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信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現代教學更加重視學習者的“習得感受”,體現教學的人性化。而趣味性也是近年來提及頻率較高的教學特點,是每個學科都爭相提升的方面。小學低年級數學,以基礎性教學為主,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夯實基礎,同時也承擔著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責任。因此趣味性是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關鍵指標,是教學設計中須重點考慮的。本文筆者從游戲教學、手腦并用、鼓勵式教學三個方面,闡述小學低年級數學的趣味性教學建議核心要點構架,僅供參考。
關鍵詞: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核心要點
引言:
趣味性教學不僅指數學課堂變得有趣,更重要的是能夠真正體現出數學的趣味,是知識本身的趣味。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要求學生在小學開始接觸,正是為了培養他們的這種理性的思維邏輯。但小學數學又是枯燥的,是數字和幾何的累積,所以趣味性是為了中和它的這一特點,使之更符合小學生的學習“口味”。不斷優化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開展高效的游戲教學,讓學生在玩樂中成長;更利用課堂或生活中的小工具,能夠讓學習這手腦并用,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更健全評價機制,在鼓勵式教學中,獲得數學學習的快樂,體會到能力提升的幸福感。
一、數學課堂開展游戲教學
許多教師容易在教學中犯這樣的錯誤,將游戲教學錯誤地等同于趣味教學,認為只要學生學得開心,就一定能夠學得高效,就一定達到了趣味教學的目的。實則不然,游戲教學只有在高效、高質的情況下,才能稱之為趣味教學。若只是帶領小學生做游戲,而達不到教學效果,也是枉然。因此開展游戲教學,要明確教學的目的,圍繞課堂設計展開。將數學知識融合到游戲當中,可以不拘泥于形式,而更多地展現數學學習的靈活多變。例如教學“簡單數字的加減法”,可以讓小學生在課堂內圍城一個圈,男生代表數字5,女生代表數字2,然后教師隨便說一個數字,學生必須自己尋找小伙伴,組成相應的數字。若教師說“9”,那就必須是一個男生和兩個女生;若想要再提高難度,可以再加入減法,學生組合完成之后,說出自己的算法。這樣的游戲不僅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加減法,更能提高他們的計算反應能力。這種小游戲,教師可以隨意設計,切忌繁瑣。要把握幾個特點,簡潔突出,圍繞某個數學主題開展。對于這種小游戲,教師可以征集學生的意見,讓他們自由選擇游戲項目,提高他們的參與感。或者讓學生和家長一起,設計數學課堂的小游戲,一旦采用,會給予一定的獎勵。讓學生參與到游戲設計環節之中,增加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同時也是激發學習興趣的好方法。
二、通過一定工具實現手腦并用
手腦并用不僅是學習的要求,更是在日后工作、生活中所必須要具備的能力。大腦支配手去做事情,才能有邏輯、有思維。也只有具備良好的動手能力,才能防止眼高手低的出現。對于小學低年級趣味性教學來講,利用工具實現手腦并用,是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可以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可以采用現有的教學工具,如七巧板,學生可以在各種拼圖的過程中,認識圖形和顏色,也同時有了數字的感念。或者是用魔方,訓練他們的空間思維和想象力。這類的教學小工具有很多,可以多一些種類,增加新鮮感。除了現成的教學工具之外,建議教師自己為學生做學習工具,利用生活中的廢品,變廢為寶,同時增加了生活化元素。學生也可以參與其中,如共同制作七巧板。將家中的廢紙箱拿到教室,畫好里面的圖形,并涂上顏色,然后剪開,就是一套完整的七巧板。在這一制作過程中,學生能夠了解七巧板的來源,知道它本來的樣子。利用工具實現手腦并用,也指學生能夠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如行進中的公交車,人上人下,最終到終點站時一共有多少人。學生可能很難通過記憶來記住這么多變化的數字,不如用紙筆記錄下來,做成計算公式,得到最后的答案,這也是一種手腦并用。
三、建立健全評價機制,鼓勵數學學習
素質教育提倡“鼓勵式教學”,旨在給學生充滿自信的童年。他人的肯定往往能夠成為我們前進的動力,也會成為保護我們的勇氣。對于涉世未深的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家長的鼓勵,教師的鼓勵,同學的鼓勵,都能讓他們有勇氣去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學習難關。健全評價機制,是趣味教學的前提,學生的學習行為只有得到正面而正確的評價,才可能成為下一次好的學習行為的動力。健全評價機制,首先要確認學生的幾個學習環節,雖然在每個課堂中可能不盡相同,但是大致的分類還是有共同點的。課前,可以針對學生的作業內容進行評價,課中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價,課后則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除時間軸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學習認知能力、幫助同學的品質等,都應該得到評價。如果評價機制不健全,建議先選擇幾個對學生影響較深的方面入手,逐漸健全。評價機制和評價內容需要一致,要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行為進行評價,而非學習成果。這樣他們會更有勇氣去挑戰更難的知識點,形成鼓勵式的教學氛圍。
總之,小學低年級的趣味教學,要展現數學更多的趣味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游戲化教學的方式,讓學習課堂變得更加輕松。在此過程中,利用現有或創新式的教學工具,提高學生手腦并用的能力。以評價機制作為保護,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獲得更科學的成長。
參考文獻:
[1] 蘇麗娟. 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的策略探討[J]. 課程教育研究,2016(2).
[2] 楊秋云. 新課改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的策略探討[J]. 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21):22-22.
[3] 靳曉瑞. 小學低年級數學的趣味性教學[J]. 山西青年,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