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田徑運動中,短跑是田徑徑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特點是規定的距離中用時少,速度快,在跑的過程中需要人體的內臟器官和運動器官在嚴重缺氧的情況下完成工作,速度耐力是速度的強有力的保障。所以本文就怎樣進行速度耐力訓練提出了一些相關的建議,希望能給有關老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速度耐力;能量;訓練方法
在短跑中,速度是核心,速度耐力是短跑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運動員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去完成固定的距離并取得最好的成績。另一方面影響短跑運動成績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速度耐力水平,速度耐力水平高則短跑的成績好,反之則相反。所以短跑運動員必須具有較強的速度能力、同時還具有較強速度耐力,以至于最后取得優異的比賽成績,以上這些都是訓練期間需要重視的主要問題。
1.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淮南體校田徑隊男運動員
1.2.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近幾年有關短跑耐力訓練的文章,為本文的理論分析作事實依據。通過查閱資料,認真分析、總結、最后整理;對查閱的資料和數據進行歸納、總結,結合自己訓練實際情況并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作為理論依據參考。
1.2.2邏輯分析法
通過運用類比、演繹、歸納、分析、推理等邏輯方法,結合運動訓練學、統計學等多學科理論,對所獲資料進行分析,最后得到正確的結論。
2.討論與分析
2.1 提高速度的關鍵要素
速度是短跑成績提升的前提,同時速度的提高有依賴于步頻和步幅。此外,速度與耐力是相輔相成的,速度的提高離不開耐力的加強,而提高成績最好的方法就是將兩者互相融合在一起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2.2 運動員生理學能量供應特點
人體主要的供能系統:
a.ATP-CP無氧代謝供能系統供能6~8秒
b.糖酵解無氧代謝供能系統供能30~60秒最高可達2~3分鐘
c.有氧代謝供能系統供能30分鐘以上無理論上限
短距離跑的項目有100米、200米、400米及其跨欄項目,這些項目用時短,速度快,運動時間要控制在2分鐘之內,因為供能主要依靠ATP-CP供能系統和糖酵解供能系統。
2.3 影響跑步速度因素分析
跑步速度下降由于氧氣供應不足從而會使得體內代謝產物的堆積,造成了代產謝物對腦細胞工作效果的干擾;另一方面,人體血液PH值的改變對人體腦細胞的影響也特別明顯,一旦血液PH值變化大就會影響腦細胞的正常工作。例如,給運動員帶來負面的影響是步頻和步幅會下降;步頻下降就會使擺動腿在跑的過程中停滯時間較長,蹬地時間也會較長動作就變得遲緩。以上情況會出現在這些距離中,如100m的最后10~20m、200m的最后40~50m、400m的最后100m,這些短短的距離在100m、200m中表現出來的明顯較小,而在400m這樣既要速度又要耐力的項目跑中表現出來的最為突出,由此說明了運動員能取得理想成績的重要因素是運動員能否得到糖酵解的充分供能。
2.4 注意的問題
2.4.1 發展速度耐力與提高絕對速度相結合
速度耐力體現在學生跑速上,在訓練時根據實際情況,分清主次,應把速度作為學生練習的核心,把耐力訓練作為學生練習的次要。
2.3.2 將有氧、無氧訓練有機結合
在訓練中應合理的將有氧訓練和無氧訓練結合,有氧練習不僅可以提高有氧能力同時還可以提高無氧能力。無氧練習中機體產生的乳酸可以在有氧練習中消除,減緩身體疲勞程度,促進身體更快的恢復。
2.4.3控制速度耐力練習頻率
運動員在練習速度耐力時練習的次數不能太多,不能過量,否則會出現相反的效果。一般可以一周進行1-2次。速度耐力練習負荷大強度高身體易疲勞,所以不建議高頻率的練習。
2.5 發展短跑速度耐力的方法
2.5.1 間歇訓練法
間歇訓練法是指運動員在訓練期間適當的調整休息,每一次的休息須與下一次的訓練間隔一定的時間,并不是指完全的休息,同時在間歇的時間里可以做一些強度較小的練習,確保與下次練習進行銜接。在間歇跑的過程中應注意間歇時間及間歇方法,間歇跑時練習強度控制在60%-80%間歇后心率控制在120---140次以上。
2.5.2 重復訓練法
重復訓練法是訓練時按一定的要求反復進行練習的方法,組與組之間間歇時間嚴格控制,使機體在完全恢復的情況下進行的訓練。它主要是在不改變練習的內容、次數、手段、間歇時間以及運動負荷強度等因素的條件下進行的。在進行練習時,一般來說應把距離控制在400米以內,強度控制在70%-80%,間歇時間控制在5-8分鐘之內。在訓練中要及時測量運動員的脈搏,以此控制強度。
2.5.3 變速跑的方法
變速跑是一種根據運動員的身體狀況在不同距離段而采取不同速度的方法,如練習可以采用直道加速跑+彎道減速跑或100m加速跑+100m減速跑,同樣也可以采用(300m+100m)組合訓練,前300m可以不用全力跑,用80%的速度,而后100m就要用百分百的速度,組與組間歇應控制在10分鐘以內。學生練習的強度應在75%-85%.
2.5.4遞增、遞減距離跑
這是一種依據訓練的距離而強調訓練的強度,并在不同距離段之間進行反復的練習,如從30m開始每個距離段增加30m一直增加到180m;或者從最高向下降低至最初30m。遞增、遞減的過程為一組,分別進行3~6組。其強度控制在60%---75%,組與組間歇5分鐘。
3.結論
3.1 結論
3.1.1 加強放松能力是提高最大速度和爆發力的有效方法;這樣能降低能量的消耗,對提高速度耐力有明顯的效果,增加步幅,提高速度。
3.1.2短跑的能量代謝特征為無氧代謝。速度耐力訓練是有利于運動員的肌肉和神經對缺氧運動的適應能力。
3.1.3速度耐力與速度兩者是緊密聯系的,相輔相成的,所以在發展速度的基礎上要加強速度耐力的訓練。
3.1.4 要想提高運動員的絕對速度,必須加強運動員速度耐力水平的提高,加強量的積累達到質的飛躍,從而提高運動員的整體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馮敦壽.短跑速度耐力訓練的探討[J].體育科技資料,1978,(26).
[2]羅旭明.短跑速度耐力訓練的探討[J].體育科技,2010,(01)
[3]謝敏豪,等著.運動員基礎訓練的人體科學原理[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8
[4] 樓林軍.肌肉放松能力的訓練是提高短跑速度耐力的重要途[J].杭州教學
[5]謝慧松.現代田徑運動專項速度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4
作者簡介:
張音(1987.12-),女,漢族,安徽省淮南人,安徽省淮南體育學校任教,研究方向:青少年體育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