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社會發展速度逐漸加快,教育水平逐漸提升,大學英語教學已經成為大學教育的重點,本文主要與教學機制改革思想相結合,對大學英語的教學改革機制進行完善,在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教學實踐等方面分別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機制
【作者簡介】朝魯門(1984.04-),女,蒙古族,內蒙古通遼市庫倫旗人,內蒙古科技大學,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學。
在我國高校的英語教學中,一直使用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主要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為標準,加強對語法方面的講解,對學生聽力及表達能力不夠重視。在英語教學中,主要強調基礎性與系統性,傾向于當前的“應試型”教育。但是,隨著社會發展與進步,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逐漸頻繁,國際與國家對于英語的要求逐漸增加。以傳統方式教學的教學思想、教學模式以及教育建設已經逐漸趨于落后狀態,在一定程度中,對于大學英語教學的質量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改善大學英語教學機制,是大學英語教師與大學管理人員務必做到的事情。
一、對大學英語改革的介紹
1.教學思想轉換,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將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轉化為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在聽說讀寫等各個方面。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主要進行單向傳播,學生對于知識為被動接受,雖然大家過“四級”、“六級”,但是在交流過程中,難度較大。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使用“詞匯-語法-文章”的方式,對于學生的創新能力與英語交流能力有一定的影響,進而減弱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缺少主觀能動性。在新的英語教學大綱中,要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英語能力,主要是將口語能力與書面能力相互結合,不能單一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影響學生的口語能力。聽力訓練以及口語訓練已經逐漸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重點,進而使得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交流中,擁有良好的英語能力。所以,教師要對傳統的英語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對方法進行創新,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2.轉換教學模式,將教學轉為“主動式”。高校對于提升英語教學質量方面,也應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對語音實驗室與多媒體設備的投入,將學生從被動轉化為主動。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依靠“黑板、教材與粉筆”進行教學,在授課過程中,主要是說與寫,這就使學生的聽覺產生疲憊,會經常開小差。死板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接收的信息十分有限,這就會阻礙學生英語水平的提升。在教學大綱中顯示:教師要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將網絡利用起來,采用新的具有創新的教學模式,進而形成具有趣味型的課堂。同時強調:新的英語教學模式要同當前信息技術相結合,尤其是網絡技術,促使英語教學具有個性化的特點,能夠讓學生不受時間與地點的影響,進行學習與發展。所以,高校要增加語音室與多媒體設備的建設,為教師提供大量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進而讓學生可以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主要突出四六級,未把教學放在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上。在大學生活中,英語四六級已經成為學生必須學習的一方面,其主要原因是在社會中,各個企業、事業單位對英語六級更加重視,忽略了學生實際英語運用能力。在大學中,許多學校將英語四六級同學位掛鉤,導致英語教學逐漸傾向于四六級題目。因此,國家對于四六級的考試內容與形式進行修改,修改的具體內容主要是:在內容方面,增加聽力部分的試題比重與比分,增加非選擇題的比例。進而防止高校培養學生英語能力的過程中,過于單一化,導致學生出現英語“偏科”。對大學英語教學機制進行改革,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尤其是英語聽力與運用的能力,改革也引導教師,要從各個方面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使學生正確面對英語四六級考試。
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策略
1.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應使用“語篇教學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語法教學篇”中,主要是從英語教材與課外閱讀中的文章結構入手,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整體把握,要引導學生著眼于文章而不是文章中的句子,要把握文章的語義。語篇教學法主要是以文章的結構入手,體現文章的意念,促使學生在實際的社交場景中,進行運用,把握篇章中的語音、詞匯與句型,能夠提高學生對英語交際能,加強學生對于英語的理解。采用語篇教學法能夠直接提高學生的詞匯量,使學生能夠了解語法,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結合文章整體,能夠對文章的結構進行分析,理解文章的內容,對英語寫作十分有益。同時,語篇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使學生能夠從英語交流中快速獲得信息,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2.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應提升學校的硬件設施質量。各大高校會為學生配備外文閱覽室,其中有大量的外文書籍與報紙,會為學生配備一定量的語音室、廣播、外語講座等,但是同時,仍然要為學生提供一些網絡英語學習課程。當前信息多媒體的發展逐漸趨于成熟,具有一定的豐富性與多元化的特點,多媒體技術可以融合文字、語音、圖形為一體,使教學課件具有趣味性,并且能夠準確表達教師所想表達的意思。提升硬件設施,教師也要進行采用,進而提高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學生不再將英語看做無聊的課程,而是努力參與其中,這對于學生的英語能力會有很大的提升。在這種方式下,學生的口語能力會有很大的提升,學生能夠自信的進行交流,并且能夠關注更多英語短文,英語對話。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可以提高學生對于英語的掌握與對英語的興趣,進而防止出現傳統教學式缺陷。
3.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應以學生為中心創建新模式。在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主要知識傳輸方式為教師的講解,學生主要是聽眾與觀眾,只需要接收知識,并將知識進行記錄。但是,新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的重點與意向都要以學生為標準,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英語教學的方法。教師要逐漸進行角色的轉換,從課堂的主要參與者變化為指導者與促進者。在新的教學模式中,學生自主學習是最重要的,學生需要自己對自己進行管理,確定每天的學習任務與目標,對自己進行監督與評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是教師的任務,也是英語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英語的意識,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不是一種任務,而是一種過程,對于傳統的方式,我們要加以選擇,不斷創新,提升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的質量。在結合過程中,要不斷繼承傳統教學的精華部分,結合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背景與信息化技術,塑造更多具有更好英語能力的學習,進而為社會帶來更多的風險,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高校英語教師要不斷總結經驗,完善教學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吳鐵軍.基于“滲透式”培養模式的少數民族地區大學英語教學策略研究[J].智庫時代,2019(12):218-219.
[2]包沁園.“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研究[J].才智,2019(08):138.
[3]鄭娜.互聯網視角下“以學生為中心”的高職大學英語教學探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05):181-182+185.
[4]付志娟.文學視角下英語教學改革的策略研究——評《文學視角的英語教學》[J].中國高校科技,2019(03):106.
[5]黃彩麗.淺談基于人文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及改革方向[J].才智,2019(07):75.
[6]符蓉,胡東平.“文化走出去”戰略下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文化翻譯能力培養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02):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