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霞
摘? 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幼兒的學習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從實踐中學習,從探索中成長,用心靈去感受和體驗生活、大自然中的美。”所以幼兒教育要從自然著手、貼近趣味生活,基于孩子的天性去體驗、去嘗試、去感受、去表達,在豐富多彩的音樂教育活動中促進節奏感知與表達,從而更深刻地理解音樂作品、領悟藝術情感。因此,幼兒音樂教育中培養節奏感知與表達具有積極意義,探索切實有效的教育策略,啟發幼兒深受音樂藝術的熏陶與感染,有利于推動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夯實音樂素養。
關鍵詞:幼兒教育;音樂教育;節奏感知;節奏表達
德國杰出音樂教育家奧爾夫認為:“節奏是音樂的第一要素,是音樂生命力之源泉。”在奧爾夫的音樂課堂上,孩子有更多的機會進入豐富多彩的藝術世界,用心靈感受音樂、用肢體表現音樂,從中促進節奏感知與表達,獲得音樂審美熏陶。而在節奏感的刺激下,也可促進幼兒大腦發育與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可以說,幼兒音樂教育中培養音樂感知與表達能力非常必要,加快音樂課堂的節奏教育創新與實踐勢在必行。
一、幼兒音樂教育中培養節奏感知與表達的積極意義
(一)調動音樂興趣,深化音樂理解
節奏是構成音樂作品的必要元素之一,也是體現音樂美感的重要載體。幼兒通過聆聽不同的樂曲,感受不同的節奏強弱變化,也產生了多樣化的音樂情感,由此深刻地體驗音樂的魅力,在興趣的驅動下深化音樂理解。例如學習音樂作品《快樂小豬》時,引導孩子通過節奏律動的變化感受小豬的快樂生活,把握音樂作品的內涵,調動濃厚的音樂興趣。
(二)鍛煉身體協調,促進感性認知
幼兒正處于感性認識敏銳發展時期,他們可以通過舞蹈動作、面部表情等各種方式表達音樂作品的節奏與韻律。這樣既能深刻地理解音樂作品,也能鍛煉身體協調性,為身心健康發展打好基礎。例如在小班音樂律動活動中學習《拍手點頭》,孩子們先拍手、再點頭,根據每小節的內容變化交換動作,在鍛煉身體協調性的基礎上,也促進了他們的感性認知。
(三)豐富情感熏陶,提升品德修養
幼兒音樂教育是否有效、是否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一定程度與幼師選取的音樂材料有直接關系。一方面選取的音樂材料要內容新穎、積極向上,另一方面選取的材料要有節奏韻律和審美價值。由此既能帶給孩子聽覺享受,也能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啟發孩子透過音樂體驗生活的美好,感知喜怒哀樂,獲得豐富的情感熏陶,產生情感共鳴,提升品德修養。
二、幼兒音樂教育中培養節奏感知與表達的探索實踐
(一)創設環境氛圍促進節奏感知與表達
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環境是最有價值的資源,通過創設環境氛圍并加以合理應用,有利于調動孩子的積極情緒,豐富學習體驗。因此在音樂教育中,我們也要創設多姿多彩的音樂節奏環境。例如在班級開設音樂角或者組織音樂區域活動,精心布置教室墻面,融入與音樂有關的元素,如跳躍的音符、唱歌跳舞的小動物等等,用無聲的語言營造“有聲”的氛圍。再有,音樂區角投入與節奏訓練有關的材料,如簡單的沙錘、三角鐵等節奏樂器,或者與節奏教學有關的圖譜、卡片等。在區角活動中,孩子們自由地敲打樂器,或者跟著音樂節奏拍手、跺腳、聳肩等,在濃厚的音樂環境氛圍中培養良好的節奏感知。
(二)結合生活體驗促進節奏感知與表達
“兒童生活音樂化”是當前理想的音樂教育狀態,將孩子融入充滿音樂的氛圍中,感受無處不在的節奏,獲得濃厚的情感熏陶。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立足幼兒的生活體驗,收集豐富的生活化音樂素材,潛移默化地鍛煉幼兒的節奏感。例如在音樂活動《小雨滴》中,先播放一段“雷雨天”的動畫片,讓孩子們體會風雨聲,了解雷雨的形成,聆聽雨水敲打門窗、落到地面的聲音。通過模仿大自然“噼噼啪啪……”“沙啦啦……”的風雨聲,感受了或強或弱的節奏感。最后,再讓孩子們回憶生活中有哪些聲音富有節奏感,通過模擬、表演與交流,促進節奏感知與表達。
(三)利用肢體動作促進節奏感知與表達
幼兒活潑好動,他們對新鮮事物的參與欲望強烈、感知能力良好。我們要把握孩子的身心發展特征,利用肢體動作促進節奏感知與表達,促進幼兒深化理解音樂作品。例如學習有關“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知識點,為了讓孩子感知音樂節奏的變化,讓他們跟著音樂旋律做肢體動作,如慢跑、快跑、行走等。這樣也就將身體動作與音樂節奏完美結合,再根據教學進度適當遞進動作的難度,通過實踐調動音樂興趣,感知音樂節奏。
(四)組織游戲活動促進節奏感知與表達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方式。”所以在音樂教育中培養孩子的節奏感知與表達,我們要多組織精彩有趣的游戲活動,在游戲中滲透音樂情感,調動幼兒音樂節奏感知與表達的欲望。例如在音樂游戲活動《撓癢癢》中,我提前準備了毛毛蟲和大樹爺爺的面具,并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理解扮演角色。跟著音樂節奏的變化,“毛毛蟲”扭動著身體給大樹爺爺“撓癢癢”,大樹爺爺發出了快樂的笑聲。整個音樂游戲過程中,從節奏訓練過渡到情感升華,孩子在愉悅的游戲氛圍中產生音樂共鳴,體驗了音樂的節奏感與美感。
總之,幼兒音樂教育過程培養節奏感知與表達能力非常關鍵。音樂活動中,我們要回歸教育本體,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精心設計新穎獨特、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方案,將孩子帶入精彩紛呈的音樂世界,獲得藝術熏陶與精神享受,在豐富的節奏感知與表達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感受生命的美好,實現身心健康發展,這也正是新形勢下幼兒教育的期望所在。
參考文獻:
[1]楊思榮.淺談音樂活動對幼兒節奏感的培養[J].新智慧,2019,(9):136-137.
[2]嚴夢婭.讓"音樂的脈搏"跳動起來——淺談對中班幼兒節奏感的培養[J].卷宗,2018,8(35):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