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揚
【摘 ?要】目的:探究基礎護理時間表在婦科護理服務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8年1月-2019年2月我院婦科收治的120例患者多為研究對象,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不采用基礎護理時間表對患者進行護理,觀察組采用基礎護理時間表實施護理服務,比較組間患者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與危重患者護理達標率、基礎護理達標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婦科護理過程中運用基礎護理時間表,可有效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同時提升危重患者護理達標率與基礎護理達標率,具有一定臨床意義。
【關鍵詞】基礎護理;時間表;婦科護理;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5-0140-01
基礎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針對疾病自身特異性與復雜的致病因素致使患者身體生理機能、集體代謝、形體與心理狀態等各方面發生的變化,采用科學護理手段幫助患者解除身體不適癥狀與痛苦,進而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促進患者病情康復[1]。而醫院中基礎護理質量代表醫院整體護理質量,基礎護理是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的橋梁,同時也是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與心理狀態觀察的有效途徑[2]。本院積極相應衛生部“優質護理示范工程”號召,以“夯實基礎護理,提升護理滿意度”為主題進行示范工程活動,本文結合我院科室護理特征,為提升基礎護理質量制定“基礎護理時間表”,與常規護理操作相比,效果顯著,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2019年2月我院婦科收治的120例患者多為研究對象,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其中觀察組患者年齡21-56歲,平均年齡(38.54±1.32)歲,高中及以上學歷42例,初中及以下學歷18例,子宮肌瘤患者21例,子宮內膜異位患者12例,宮外孕23例,其他疾病4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2-58歲,平均年齡(37.46±1.28)歲,高中及以上學歷40例,初中及以下學歷20例,子宮肌瘤患者18例,子宮內膜異位患者16例,宮外孕21例,其他疾病5例。比較其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按常規護理項目進行護理,護理過程中無基礎護理時間表作為參考,觀察組依照基礎護理時間表對患者進行基礎護理,基礎內容時間表內容為:早6:30-8:00為患者整理床鋪、梳頭、洗臉、更衣、進食與飲水,協助其使用大小便器與失禁護理;8:30-9:30口腔護理、尿道口護理、協助其使用大小便器與失禁護理、協助患者翻身、床上活動、預防壓瘡、有效咳嗽護理;10:30-11:30協助患者翻身與有效咳嗽、幫助患者床上活動、預防壓瘡護理、協助其使用大小便器與失禁護理;12:30-13:30協助患者飲食、飲水、幫助患者翻身、協助患者床上移動,預防壓瘡護理、指導患者有效咳嗽、協助其使用大小便器與失禁護理;14:30-15:30協助患者床上移動、預防壓瘡護理、協助患者翻身,幫助患者有效咳嗽、協助患者使用大小便器與失禁護理;16:30-18:00足部清潔、面部清潔、口腔護理、整理床鋪、尿道口護理、協助患者床上移動、協助患者使用大小便器與失禁護理;18:30-19:00協助患者進食、飲水、協助患者床上移動、預防壓瘡、協助患有有效咳嗽與翻身、協助患者使用大小便器與失禁護理。20:30-次日6:30協助患者使用大小便器與失禁護理,同時每兩小時為患者翻身一次,預防壓瘡護理,患者熟睡時間除外。同時,每周星期一下午14:30-15:30為患者進行擦浴、指甲護理;每周星期五為患者進行擦浴、洗頭護理。
1.3觀察指標
對比患者護理效果,采用本院自制滿意度調研問卷對比較患者護理滿意度,并統計危重患者護理達標率與基礎護理達標率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實驗研究過程中所得到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對照組與觀察組之間的差異以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4%,危重患者護理達標率為96%,基礎護理達標率為98%,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61.7%,危重患者護理達標率為65%,基礎護理達標率為68.4%,對比組間數據,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其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在護理服務中,基礎護理為關鍵護理部分,是相關理人員與患者溝通最佳途徑,可直接體現出護理人員的專業素養[3]。依照基礎護理時間表對患者展開護理,護理質量與工作效率得以提升。按基礎護理時間表,科室全體護理人員共同執行,對患者進行更衣、翻身、更換床單、床上移動、導管等護理服務,由分管責任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尿道口護理、口腔護理、指甲護理等基礎護理服務,可有效減少不良事件發生率,提升護理安全保障[4]。與此同時,使患者與患者家屬清楚了解基礎護理內容與護理時間,促進患者與患者家屬主動配合,打造患者家屬與護理人員共同協作護理新模式[5]。
綜上所述,在婦科護理患者過程中,運用基礎護理時間表對患者進行護理服務,可使護理人員具有積極主動性,有效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提高危重患者護理達標率與基礎護理達標率,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楊曉春, 張紅衛. 基礎護理時間表在婦科護理服務中的應用效果[J]. 航空航天醫學雜志, 2012, 23(5):593-594.
[2]蔡旬麗.基礎護理時間表在婦科護理服務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5,2(12):171-172.
[3]次成巴姆.優質護理服務在婦科腫瘤護理中的應用[J].飲食保健,2018,5(49):168.
[4]朱媛媛, 齊學宏, 梁會妮,等. 時間管理法在婦產科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 心理醫生, 2015, 21(22):224-225.
[5]楊曉春,張紅衛.基礎護理時間表在婦科護理服務中的應用效果[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2,23(5):593-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