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瑤瑤
摘 要:語言能力是運用所掌握的語言知識與別人講話和聽別人說話的能力,在英語教學中的具體表現是口語交際情境中的實際運用,這要求學生在進行實際的表達和交流時選取恰當得體的詞匯、運用合適的句型和正確的語法。筆者結合自身多年教學英語的經驗,談談提高初中階段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途徑:對比教學增加生詞,積累大量詞匯;擴大聽力信息來源,增強表達能力;開展口語互動教學,鼓勵日常交流。
關鍵詞:初中英語;語言運用能力;提高途徑
初中階段是英語教學的基礎階段,學校也逐漸加強對初中學生的英語教學,作為英語學科的教師,應該明確教學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引導學生通過與班級內的學習伙伴合作完成教學任務,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在英語學科中的內在潛質,提高學生英語語言運用的能力,使學生逐漸掌握一定的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提高自身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
一、對比教學增加生詞,積累大量詞匯
只有讓學生掌握一定量的英語詞匯才能打下與人順暢交流的扎實基礎,積累豐富的英語詞匯有利于提高學生在課堂上運用英語說話或者回答問題的能力,詞匯量的多少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教師在詞匯教授中不能采用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也不能只注重詞匯的漢語意思,應該以培養學生在實踐中恰當運用詞匯的能力為目標,引導學生理解它在不同語境下的含義,使學生在運用英語語言進行表達時選擇合適的詞匯。
例如,教師在教學英語詞匯時,運用對比教學提高學生對詞匯意義的理解。“plentiful、abundant、ample”這三個單詞都表示“大量的”意思,教師采用對比教學通過列舉三個具體的句子:“We have plentiful money.”“There are abundant supplies of firewood in the forest.”“This room is very small and we haven’t ample space to play.”讓學生根據不同的句情發現其中的差別:plentiful用于金錢方面,abundant用于某物數量過多,ample表示抽象的空間。
二、擴大聽力信息來源,增強表達能力
在傳統的聽力教學中教師容易忽視學生對整篇聽力材料的理解,偏重于對句子和短語的理解,更多關注的是聽力內容的本身,所以在聽完一篇文章后,就聽力內容進行回答,這樣機械的練習更像是一種聽力測試,非常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學生通過自身的內部思維對聽到的語言信息進行接收與內化,可以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認識,所以,教師要擴大聽力信息的來源,提升學生接收信息的能力以保證學生交際活動的順利開展從而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教師在進行有關“Festivals and holidays”話題的聽力教學時,通過聽“Summer holiday is coming.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summer holiday?I’m going to HangZhou with my parents.”這段材料獲取有關節假日的信息,并通過語言輸出的方式學會節假日的表達,通過訓練逐漸增強語言表達能力。
三、開展口語互動教學,鼓勵日常交流
開展口語互動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學生通過聽學習伙伴講話獲得信息并在原有意思的基礎上增添新的內容,然后回答對方的過程,口語教學必須注重學生的流利表達和有效交流。在具體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對某一話題開展互動練習,給學生充分的開口說英語的機會,通過討論讓學參與課堂教學,從機械操練到交際性練習,要讓學生在語言使用過程中從掌握形式走向交際實用。
例如,教師組織相關話題,驅動學生對文化進行交流和談論。“I will show you some pictures.Do you know what it is?-Zhongguojie.-Do you know how to say it in English?-Good Luck Knot.”讓學生通過課堂上的口語互動訓練,既能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內涵,也能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日常交流中勇于運用英語。
綜上所述,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根據初中階段學生在運用英語進行表達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有效的措施,設計專門提高初中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教學方案,合理安排教學活動,把教材上的知識和內容與教學目標相結合,加強學生對英語語句的理解和分析,注重英漢文化之間的差異,逐漸探索出最有效的培養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途徑,讓學生通過學習不僅可以掌握良好的英語語言知識,還能具備超強的英語語言運用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維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教學中如何培養綜合語言能力——初中英語課程改革的新挑戰[A].教育理論研究(第五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2.
[2]丁宇喆.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生英語語言能力培養課例研究[D].聊城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