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因此,為了更好的保證企業經濟發展,需要對中國式管理模式進行規劃、研究。基于此,本文主要對現代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規范化方法進行了有效的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現代企業;經濟管理;模式規范;方法
0 引言
現階段市場方面不斷出現新的變化,企業為了適應其發展,需要加大力度改進企業的管理能力,特別是經濟管理能力,尤其需要對現階段存在的形式不斷適應,利用科學理念,改進自身,完成較好的戰略目標。
1 新型的經營型經濟管理模式分析
生產型經濟管理模式產生于我國企業進行管理的最初階段,也是我國企業較早采用的一種模式。然而,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企業規模不斷壯大,業務范圍日漸擴展,企業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生產型經濟管理模式已不能滿足當下企業管理的需求了。為滿足新環境下企業管理的需求,更好的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新型的經營型經濟管理模式應運而生。新型的經營型經濟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第一,在新型的經營型經濟管理模式下,企業的管理范圍擴大,由傳統的生產過程延伸至整個經營過程;第二,企業管理層對企業自身的各項重大經營決策有較強的自主權;第三,與傳統的生產型經濟管理模式相比,在新型的經營型經濟管理模式下,企業更為注重自身經濟效益的實現;第四,在這一經濟管理模式下,企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引導企業向長遠、健康的方向發展。
2 企業經濟管理當中存在的問題
2.1缺乏足夠的戰略意識
我國企業由于發展時間較短的原因,在進行經濟管理過程當中,公司管理層以及相關工作人員并沒有認識到經濟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對于經濟管理的相關理念。此外在進行管理的過程當中,企業相關人員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視了企業發展過程當中的長期利益,從而對其整體發展造成了一定損失,導致其經濟管理制度辦法有效實施。
2.2企業組織結構建設不完善
企業管理者對于企業發展計劃的制定將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綜合實力,但是在實際情況之中,很多企業管理者都忽視了對于企業組織結構的建設,這將會直接導致現代企業經濟管理制度建設不完善。企業組織建設的不完善將會直接導致再出現經濟管理問題的時候,不能夠第一時間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無法快速、有效地避免企業經濟的損失,這對于企業發展是非常不利的。除此之外,企業沒有制定合適的發展計劃,不能夠及時對所生產的產品做出調整,產品不能夠很好地適應市場的變化,營銷工作無法正常展開,企業也就無法實現長期、穩步發展。
2.3缺乏新的經濟管理制度
現在企業雖然想要取得更好的進展,但是與之相對應的經濟管理機制還沒有從根本上完備起來,想要指引企業在經濟方面的管理工作還存在一定難度,沒有辦法對企業相關聯的人力資源以及物力資源進行籌劃。而且即便有相應的經濟管理制度,也由于其細節方面沒有辦法創新,對企業的經濟管理工作起不到相應的激勵作用。
3 現代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規范化方法
3.1科學定位,不斷提升區域經濟發展動力
在供給側背景下,要促進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必須要能夠對自身的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進行科學分析,端正認識,科學定位經濟發展目標和方向。要能夠認識到供給側政策的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機遇和挑戰,能夠從教育、文化、人文、市場及形象功能等多方面進行區域經濟的整體分析,能夠將區域經濟發展的重點轉移到一些具有競爭實力的產業群中,加強對相關產業群的政策引導,能夠積極發展區域特色產業,不斷提升區域經濟的影響力,實現區域經濟優勢的開發及利用,提升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這樣,才能促進經濟的良好發展。
3.2轉變企業經營的模式
在新經濟時代,企業必須轉變自身生產經營的模式,使其朝著現代化、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2015年,中央政府國務院推出了“互聯網+”行動,旨在以“互聯網+傳統行業”的發展方式,推動傳統行業生產經營模式的轉型。在新經濟時代,全球的經濟發展形勢普遍復蘇乏力,而我國在拉動內需這一政策的影響下,經濟發展形勢一枝獨秀。十八大以來,我國政府大力推行創新型經濟發展模式,提出了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并相繼推出了“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及長江經濟帶的發展戰略,同時還大力實施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并取得了豐碩的建設成果,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的轉型經營、創新發展就顯得尤為必要了,這是真正提高企業生產技術水平,實現真正意義上雙贏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推動我國社會經濟健康、穩步、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式。
3.3恰當規劃企業的經濟目標
