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良發
【摘要】:我國的體育產業在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下走向繁榮,但是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也催生了許多的問題,問題主要集中在體育產業相關人才培養。高校作為體育產業人才的孵化地,需要從多方面進行改革,培養更多的優秀體育運動人才,推動我國體育運動事業的長足發展。
【關鍵詞】:體育人才培養 高校 改革 體育產業
體育產業是我國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的產業之一,在體育產業高速發展的情況之下,對于體育運動人才的需求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局面,因此完善高校的體育人才培養,有助于為體育產業提供更多優秀的體育運動人才,并且解決現今體育產業的專業人員質量參差不齊和數量不足的問題。然而,目前高校的體育人才培養模式存在許多的問題,對于應對現今體育產業人才需求還不能很好的適應,作者在實踐調查之后,針對高校的體育人才培養模式提出相應改革意見,希望能夠推動高校輸出更多優秀體育人才。
1.階段我國體育人才培養現狀
在新時期我國體育產業迅速增長的情況下,我國的體育人才培養目標也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從2008年開始我國教育部提出要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針對社會需求的類型,將相關人才培養劃分為健身指導型、教學科研型、組織管理型等等,這些劃分貼近高校對于體育專業學科的劃分,為高校培養體育人才提供了學科建設指導。而高校也在新時期素質教育改革的潮流當中,加強對體育專業進行改革,針對大學生的體育政策進行適當調整,激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體育運動當中,但是由于各種原因,造成高校的體育人才培養,仍然存在許多的問題,比如教學模式固化、課程設置不合理、激勵政策不到位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解決。
2.體育產業人才培養改革新措施
2.1加強高校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現階段我國高校教育改革措施不斷進行,然而在改革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在高校體育改革的主要問題在于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缺失。體育人才是為體育產業注入新鮮血夜的重要力量,然而在許多高等院校當中,對于體育人才的培養缺乏科學的體育發展規劃和體育教學模式,造成了部分高校只是強調生產線式教學,未能提供給學生更多的體育發展空間和運動激勵措施。因此需要加強對高校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突出體育人才培養在高校教學中的地位,貼近社會全民建設的實際需要,制定更多符合社會體育產業需要的教學模式,并激勵鼓勵學生參與到體育教學資格考核中,為現今體育產業的發展培育更多的體育人才。
2.2設置多維度的體育教學課程
現有的體育教學課程主要采用學分制,當學生完成課程的相關固定考核,即可獲得成績與學生,這種課程的設置存在固化和死板的問題,未能更好地推動學生參與到體育課程當中,學生更多地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勉強參與,這種課程設置應進行適度地調整。因此,高校應合理地對現有的體育教學課程的設置,采用靈活的考核方式和手段,采用多維度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在班級中的參與度,充分地調動學生的運動細胞,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并且讓學生能夠意識到現今激烈就業競爭需要多元人才,而體育運動不僅是鍛煉身體的一種手段,更是未來就業中一項重要競爭力。
2.3合理調整課程內容和時間
體育運動項目對于運動員有著嚴格的要求,需要運動員具備較高的體育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而多數體育產業對于體育人才的要求也是十分苛刻的,因此,運動員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鍛煉自己的運動項目,才能適應新時代體育產業的基本要求。但是對于部分高校而言,體育課程的時間設置與內容都未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時間和實踐機會,并且也未能更好地與相關的體育企業或者學校進行對接學習,使得學生對于專業定位、企業、社會之間的聯系不緊密。在作者的調查中發現部分學生在大一的時候十分閑暇,到了大二則是十分迷茫,而到了大三大四則顯得手忙假亂地應付各種工作面試或者考研,因此學生也未能充分地認識體育項目的重要性,更無法深入了解體育產業的發展空間。
2.4培養學生對體育專業的熱愛與專研精神
體育產業對于體育人才的要求嚴格,對于即將踏入體育產業的大學生而言,需要他充分地認識到體育專業的應有基本素養和職業道德,而這些都與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對于體育專業的熱愛程度以及專研精神有著密切的聯系。
3.結語
在現階段我國的體育改革不斷深入以及體育產業面臨著急速升級增長的情況下,社會對于體育人才的需求也隨之快速增長,培養更多的體育人才也成為了體育產業需要面對的一個關鍵問題。在如今社會就業競爭激烈,但體育人才需求不斷增長的情況下,高校作為社會體育人才培養的重要孵化地,需要承擔起培養具備高素質、高能力、高效率的體育人才的責任,主動地高校體育就業難題進行調查,改變落后的體育教學模式,完善體育人才培養機制,激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體育運動項目當中,培養更多優秀的體育人才,以此響應我國對體育事業發展的號召以及推動體育產業的健康發展,為把我國建設成為體育做出應有的努力。
【參考文獻】:
【1】韓志超,林琳.中國休閑體育產業結構性改革研究[J].改革與戰略,2018,34(08):47-51.
【2】韓璐.廣東省高職院校體育類專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體育學刊,2018,25(04):110-115.
人才的戰略探究[J].才智,2017(28):58.
【3】白艷黎,陳林會.“十三五”時期我國體育產業人才建設:問題與思路[J].貴州體育科技,2017(03):1-5+9.
【4】戴平.體育產業供給側改革的理論思考與基本設想[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40(08):21-26+47.
【5】金宗強,姜衛芬,馬斌虎,李會超.新時期我國職業體育改革與發展的宏觀對策[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7,31(04):10-15.
【6】郭紅娟.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7(06):115-116.
【7】馮宏偉.論體育產業化背景下的民族傳統體育人才培養[J].經濟研究導刊,2017(15):138-139.
【8】安萍. 我國商業健身俱樂部發展現狀及其支持政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
【9】宋昱.體育經濟與管理專業核心課程體系的優化與融合[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16(02):6-9+48.
【10】楊立群.體育產業化與高校體育人才培養[J].運動,2017(07):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