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何語言的學習都離不開文化背景知識,英語文化背景知識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于不同語言之間總是有許多差異,所以學生在學習語言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因而,讓學生掌握文化背景知識尤為重要。本文就目前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了文化背景知識在教學中所起的作用。
【關鍵詞】語言文化;英語教學;文化背景知識
【作者簡介】周鵬飛,新疆塔城地區額敏縣第六中學。
語言與文化是密切相關的,因為語言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外語的教學中,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行為規范、文學藝術、價值觀念等等。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接觸和了解外國文化有益于英語學習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對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的認同和熱愛,有益于培養學生的國際意識。《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也明確指出:在英語學習中,要通過擴大學生接觸外國文化的范圍,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使他們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鑒別能力和敏感性,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現階段的初中英語教材對語言文化涉及的很多,包括英語國家的歷史事件、名人軼事、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文化。但我們的英語教學是什么樣子呢?由于課時關系和應考因素,英語教師只會教語音、詞匯和語法等語言知識,而對語言文化涉及的很少,教師沒有專門的講解,有講解的教師也只是在課堂上一帶而過。這就導致學生對英美文化沒有足夠的了解和認識,在英語學習上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問題。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運用語言達到交際的能力,而學習英語知識、掌握英語技能、提高應用英語的能力是與熟悉英語國家的文化密不可分的。所以說文化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忽視,意義重大。
一、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由于英語文化背景知識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而且文化背景知識又是豐富多彩的,因此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比如人教版英語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介紹了美國的感恩節,特別介紹了感恩節的大餐——烤火雞。筆者在教學時就運用多媒體選取了能直觀展現西方國家人們過感恩節情景的視頻和圖片,先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過感恩節的社會習俗,然后要求學生將西方的感恩節與中國的端午節進行對比,并讓學生搜集端午節的來歷、特色食物及慶祝方式。學生對此特別感興趣因而愿意發言,敢于發言。通過中外兩個節日的對比,學生們發現并感受到了其中的文化差異,不但深入了解了西方的感恩節,而且也加深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所以說,在英語教學中重視文化教學,絕對不是浪費時間,而是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的教學質量。
二、有助于加強學生對教材重難點知識的理解
教師在教學中恰當運用文化背景知識來輔助講解教材中的重點和闡釋課本中的難點,能幫助學生理解這些問題,優化課堂教學。英語是外來文化,學生學習起來有很多困難,對于課本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更是難上加難。而文化背景知識的靈活運用,有利于學生克服這些困難。我所在的地區所使用的人教版英語教材八年級下冊每單元都有一個短文閱讀,篇幅較長,內容較深,牽扯到的短語,語法也較多,是老師教學中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很多學生一看到這種短文,就直接放棄了學習,覺得太長,太難。人教版英語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短文閱讀是關于馬丁﹒ 路德 金和“9 11”事件。我在教學中先讓學生查找資料了解馬丁﹒ 路德 金這個歷史人物和“9 11”事件的始末,然后才去學習這篇短文。這樣學生掃除了學習中的文化障礙,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為進一步學習這篇文章打下了基礎,也有助于對重難點的理解和把握。英語本是一種外來文化,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對于教科書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更是如此。而文化背景知識的靈活運用,有利于學生克服上述困難,更好地掌握英語的基礎知識。
語言教學不僅僅是語言知識的傳承,還應進行文化的教學,這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也是不容忽視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J].
[2]顧嘉祖.語言與文化[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