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愛華
摘 要: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強化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和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朗讀能力,是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文本理解能力的關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深入分析當前語文朗讀教學現狀,積極開展朗讀訓練,全面提升學生語文朗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對策
朗讀是一門有聲藝術。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基礎,如漢字基礎、拼音基礎等。教師在三年級語文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層級,積極開展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和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相比,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訓練的開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筆者在執教小學三年級語文的過程中發現: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忽視朗讀訓練,朗讀訓練的缺失,直接影響了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經驗,立足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探索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有效對策。
1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語言的學習中,聽、說、讀、寫能力是學生應當掌握的基本能力。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視角,教師在語文的教學中要想發展學生語言核心素養,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就需要從聽、說、讀、寫四方面入手,促使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就小學語文的教學而言,朗讀訓練的開展,是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我們知道:朗讀,是有聲語言。讀的過程,也是學生表達、表現的過程。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的字音、節奏、語調等將會得到很好的訓練。以字音的訓練為例,讀準字音,是開展朗讀訓練的第一步,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準確把握每個字的讀音,有利于提高其音準,促使其普通話水平提升。而普通話水平的提升,則是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所在。可以說:朗讀訓練的開展,無論是字音訓練還是節奏訓練,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1.2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應當重視學生對閱讀文本的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那么,如何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呢?我們常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直觀地表達了“讀”與“悟”之間的關系。即學生通過大量的讀,所讀的文本的意義自然就懂了。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積極開展朗讀訓練,借助朗讀,刺激學生的大腦,讓學生多讀、多記,有利于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文本理解和感悟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2 當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現狀
有人說:朗朗的讀書聲,是校園最美的風景。筆者認為:朗讀教學應當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始終。然而,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筆者發現: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重視朗讀訓練,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重視不足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舉個例子:一堂課40分鐘,但用于學生朗讀的時間不足五分鐘,其他的大部分時間都處于“講問教學”狀態。更有甚者,部分教師給予學生“讀”的這五分鐘,學生都是處于默讀的狀態,屬于無聲語言,更甭談指導學生朗讀的技巧和方法了。這樣的語文教學現狀,屬于典型的應試教育模式,與現代教育改革發展的目標格格不入。
3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有效對策
3.1 多讀,培養語感
在小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朗讀能力的提升、朗讀技能的形成,都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不是一蹴而就。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開展朗讀訓練,一定要指導學生多讀。書讀多了,語感自然形成。對語言的學習而言,語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元素,是學生對語言文字符號所產生的一種直觀感受,這種直觀感受直接影響學生語文學習的效果。因此,指導學生多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朗讀訓練的必經之路。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留更多的朗讀時間,改變過去讓學生默讀5分鐘的語文教學現狀。同時,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改變過去學生隨意讀的現象,通過規范性的、標準性的朗讀訓練,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其次,教師要善于拓展學生的朗讀時間。學生的語文朗讀,并不一定要在課堂上進行,教師可以不斷拓展朗讀時間。例如,在早讀時間朗讀;在課余時間朗讀等,都是多朗讀的表現。
3.2 培養學生朗讀的技巧
在小學語文的朗讀教學中,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看似是一句很簡單的話,但對小學生而言,要想真正做到這一點絕非易事。首先,學生要做到“正確”朗讀,就需要把握幾點:不添、不漏、不錯。這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著實是個不低的要求;其次,學生要“流利”朗讀,即在朗讀的過程中,不能重復,不能卡殼,要能夠一氣呵成讀完;第三,學生要做到“有感情的朗讀”,這里的“有感情的朗讀”是指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要深入把握朗讀文本的情感內涵,并能夠融入情感朗讀,這對于生活閱歷不夠豐富的小學生而言,要做到這一點,也絕非易事。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朗讀訓練的開展中,應當強化對學生朗讀技巧和方法的指導,如何發音、如何吐字、如何把握節奏和情感等,都需要教師悉心指導,方能取得好的朗讀效果。
3.3 豐富朗讀教學形式
小學語文朗讀訓練的開展,教師要采取多樣化的方式進行。例如,在朗讀訓練中,教師通過自身的示范朗讀,給學生很好的模仿資源;又如,教師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開展朗讀訓練,借助一些優質的朗讀音頻、朗讀視頻等,營造語文朗讀的氛圍,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強化朗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祁莉娟.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