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了一段時期,在這樣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的要求下,高中數學作為高考中的重要科目,順應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努力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對于提升教師能力、提高學生數學成績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高效;數學課堂;策略
數學的學習一直貫穿著小學到大學的學習過程,它對于鍛煉學生思維能力、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劇中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的教授中要采用各種先進的教學方法來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在當前新型三維教學目標的指引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基本要求,教師必須與時俱進、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本文主要從傳統數學教學模式的弊端入手進行分析和研究,并探討建立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方法和策略。
1.高效課堂的含義
顧名思義,高效課堂是針對之前課堂中時間運用不合理、效率低下等情況,由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角,通過合理利用時間、科學講解知識從而提高效率,最終達到教學活動的高效呈現。那么針對高效課堂的這一概念,就無形中要求教師在課前認真的完成備課、對課堂中可能發生的情況作出預判、授課環節中銜接連貫并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課后進行及時的反思和總結,通過有限的課堂授課讓學生理解知識、運用知識、學會學習思考的方法,從而獲得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整體提升。
2.傳統高中數學授課過程中的問題及不足
2.1機械性灌輸忽略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由于高中教學任務緊張,再加上高中數學的難度增加,教師在進行講解的過程中習慣性的忽視自主學習的過程,直接拿來例題講給學生課本上的解題方法和技巧,學生在長期滿堂灌的學習過程中逐漸習慣了教師的講解,從而失去了自主探究的興趣,久而久之學生面對問題不喜歡思考、實際應用能力和探究能力降低;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知道一味的講題、練習,不注重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合作探究,課堂氣氛不活躍,長此以往學生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師生間的關系疏遠,不利于數學課堂知識的教學。
2.2應試教育忽略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數學的學習是以學生參加高考取得良好的分數為目的的,因此高中數學的教學是以應試教育為前提的,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不考慮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興趣,而以簡單粗暴的解題方法為前提進行應試授課,學生在課堂中跟隨教師的步伐被動的學習,長此以往將喪失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習效率也會隨之有所下降;此外,對于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評價,也是以學生答在答卷上的答案為準的,高分的同學得到表揚,低分的同學受不到重視和鼓勵,而不是采用多重的評價標準,根據學生的創造性能力、努力程度或者進步情況進行合適的評價,久而久之同一班級中的學生學習差距將逐漸拉大。
2.3學習高壓下學生的創造性和能動性降低
高中課程科目眾多、時間緊張,學生在學習中根據學校安排的課表和教師指定的教學進度進行學習和練習,對數學的學習沒有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體驗,在學習中缺少激情和沖勁兒,對班主任和教師的依賴性較強,這就導致了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自主能動性降低;且數學課堂或者考試針對的是不同題型固定的解題方法的訓練,在考試的過程中要求既快又準確的解出答案,學生在日常學習中較少有時間進行思考、探究和創造,這就導致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創造能力的降低。
3.打造高中高效數學課堂的方法和策略
3.1倡導學生進行課前的自主預習
課前預習有利于學生對即將學習的知識有一個簡單的了解,通過預習得知自己對于新知識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對自身在哪些地方對知識存在疑問和困惑,以便在教師講授過程中更細致的聽講和吸收,這樣一來學生在課堂中就由之前的被動聽課轉化為主動解惑,學習效率也會事半功倍。比如教師在鞏固完舊知識講授新知識之前,可以適當的給學生布置一些預習人物,讓學生通過自主看書來自己解出答案;同時講授新課要與布置的預習作業充分結合起來,讓學生帶著疑問聽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2教師要認真的進行備課
這里所說的備課并不是簡單的寫教案,而是備學生、備教材、備材料。備學生,就是指在課前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心理特征,了解學生對過去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與新知識有關知識的理解程度,了解學生的個別差異以便更好的因材施教;備教材,就是全面了解本節課所講的知識點,仔細研究教材中的例題和練習題,對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有一個全面、細致的理解,同時弄清授課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備材料,就是指講授過程中要用到哪些材料及道具,什么時候用比較恰當等,教師要有一個明確的預設,從而保證上課的節奏不亂。
3.3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
高中數學的教學雖然只是枯燥的公式和運算,但是并不意味著授課過程就要千篇一律沒有變化,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要根據實際的授課內容和教學情況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采用靈活多變且富有吸引力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寓教于樂的要求讓學生快樂的學習;同時將現代化教學手段引入高中數學教學中去,利用多媒體的展示功能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和感受知識,使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
3.4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高中數學考試中不僅僅對書本知識的掌握進行考察,還有一部分是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和邏輯思維的創新使用,因此教師在進行知識講授的時候,應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和總結概括的過程中不斷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在學習函數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適當的對其相關知識進行補充,例如二次方程的解題方法、坐標圖像的繪畫等等,讓學生通過知識的探究和積累開闊視野、鍛煉能力。
結束語:高中數學的教學影響著學生的高考成績及未來出路,高中數學教師肩負著為高一級學府輸送優秀人才的重任,因此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應做好課前的備課、課堂中堅持以學生為本、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促進學生的高效學習。
參考文獻
[1]李小梅.例談如何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J].考試周刊,2014
[2]羅凱華.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打造策略[J].甘肅教育,2017
[3]張志剛.高中數學“高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教育界,2016
作者簡介:包應龍,男,1986-,甘肅靖遠人,本科,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