同等重要。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有效評價對于學生進一步學習信息技術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評價的有效性,是值得深入實踐和探索的。下面就小學信息技術的有效評價進行探討。
一、小學信息技術有效性評價的現狀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越來越多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開始重視評價有效性的方法。但由于對課標解讀不一,對學生的評價多種多樣,致使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性評價仍存在很多問題。不難發現,多數評價是為了完成任務而設計的,失去了評價的內涵、意義。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評價如同擺設,重視力度較小
一些教師認為只要完成教學內容的傳授,讓學生學有所得就是成功的教學,致使在教學評價中多是以畫蛇添足的方式結束,從而忽略了評價的真正意義。例如:授完一節課,匆忙讓學生填寫書本的評價表,教師匆忙點評課堂,這種沒有反思的評價形同虛設;教學中設計了小組評價,雖然在黑板上給小組加了分,但卻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往往忘記評價,或者還未來得及評價就下課了,使得評價失去了反饋的意義,在促進小組競爭與合作方面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所有這些形式化評價,往往是由于教師缺乏主動評價的意識而沒有正視有效性評價給課堂所帶來的高效作用和促進效果。
2.評價注重課堂表現,忽略課外表現
信息技術課作為一門操作性很強的特殊課程,學生課外使用網絡的人數和時間都日益增多。目前,不少教師對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評價只注重課堂內容的掌握和課堂學習這兩方面,而對于學生課外應用信息技術卻沒有列入到學生信息技術評價中加以規范與約束。例如:教師無法在課外監督每一個學生,致使很多學生在課外沉迷網絡游戲,專注社交網站,查看不良信息。這一系列行為在沒有教師的正確引導、缺乏家庭監督監管的情況下,使學生對計算機網絡的使用朝著不良方向發展。但是,教師卻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正確使用互聯網搜索有關信息,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因此,僅從信息技術課堂的學習情況來評價學生是片面的。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多數信息技術教師無心顧及學生課外的信息技術行為,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意識不強,對學校信息技術氛圍的營造責任意識不夠。
二、小學信息技術有效性評價的策略
1.評價方式多元化,構建多維度、多層面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有利于發展學生個性,鼓勵創新精神,使學生在多維度、多層面的不同角度的評價中得到促進發展。
首先,評價的內容需要全面化。對一個學生的各種智力因素全面評價,如探索的積極性、操作技能掌握程度、創新的設計能力、語言組織能力、信息素養,等等。其次,評價的形式需要多次化。由于每次課程學習的內容不同,每次課的項目設計計劃不同,學生智力因素的不同,再加上學生主觀上的因素,那么每個學生在每個活動項目上的表現不會完全一致。所以,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的機會表現其各自的學習方式和學習能力,應增加評價的次數。最后,評價的方式需要多樣化。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實踐作業、合作討論、小型調查研究等各種形式進行考評。總之,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充分重視對學生多元化的考核,可為教師提供較為客觀的反饋信息。
2.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提高評價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小學信息技術課評價中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評價中并反思自己能力,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有利于課堂教學高效進行。例如在課堂上,分發一張評價積分表給每位學生,對課堂發言精彩的、展現創新思想回答的、操作步驟熟練的、課堂任務順利完成的或小組團結合作的等情況進行記錄評分。教師要在評價中隨時肯定學生,及時告知加分,讓這樣高效的評價方式真正落實到位,使課堂評價不是形同虛設。課外,要適時鼓勵學生及時通過微博分享、網上作品展示或QQ群交流等形式,向教師和同學展示課外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的收獲,并在積分表上及時記錄。
3.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動態發展
教師對學生評價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情況,及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判斷學生學習中的不足和原因,以便改進教學;發現學生的潛能,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個性的機會,并鼓勵和促進學生進步與發展;培養與提高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能力,確保每個學生受益。例如,在教學中往往會遇到一些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從小就接觸計算機,對計算機操作技能有一定的基礎,而有的學生卻很少機會接觸計算機,所以在教學中會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對于基礎相對較差、操作速度慢的學生,應當降低要求,及時抓住閃光點,關注學生的動態發展,經常給予鼓勵,以增強這部分學生的自信心。
總而言之,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有效評價的實現。結合目前小學信息技術有效評價的現狀,采取評價方式多元化、評價主體靈活化、評價內容豐富化等措施來實現有效評價,對促進課堂的有效教學,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提高,具有深遠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東升.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評價的思考[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0,27(Z1):81-82.
[2]鄭雅芬.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有效評價策略[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06):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