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關注全體學生、關注學生全面發展是新課改強調的關鍵點,分層教學法正好滿足新課標提出的客觀要求,能夠有效促進不同層次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本文從不同角度入手客觀剖析了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課堂的應用,全面提升英語學科教學效果,促使各層次學生都能在學習英語知識中健康、快樂成長。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分層教學法;應用
【作者簡介】賈喜紅,岷縣城關初級中學。
隨著新課改持續深化,傳統教學方法弊端不斷顯現,很難滿足新時代下學生各方面發展的需求,優化教學方法已成為學科教學改革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同時,分層教學法優勢特征鮮明,教師要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基礎上有效分析教材、學情,通過多樣化路徑高效運用分層教學法,讓初中英語教學煥發生機活力,促使各層次學生在“和諧、寬松”的分層教學環境中不斷積累英語知識技能的同時培養英語思維品質以及能力素養。
一、課前預習任務分層
課前預習是實現高效英語教學、提高英語學習效果等的關鍵性環節,教師要將分層教學法有效融入到初中英語單元課題課前預習環節,分層設置課前預習任務,確保各層次在完成過程中都能高效預習英語新課題知識。
以“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為例,教師要在英語單元教學分析基礎上明確“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單元課題教學要求、重難點,針對各層次學生英語水平、學習能力等,從單詞、句型、語法等方面入手,分層課前預習任務,確保每位學生都能順利完成。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科學制作層次化、針對性、實效性等特征鮮明的單元課題知識要點講解、課題預習任務等微視頻,為各層次學生高效預習“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單元課題內容導航。學生要在觀看微視頻的基礎上結合自身能力,合理化預習新課題內容,在理解、掌握的基礎上獨立完成對應的預習任務,在感知單元主題的基礎上清楚單元學習中需要掌握的知識以及技能,提高課前預習效果、學習效率的同時強化參與英語課中教學的意識。
二、課中教與學分層
課中是初中英語單元課題教學目標實現的核心所在,教師要在應用分層教學法中深化課中環節,對課中教與學進行科學化分層,促使各層次學生都能融入到教學各環節,在發揮主觀能動性中掌握課題知識的同時發展英語思維與能力。
以“What’s the matter”為例,教師要圍繞分層教學法要求,分層設置“What’s the matter”單元課題知識、能力以及情感三大層次目標,科學指導課中教與學兩大環節,深化解讀單元課題內容的同時科學化制作電子課件,課件中基礎內容、重難點內容要具有較高的層次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傳統與現代教學有效結合,借助多媒體動態演示、板書設計等,分層講解“What’s the matter”單元知識的同時設置層次鮮明的思考問題,讓各層次學生在思考、分析、解決課題問題中進行有效互動、交流,科學理解課題知識點。隨后,教師可以圍繞“What’s the matter”單元主題,分層設置課堂實踐任務的同時合理劃分情境表演小組,各小組學生要圍繞實踐任務,編排英語情境對話的同時進行排練,在詮釋不同角色中深化運用、掌握單元知識,在突破重難點中鍛煉思維、發展能力,都能有所進步。
三、課后實踐作業分層
作業設置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方面,而課堂內外實踐是新課標明確強調的。教師要在應用分層教學方法中有機銜接英語課堂內外,分層設置課后實踐作業,促使各層次學生在完成實踐作業中同步提高英語能力與核心素養。
以“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為例,課內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聯系當下生態環境這一熱點話題,結合當地水環境、大氣環境等具體情況,以“saving the earth”為主題,分層設置課后英語實踐作業的同時劃分好實踐小組。各小組學生要圍繞實踐作業,進行實地調查、數據分析處理、提出解決方案、情景劇表演等,促使各層次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后英語實踐中,在整合、運用掌握的英語新舊知識過程中進行有效合作,在完成實踐作業中深化鍛煉多方面能力的同時對生態環境問題有全新的認識,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培養良好品質以及英語核心素養。
四、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要深層次把握分層教學法內涵、要求、作用等,落實“以人為本”理念,反思初中英語理論與實踐兩大層次教學的同時巧用可行的應對策略,將分層教學法滲透到初中英語課程教學各環節,滿足各層次學生英語學習需求,在夯實英語理論基礎的過程中發展英語綜合能力,順利實現英語分層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孫晶.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11):145-145.
[2]王巖.關于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校園英語(上旬),2018(9):164-164.
[3]常婷.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2(24):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