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摘 要:兒童戲劇融合了音樂、文學、戲劇、舞蹈、表演、美術等元素,它的內容、語言、風格、表演容易被兒童理解和接受,符合兒童心理變化和欣賞水平。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兒童戲劇表演,讓學生通過欣賞、體驗、創編、表演等音樂戲劇表演活動,親身參與,不僅能充分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而且在全面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其獲得演唱、表演、舞蹈、創作、語言、美術等方面的藝術熏陶,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音樂課堂;融入;兒童戲劇表演
兒童戲劇表演是一種綜合藝術形式,它符合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具有很高的藝術綜合性,包含著我們能想到的藝術領域,如:音樂、舞蹈、美術、戲劇、文學等。將兒童戲劇表演有效融入音樂教學,從音樂學科教材中尋找兒童戲劇角色元素,加以劇情的創編、拓展進行表演,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總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主動參與其中,將“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有助于學生在音樂實踐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提高藝術綜合能力。如何在音樂課堂中引入兒童戲劇表演,要研究的很多,目前我做了以下幾點。
一、課堂欣賞,感受兒童戲劇的魅力,培養學習興趣
兒童戲劇表演是以少年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和審美特點為標準,以歌唱、舞蹈、戲劇為主線,由少年兒童表演的包含有故事情節、歌舞音樂、角色扮演的綜合藝術形式。這種藝術形式,對于學生來說還比較陌生。因此,我經常會抽出時間給學生欣賞、觀摩一些優秀的兒童戲劇、兒童音樂劇。如《音樂之聲》《貓》《馬蘭花》《小紅帽》等。在欣賞觀摩中,引導學生分析戲劇中的角色、對白、歌唱、舞蹈、舞美、道具、矛盾沖突等,通過欣賞、觀摩、體驗兒童戲劇所蘊含的藝術之美,培養學生的興趣,擴大視野。
二、尋找歌曲中兒童戲劇表演元素,整合音樂素材
音樂教材中有很多歌曲、樂曲都具有兒童戲劇表演元素。只要我們細心觀察、仔細研究、加以提煉和創編,都能成為音樂教學的有效資源。
(一)歌曲中戲劇表演的語言元素。
語言是兒童戲劇表演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們的歌唱中也講究字正腔圓,教學中結合歌詞的朗讀練習,把母語普通話發音的21個聲母和24個韻母,對應歌詞中的關鍵字詞做趣味練習和氣息練習,比如練一些繞口令、小貫口。再將歌曲中的歌詞、歌曲中的角色用戲劇的方式來演繹,用歌唱的方式來表現,這樣歌曲的表演更加豐富、妙趣橫生并賦予歌曲一種新的魅力,將語言與音樂的融合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歌曲中戲劇表演的角色元素
角色是兒童戲劇故事發展的重要部分。很多歌曲中,除了有語言元素,它還具有角色表演元素。比如:低年級的《三只小豬》《小青蛙找家》《小紅帽》《大鹿》,中年級的《彼迪與狼》《我是少年阿凡提》、《小青蛙與癩蛤蟆》,高年級的《魔法師的弟子》《榕樹爺爺》等。都可以根據歌曲的內容加以角色的創編。歌曲《小紅帽》中除了歌曲中的小紅帽,還可以有大灰狼、路邊的花花草草、媽媽、外婆、獵人等角色,每個角色可以賦予他們一兩句對白,并加以舞蹈動作。對白可以是說,也可以是演唱;角色可以自選,也可以競爭。在這樣的創編中,孩子們積極性空前高漲,充分發揮出非凡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欣賞樂曲中的戲劇沖突元素
矛盾沖突是戲劇的線索,推動戲劇的發展。在音樂欣賞作品中,有很多具有明顯、強烈、孩子們能夠明白的矛盾沖突。我們都可以利用、引導,讓孩子們全方位體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形態,同時讓孩子們體悟到鮮活的世界感知與體驗。
