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映華

摘要:語文課除了將課文當成范例,讓學生學習、積累、運用語言以外,教師的語言也應該是學生學習語文、積累語言的資源。如果說文字是從視覺的角度讓學生學習語言,那么教師的課堂語言,可以讓學生從聽覺的角度接觸語言。因此教師應該使用規范、恰當、經典的語言熏陶、感染學生。
關鍵詞:教師語言;激勵性;指向性;啟發性
語言交流是師生互動的基本方式。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擁有優雅的言談舉止,以此影響學生。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應該是語言的典范,語文的化身。教師首先要使用規范、經典的語言,尤其是教師的課堂語言,更應是學生學習語言的范本。張口就來、毫無準備,甚至是毫無規范可言的課堂用語,不但會讓課堂無序、無效,而且容易讓學生無所適從。經常看到同樣的教學設計,由不同的教師來上,教學效果就大相徑庭。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教師本身語言功底的深淺有所不同。因此,教師的課堂用語,要集規范性、啟發性、指向性、激勵性于一身。
1 導入語應精煉、簡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冗長拖沓的語言常常讓聽者找不到重點,失去傾聽的興趣;相反簡潔精煉的語言能迅速抓住聽眾的興趣。作為課堂的開篇,連篇累牘的導入語不但浪費時間,更容易讓學生感到聽覺上的疲勞,從而失去學習的動力。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煉、簡潔的導入語能不但牢牢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出課文學習的重點,而且也能為后面的教學展開作下鋪墊。如 《窮人》一課的導入:
師:(出示托爾斯泰的照片)認識他嗎?我們曾經學過他寫的童話《七顆鉆石》。這里有一些他的資料。請你讀一讀。(出示資料。生讀)現在你們知道列夫托爾斯泰是——(世界文壇杰出的作家之一。)他擅長——(通過心里描寫塑造人物。板書心理描寫)
師:《窮人》是托爾斯泰早期寫的一篇短篇小說。(板書課題)其中就有許多細致入微的心理描寫,今天就讓我們隨著大師的文筆,走進人物的內心。
在上面的教學片斷中,教師語言干脆利落,沒有絲毫冗余成分,課堂節奏簡潔明快,能促使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課。短短的幾句導入語,不但點明了課文的體裁是小說,更點明了這節課的學習重點——心理描寫。使接下來的學習能緊緊抓住“心理描寫”這一重點展開,可謂“言”之有效。如果平常的導入語我們都能做到精煉、簡潔,激發學生的興趣,相信此后的課堂也能事半功倍!
2 提問語應準確、清晰,具有明確的指向性
曾經聽過一堂浙教版五年級的課《在大熊貓的故鄉》。從導入到初讀,再到整體感知,課堂氣氛輕松和諧,教學過程流暢自然,課堂效果十分明顯。無論是聽課的學生還是老師,都沉浸在了上課老師親切自然的課堂語言之中。但課上到一半,課堂氛圍卻急轉直下。就因為上課老師提了一個問題:為什么臥龍山區這樣的條件適合大熊貓生存呢?問題出來后,就見學生個個苦思冥想,但一直沒有人舉手。老師將問題重復了三遍,學生還是莫名其妙,老師只好自己將答案告訴了學生。此后無論老師怎么努力,課堂氣氛始終調動不起來。師生之間的互動陷入了一種僵化的局面。上課的班級是我帶的,課后我問了學生為什么當時沒有人舉手?學生說覺得老師的提的問題應該是自然科學范疇的,感覺很難回答。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能意會到教師的意圖,但顯然學生做不到。而這不能怪學生,主要還是上課老師的提問語太過隨意,指向性不夠明確,學生不知道該思考什么,無所適從。如果當時老師的問題能換成:同桌討論為什么作者說臥龍山區是“大熊貓的天堂”?并用上課文的詞句,并選擇合適的關聯詞來說一說。這樣既不會讓學生的思維偏離課文,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討論理解課文內容,更訓練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一舉數得。
當然,想要得到一舉數得,一箭數雕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的提問語必須明確的指向性,具體的可操作性。讓學生能通過教師的語言,知道自己該學什么、怎么學,課堂才能有序、有效。
3 過渡語應自然、生動,對學生平常用語具有指導性
過渡語看似對課堂影響不大。實則不然。如果把課堂比作一部運作精良的機器,課堂環節是相互咬合在一起的大齒輪;那么過渡語好比是輪滑油,它能讓齒輪之間更潤澤,讓機器運轉得更流暢。
如《七月的天山》一課收尾:
師:課文學到這里,同學們,你們覺得這篇文章在寫作上有哪些方面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呢?
交流:(作者用上了比喻、排比、襯托等修辭方法,我們可以學習。)還有嗎?(作者按照游覽順序寫的,我們寫描寫景色的文章時,也可以用游覽順序。)誰還有補充?(還有這篇文章的結構師總分總的,我們可以借鑒。)是的我們可以從文章的結構、順序、寫作方法借鑒,除此之外,本文的作者碧野在寫作時,用字十分精準,像“飛瀉、漏下”等詞,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應該字斟句酌,給讀者留下品味的空間。
教師最后的話只有短短幾句話,但概括了本課學習的重點,也指導了學生學習文章的方法,更指向了文章的寫法,讓學生在學完課文后能將寫法延伸到平常的寫作中。教師語言凝練有效,如重錘敲擊,烙在學生的心上。平時我們的總結語也可以多花點心思,鼓勵學生多看課外書,進行自主學習!
每一堂課,教師所說的每一句話,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都都應該細細推敲,字斟句酌,精心錘煉每一個句子。長此以往相信不但我們的課堂能高效而精彩,我們學生的語言也會有所提升、有所飛躍。當然,這首先需要教師不斷閱讀,不斷學習,厚積薄發,才不至于在備課、上課時捉襟見肘;也需要教師在平時多講多寫多練,而不至于在課堂上語無倫次、言不及義;更需要教師在上課時全心投入,帶著激情去演繹規范而富有個性的語言。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才會更有魅力,我們的語文課堂才可能真正亮起來!
(作者單位:浙江省慈溪市庵東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