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瑞
摘 要:農村小學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的研究,從經濟、家長、學校、師資和教育投入五個制約因素分析了造成農村小學美術教育問題的原因,并從加大教育法律法規的執法力度和提高違法成本、解決教師編制、大幅提高農村教師待遇、轉變教育主管部門的行政職能、挖掘農村美術教育的鄉土優勢、建立機制利用城市的美術教育資源等方面入手,提出發展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的若干建議。
關鍵詞:農村;小學;美術;教學
新課程改革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諧發展,實現學生的自身價值為目標,旨在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文化素養,使學生在特定的學習情境中努力發揮自身積極性,以最大的興趣投入到學習中,尤其是農村的美術教育.如何進行現有素材的整合挖掘;如何從身邊出發創設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是現階段小學美術教學改革與實踐中急需解決的一些問題.美術課并非如此簡單,目前美術教育在教育界正日益受到重視,而小學美術教學是一項公民素質教育,在推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經過有效的美術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精神,促使其全面發展,是其他形式所無法替代的.下面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就農村小學美術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吃透教材,優化課堂教學
學生進行美育,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它對于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現今基礎美術教育在我國城鎮中小學已基本得到普及和提高,但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基礎美術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依然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美術教育不能從根本上得到普及和提高。就當前農村中小學基礎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看法,希望通過交流進行探索,找到一些切實有效的方法,從而盡到教師的一份責任。一轉變觀念,正視美術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加強對美術新的教材觀認為,“教材”僅僅是一個主題、一點啟示、一種資源或一些范例,是為學生提供可選擇、可開發、可創造的契機,成為可拓展、可探索、可研究的平臺.所以“吃透教材”是為了更好地使用教材實施教學.
無疑也限制了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和大膽評論對象的能力。因此,我們要拋開這種教學方法,根據課改精神,在欣賞優秀作品時,應鼓勵審美個性的發展,即鼓勵學生不僅僅能學會欣賞藝術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判斷。有的能感受到的是強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筆觸形成的視覺沖擊力;有的會領略到一種震撼人心的激情;可以啟發同學們對審美意境的多元性、復雜性和深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合理的課堂教學是實現良好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首先,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注意語言感情的運用.讓課堂充滿愛.魯迅先生有句話:“教育是植根于愛的.
二、補充鄉土課,滲透思想教育
我覺得作為一名小學美術教師,應該去探究適合我們自己的教學方式.農村有農村的優勢,面對花草樹木進行寫生,這樣便于兒童認識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常帶學生去校園、村莊,田野寫生,這是我們農村小學的優勢;針對農村特點,完全可以讓學生用各種材料進行粘貼、拼貼、雕刻、編織、拼擺、鑲嵌、扎捆等,使學生了解和認識家鄉這些別具一格的有特點的物產資源,并從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培養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思想感情.同時鄉土課教學要注意整理學生的優秀作品,把一些好的作品進行展覽,經常讓學生欣賞.學生通過觀看作品,提高了欣賞水平,并不斷地產生創作論文范文,創作出新的作品.教學中也可采取如下教學策略。課前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預習,引導學生收集與欣賞內容相關的資料,讓學生有備而賞,縮短學生與欣賞內容的距離,產生欣賞的直接興趣。用思考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可以從色彩、線條,給人的情緒上去細細的體味。
三、改變學習方式,激發學習情趣
為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在小組中把特長突出的同學樹立榜樣,以此帶動一組成員,由先進帶后進、由優帶差,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使美術活動生動有趣,成為學生學習的一個動力.同時要對學生學習狀態和學習情況進行及時適度的評價以促進發展,使學生產生新的學習沖動,增強信心.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著眼于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延伸課堂教學,搞好美術課外活動
我們學校是一所普通的農村小學,學校在抓好常規課程教學改革的同時,積極推進以各類活動課為抓手的素質教育.因此,我們在美術課外教學活動中提出以“表現性美術教學”為原則的活動課方案,強調尊重兒童的個性與創造力,鼓勵學生不拘泥于客觀對象的形與色,大膽想象,以激發學生原創的藝術創造力.美術課外活動中,我們可以分為工藝和繪畫兩個方面,指出“以學生活動為中心”,以適合每一位學生的心理需要,讓學生全員參加,并在課外活動中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展示各自的個性,給每一位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讓學生感到它是真正的活動課.同時課外美術活動也應和德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美術課中,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既能夠發揮學生們各自的長處,又能提高同學之間的團結協作能力。
總之,在美術課的教學過程中,在“教育以人為本,知識實踐創新”的宗旨下,要改革課堂結構,優化教學設計,轉變學習方式,以先進理論來展現全新的教學思路,同時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