《三只小豬》這首音樂作品,主題歡快、易記,但整首曲子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稍嫌長了。于是,我把整個故事編成一個簡短的兒歌:“草屋木屋石頭屋,住著三只胖小豬。夜里來了大灰狼,流著口水想吃豬。草屋木屋擋不住,老狼一氣吹上樹。石頭屋子吹不動,氣得老狼嗚嗚哭:‘你們三個別得意,下回我還來吃烤豬……’于是,音樂中的角色有了,草屋、木屋、石頭屋、三只小豬、老狼。小豬和老狼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沖突有了,大灰狼想吃小豬,小豬要打敗大灰狼。角色和矛盾都是孩子們熟悉的,于是,創編開始了。草屋木屋石頭屋子應該怎么編排?對白是什么?老狼的狡猾兇狠怎么演?說些什么?胖小豬除了憨態可掬還應該聰明、勇敢,和老狼斗智斗勇。沒有角色的,有的甚至想出扮演大煙囪、大鍋、燒水的……在這樣的創編中,學生既學到了各種知識和表演方面的各種技能,更學會了溝通技能、合作的精神和互讓的態度,會發揮創造力、想像力,會訓練耐力和毅力。
三、有效排練,提高學生藝術綜合能力
音樂課的時間有限,如何在課堂中融入兒童戲劇表演呢?那就要有效排練,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協作能力。
(一)分組合作
拿《三只小豬》為例,上節課下課前,我用幾分鐘時間,把創編的兒歌《三只小豬》教會學生,讓他們回家背熟。第二節課上課,用15分鐘的時間聆聽樂曲,聽熟主題音樂,并給主題音樂填詞并唱會:“誰會怕那只大野狼,大野狼,大野狼,它敢來我們快揍它,一起趕跑它”。然后分組確定角色。我把主題音樂定為A,把三座房子定為B,三只小豬定為C1、C2、C3,老狼定為D,另外的一些角色就讓學生自己設定。然后,給5分鐘學生選擇角色,選擇合作伙伴。很快,學生就選好角色,歌唱的比較好的,選擇A,去唱主題歌曲;喜歡表演的,選擇C和D的角色;膽子小一點的,選擇去扮演一些背景,如房子、煙囪、燒火的,還有花草、樹木等。
分工確定,我給學生13分鐘的時間,開始創編動作,臺詞。看起來很難,但因為有前期兒歌的鋪墊,加上每個角色的表演和動作不是很多,學生是可以完成的。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的能力和表演能力真是出乎我的想象。屋子可以舞蹈,大鍋可以轉動,花草樹木可以幫忙打老狼,連柴火都可以律動。這樣的課堂,沒有學生無所事事,因為他可以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男孩子扮演大灰狼,是他們最喜歡的;女孩子扮演花花草草,也是很樂意的;表演能力弱點的,可以去唱歌,去旁白。人人都在參與,個個都很開心。
作為教育者,我為他們構建一種突破真實存在的戲劇環境,讓具有延展性的活動來開放學生的想象,擴展兒童的思維,以寬闊的可能性與較少的束縛為原則,來開展音樂教育活動,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即興創造能力、表演能力、通力合作等能力。
(二)排練表演
排練過程中,老師的任務就是組織協調、解決難題、鼓勵每一位學生主動參與創編和表演,大膽表現。老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意見,對于好的建議,大力表揚,積極采用。這樣,孩子們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想象力越來越豐富,作品更有創意,表演也更加認真。老師通過指導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自評,不僅豐富了音樂教學內容,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欣賞能力、表演能力。
《三只小豬》表演中,孩子們先演唱主題歌曲“誰會怕那只大野狼……”,接著三座屋子表演,老狼出場,再演唱主題歌曲,中間穿插其他角色表演,然后小豬斗老狼,最后老狼被打敗求饒,形成ABACABAD……這樣的一個回旋式結構。看著他們有模有樣的表演,有板有眼地模仿、把握各個角色,你會特別欣慰。有的同學表演一次還不過癮,還想把所有角色輪流演一遍。這樣的體驗,不在于動作的標準,不在于語言的精美,不在于情節的曲折,不在于精心提煉的精致藝術,而是在于處處體現兒童特征、生動形象的具體表現。這樣的教育,對孩子們具有強烈的吸引力,使其獲得精神上的滿足,蘊藏著無限的真摯情感交流。
兒童戲劇如同絢麗的糖果,能夠誘發孩子的遐想和思考。在音樂課堂中有效融入兒童戲劇表演,淡化了傳統課堂教學的知識傳授過程,取而代之的是師生雙方互動、共同學習、相互合作的新型教學過程,從整體上優化小學音樂教學的結構,讓音樂教學更具實踐性、層次性、系統性、可操作性,讓教師的教更加得心應手,讓學生的學更加形象具體,通過兒童戲劇和音樂教育提高學生對于音樂藝術的喜愛和藝術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利用戲劇的形式提高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效率的策略》 [J].黃馨慧.戲劇之家.2016(14)
[2] 《兒童音樂劇表演與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J]. ?閻小燕.藝海.2011(06)
[3]《對中小學開展戲劇教育的幾點思考》[J]. 徐沛然.中國音樂教育.201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