合理的目標可以給企業的發展明確方向。因此在企業進行管理模式的設定是要充分考慮到企業的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的制定,這樣也有利于對自身生產經營活動的控制,進而使得企業的經濟管理模式更加規范化。但企業目標的制定是一件大工程,應該綜合考慮多種因素的影響,需要企業的管理人員對企業的內外部環境進行衡量,同時結合企業自身的優勢劣勢以及企業當前的發展狀況,全方位地進行評估之后,再進行制定從而保證目標的方向是符合企業發展前景的,以便后續對目標進行分解,進一步做出企業的短期規劃。企業在日常的運行中始終以目標為導向實現企業的長足、可持續發展。企業在規劃經濟目標的前期,收集與自身發展狀況相關的各種資料,如生產經營資料以及企業所處的行業發展狀況資料等。在掌握了這些資料的前提下,企業經濟目標的制定者便對企業當前的發展狀況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有利于其制定出恰當的經濟目標。與此同時,在企業做好恰當的經濟目標規劃后,應將目標付諸于實踐,保證對目標實施過程的有效監控。
3.4建立分類明確的經濟管理數據庫
現階段我國各行業都呈現出蒸蒸日上的發展趨勢,各種朝陽產業也遍地開花,這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管理中所體現出來的一種新增長點。所以現階段加速建立分門別類的經濟管理數據庫是極為必要的,這對提高新興產業的經濟效益和推進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分門別類的經濟管理數據庫是基于大數據建立的,能集中多方面重要資源,準確把握我國經濟運行規律,促進新興產業加速發展、轉型升級以及提高質量和效益,從而推動我國國民經濟更快更好的發展。鑒于此,當前我國經濟管理決策機構應建立旅游經濟管理相關的大數據庫、能源經濟管理數據庫、財務監管數據庫以及農業經營管理數據庫等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數據庫,為各行業經濟管理和決策提供真實、可靠的第一手數據資料。
3.5提高內部管理水平
信息時代,科學技術、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社會各個領域,企業管理者應當注重提升自身信息應用技能,實現無紙化作業。要求員工能夠簡單處理信息,開展流水作業模式,增強內部管理規范性,以此提升企業工作效率。可以采取下述措施,第一,企業內部崗位分工,專崗專員,以促使員工努力做好本職工作,這樣能夠保證在管理模式下,全體員工都能夠有序開展工作,完成任務。第二,制定流程化工作實施細則,明確工作流程,能夠讓員工清晰了解自身工作職責、方法等,不但有助于節約員工工作期間的時間,還有助于防止工作交叉、缺失等問題。除了從工作角度提高內部管理能力外,管理者還應當做好日常監督管理工作,雖然信息時代下企業大部分工作通過儀器就能夠完成,提高了企業發展速度,但是在信息時代也增加了企業管理難度。主要表現在員工無視法律法規,以權謀私,侵占企業財務。這對于個人而言不僅觸犯了法律,對于企業發展也十分不利,有損企業利益,提高企業資金運轉難度。因此,為了防范該風險,管理者必須做好員工管理工作,尤其是對涉及經濟的員工。
3.6完善現代化經濟體系
在新技術引領下,生產方式變革遵循著由個別企業(部門)向全社會擴散并最終發展成為普遍采用的主導性生產方式的演化路徑.生產與消費之間形成的正向強化反饋圈,在循環累積機制作用下不斷推動生產發展和生產方式變革.“技術創新———生產方式創新———消費需求升級”形成一個正反饋的閉循環,不斷將新的生產方式擴散到社會生產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最終打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各部門之間既有的技術經濟聯系,重建新的穩定的技術經濟聯系.企業生產方式創新是集成創新、業務流程再造創新、不斷開發高生產力資源的過程,而這一切都是集體性、累積性組織學習過程的結果.企業家是集體性、累積性組織學習過程、集成企業組織資源開展創新活動的領導力量,企業組織是克服創新失敗等內生風險的主體,政府能夠克服重大創新的不確定性,市場是使各類資源高效嵌入企業創新活動的重要平臺.所以集體性、累積性組織學習過程是企業生產方式創新的實現條件.
4 結束語
現代企業的管理工作中,經濟管理工作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通過管理不斷地對企業的整個運營流程進行規范化,用以生產經營為主的管理模式代替原有的以生產為主的經濟管理模式,現在采用的經營模式可以使企業的經營效益最大化,在規范企業的經濟管理模式的基礎上,不斷促進企業的生產運營以及發展。本文通過對現代企業經濟管理的兩種模式入手,通過對比總結兩種模式的異同點,提出在企業的運行過程中規范的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并為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規范化提出了建議。
參考文獻
[1]王泰寶.淺談現代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規范化[J].會計師,2018(16):69-70.
[2]王麗.規范我國中小企業內部管理的途徑[J].河北企業,2017(12):24-25.
[3]郭瑋.談企業在會計核算基礎規范中出現的問題及建議[J].財經界(學術版),2014(03):153+163.
[4]曹雪薇.如何實現企業內部會計制度的建設[J].經濟研究導刊,2014(04):154-155.
[5]范運友.全面規范項目合同成本管理,提升企業經濟效益[J].門窗,2014(01):250-251.
[6]李冰.淺議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內部控制的完善[J].現代商業,2013(29):255-256.
[7]卞亞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跨國公司企業倫理規范探析[J].財會學習,2013(10):27-29.
作者簡介:
季文伯,男,漢族,就讀于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