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慕課作為一種新型的在線職業教育形式,對教學評價機制、課程教學模式以及教師能力的提升都產生了強烈的影響。高職學校可以嘗試運用慕課教學,文章對慕課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面臨的挑戰及改革對策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慕課;高職;英語;挑戰;改革;對策
【作者簡介】趙蘇南(1978.06-),女,漢族,浙江紹興人,南京金陵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講師,英語專業,本科,研究方向: 高職英語教學。
前言
在互聯網時代,隨著教學理念和方法的不斷改進,教學的方式也變得更加多樣化。例如在慕課、微課、虛擬課堂、APP、在線課堂等先進學習形式下,拓寬和發展了傳統的單一枯燥的課堂教學形式。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形式成為新時期教學的重要特征。網絡是把雙刃劍,高職學生可以通過使用網絡來獲取新知,但也會沉迷于游戲和聊天之中。
一、慕課背景下高職英語教育發展現狀
隨著2012年“慕課元年”的熱潮,2013年10月,清華大學率先在中國推出中國慕課平臺“學堂在線”。隨后,上海交通大學于2014年4月推出中文慕課平臺“好大學在線”,首次實現西南地區19所高校慕課學分互認。2014年5月,網易與全球慕課巨頭Coursera合作,借助網易云課堂肩負教育部國家精品開放課程的任務,和愛課程網一起合作推出了“中國大學慕課”建設項目。
二、互聯網時代對高職英語的創新與變革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傳統的高職英語教育產生了巨大的沖擊,這是高職英語教育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如何改革高職英語教育以適應網絡時代的需求,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1.創新點與需求分析。傳統的職業教育是在教室或者實訓室組織學生,在老師的帶領指導下,學生們對課程進行學習。在互聯網時代下,學校與學校之間不會有“墻”。學生的學習興趣完全取決于他們自己。互聯網是開放共享的,資源豐富。比如學生可以在網上查找課文《Buy nothing day》的相關背景知識,更加全面的去了解國外的文化和語言表達。原先高職英語教育資源有教師、教材和教室。教師是教授知識的第一資源,教材充當的是傳播知識的載體,教室是傳播知識的場所。現在網絡時代的課程形式多種多樣,涉及的內容也是十分豐富的,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而不用局限于教材。同時上課的地點也不再固定化,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挑選相應的學習地點,只需要一臺電腦就可以開始自己的課程學習,這是互聯網為我們創造的便捷。
2.創新與變革的形式。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開始進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的物質及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這些電子產品也是我們學習的一種工具,它使我們能夠更快的獲得我們想要的信息,可以明顯的提升我們的學習效率。從前我們主要是通過課本來學習,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用像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來學習,比如我們可以利用手機去組織學生們圍繞英語教材中的《making an outing plan》查閱相關學習資源。由于環境的改變,使得高職學生的學習方式和需求發生了十分顯著的改變。他們渴望獲得更加豐富的教學內容以及更加生動的教學方式,希望能夠在學習的同時展現出自己的個性,能夠更加自由的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因此,慕課、微課等學習形式越來越受到學生的歡迎。通過“過關”和“獎勵”游戲模式的訓練,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感受娛樂,吸引學生全身心的參與。
三、慕課背景下高職英語創新與變革的挑戰與機遇
1.高職英語的創新。慕課本身作為一個非盈利平臺,是免費對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但是它能否持續為我們提供免費服務,我們如何才能讓保證這些教育資源的質量,這些都是還未解決的問題。教育部教育司司長張大良說,這個平臺應該成為中國和世界的教育平臺,但是仍然存在迫切需要健全的政策和體制設計的問題。因此,慕課能否在我們職業教育的發展中得到持續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有明確的政策和合理的制度來確保。
2.慕課在高職英語發展中面臨的機遇。慕課為職業教育適用信息技術推進教學改革創新提供了新的嘗試和經驗。慕課通過網絡平臺,集合了大量優質的教育資源,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這是任何傳統手段無法比擬的。而且通過網絡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在學習內容上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優質的教育資源,不但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廠庫,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可以使學生在一種特殊的方式下享受學習的樂趣。慕課教學模式中“面對面的視頻討論”,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比較頻繁,這完全顛覆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以更全面的方式學習。這種模式不僅能有效地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也可以促使學生更加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使得老師與學生相互促進共同進步,可以顯著的提高教學效果。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加快以及現代教育水平的互聯網應用的升級,在慕課挑戰傳統教育模式的背景下,我們職校英語教師應不斷分析和學習。在新的環境下,新的模式和方法要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適應未來教育領域的發展趨勢和創新。
參考文獻:
[1]劉婷.互聯網內涵淺議[J].中國科技術語,2017(3).
[2]何亮.互聯網對高校的沖擊和重塑[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6 (3).
[3]荊忠,邢鵬.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教育探索, 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