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的實施,聽力教學的重要性越來越得到重視,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發現聽力教學的效率不高,學生的聽力習慣不好。本文試從提高學生聽力能力這一目標出發,結合實際提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聽力習慣和聽力技巧的一些策略。
【關鍵詞】高中英語;聽力教學;聽力習慣;聽力技巧;策略
【作者簡介】杜利平,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學。
一、問題產生的背景
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的全球化,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聽力教學常常居于服務于其它技能訓練的次要地位,它往往是其它課型的一個教學環節,很少做為中心教學環節得到深化拓展,更有甚之在教學過程中被一筆帶過,這造成了學生英語能力發展不均衡的嚴重后果;又或是教師的做法局限于“放音、做題、對答案”;教師只是對生詞和難句進行解釋,忽視了聽力技能、策略和情感態度的培養,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顯然,這種做法與新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總體目標——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是背道而馳的。
二、對問題的分析
1.教師沒有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對于學生聽力能力的要求。在不同的階段、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與學生的情況,應當有不同層級的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教師要細讀課程標準,挖掘聽力材料內容、細化聽力教學目標。例如新課程6-9級聽力目標的主要目的是側重培養學生聽的策略以及在聽的過程中獲取和處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其中主要包括:(1)能識別語段中的重要信息并進行簡單的推斷;(2)能識別不同語氣所表達的不同情感;(3)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討論和談話并記住要點等等。教師只有系統理解新課標關于聽力教學的要求,才能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有效地開展聽力教學。
2.聽力教學目標表述過于籠統,檢測達成比較困難。著名教育專家劉鷹認為:教學目標的分析與設定應當符合明確、具體、可達成、可檢測這四個基本標準。可以說明確的教學目標與要求是決定英語聽力教學取得成功的首要條件。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們在教案中列出的教學目標與要求往往過于籠統,缺乏針對性。比如以下案例:
案例1:To improve the students’listening abilities.
案例2:To train listening skills.
以上教學目標的描述就過于籠統,不夠具體,而且以上的目標能否達成,如何檢測都是不得而知的。
3.對學生聽力能力估計過高,教學脫離學生實際。專家指出,“影響學習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必須立足于學生實際,分析診斷學習者的起點能力和背景知識,必須要考慮到學生的聽力困難所在。一些學生在聽力方面的困難可能是由于基本功不扎實,如語音不準確、詞匯或語法不理解等引起的聽力理解困難。也有可能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聽力技巧。如聽的過程中過分注意每一個音,每一個詞,結果連文章的基本意思也沒能聽明白。脫離學生實際水平的教法即使再好也不可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4.只注重聽力內容的理解,而不注重聽力策略的培養。教育學專家宋秋前認為:“有效教學既重視必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也重視學生自我發展的能力的培養。”不少教師在教案中列出的教學目標往往只是像“培養學生的聽力,聽懂全文,理解大意,完成任務”等知識性的目標而極少去關注學生聽力策略的培養。導致在實際的教學中,只機械地采用“呈現題目-聽錄音-核對答案”的模式,更有甚之,部分教師將聽力材料發給學生自己閱讀,把聽力理解變成了閱讀理解;這樣的做法忽視了聽力技能策略的培養,沒有幫助學生尋找更佳的聽力方法,因此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三、如何有效地開展聽力課型教學
首先,教師要認真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更新觀念。在聽力教學實踐中既要提高學生的聽力技能,增長語言知識,更要在聽力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英語文化意識的發展。從培養人、發展人的高度以現代課程觀為指導,注重教學的開放性,以及過程和評價的發展性。
其次,聽前做好充分準備 ?聽前的準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況下老師只是留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自己看要回答的問題,或在多媒體課件上列出一些聽力內容中的生詞、詞組后就讓學生聽了。聽完后直接對答案。我覺得這樣做,對于那些內容簡單的材料還可以,但內容稍微難一點就不行了。對于那些內容較難的聽力材料,我們除了做以上工作外還應該給學生講解一些關于聽力材料的背景知識,把它當作聽前的熱身。例如,我在上北師大版module6 unit17 lesson2laughter is the best medicine聽力部分的時候,我先讓學生們看問題和與它相對應的選項,在他們看完以后,我讓他們猜測聽力材料的大致內容。多數同學猜不出來,少數能猜出來的同學也不敢回答。這時我在黑板上列出了以下一些關鍵詞: laughter; effect; humor; doctor; traffic jam; study for exam.然后我又鼓勵學生們猜測聽力內容的大概意思的時候,很多同學能夠積極主動回答,并能把它的大致意思說出來。這樣學生在聽的時候就容易多了,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們的自信心和邏輯推理能力。同時也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型學習。當然,不僅僅這些,權衡學生水平與聽力材料的差距,正確設定重難點也是聽前教師所需要充分準備的,也就是所謂的備學生。皮亞杰認為認識的起點是圖式,所謂圖式指“動作的結構或組織,這些動作在同樣或類似的環境中由于重復引起遷移或概括。”在聽力過程中,要激活學生的知識圖式,也就是已儲存的知識結構,使新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可見相關背景知識能影響聽力理解中的預測和推斷。所以在不同的階段、針對不同的教材內容與學生的情況,應當有不同層級的教學目標。如學生的實際困難是對語音方面規律掌握不好,不能很好理解弱讀、同化、連讀、音素省略和爆破音等常見英語發音現象,從而在聽力訓練時感到理解困難,那不妨在聽力目標中設定“通過聽力訓練,讓學生掌握英語發音規律”的教學重點目標。因此只有找到學生的難點所在,才能確定聽力教學重點,從而實現聽力有效教學。
再次,聽中要適時停頓 在做聽力練習的時候適時停頓是非常必要的,它在向學生暗示:停頓處是文章的重要之處,也是回答問題的關鍵之處。這樣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適時停頓的時候,順便讓學生重復剛剛聽過的單詞或句子效果會更好一些。通過這樣做不僅提高了學生們在聽力時把握關鍵詞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同時也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
接著,聽后要總結 通常情況下,我們上聽力課的時候,聽完內容,做完課后練習就沒事了。我個人認為在聽完材料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聽力內容作一個簡短的復述或討論,教師對他的回答做出總結并給予積極中肯的評價。這樣的活動不僅會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興趣和勇氣,而且也實現了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同時,讓學生分角色來朗讀聽力材料這更加加深了學生對聽力材料的理解。
最后,當然,在日常教學中,要結合教學內容,適時地把課本所學的知識與社會生活進行聯系,豐富學生的知識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信心,提高對學習和生活的認識,也還要在日常教學中,始終關注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增強文化意識,為學生的聽力理解提供知識經驗的準備。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中西方的餐飲習俗差異;西方公共場所的女士優先的優雅風范;西方倡導的個人奮斗、自強獨立的價值觀;中西方對贊同和否定的表達方式折射出的思維方式;等等。教學中要始終關注中外文化差異。比如farm這個詞的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它在英語中是指一定規模的農、牧、漁、養殖業的生產場地,而不能簡單地教了個“農場”這個意義,引起誤解,教師更進一步可以把中西方的農業生產活動的差異介紹給學生。
四、結論
提高聽力水平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師只有在思想上重視聽力教學,正確設定每一節課,每一學期的聽力教學目標,在教法上進行探索創新,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的聽力水平得到提高,培養良好的聽力習慣,實現有效的聽力教學。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6[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
[3]宋德如,孔鍇.現代教育新理念解讀[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5.
[4]葛文山.英語聽力理解及其策略訓練[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