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迪
【摘 ?要】目的:探析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介入治療患者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療的82例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n=41)與研究組(n=41)。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結果: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32%,對照組為24.39%,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介入治療患者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干預的效果更加確切,能夠顯著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深入研究與借鑒應用。
【關鍵詞】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介入治療;圍手術期;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5-0154-01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肢體缺血病癥,多見于中老年群體[1]。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飲食結構的不斷改變,老齡化問題的不斷加劇,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發生率越來越高,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與工作。現今,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主要采用保守治療、手術治療、介入治療等方法,其中介入治療具有操作簡便、創傷輕、療效好、恢復快、可重復操作等優勢,成為了臨床治療的首選方法。在介入治療中,為了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應加強圍手術期護理的實施。為此,本文現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療的82例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圍手術期護理干預的實施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療的82例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n=41)與研究組(n=41)。入選標準:(1)符合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診斷標準;(2)溝通能力與認知能力良好;(3)自愿參加,知曉研究目的,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伴有精神疾病及認知障礙;(2)合并嚴重其他系統疾病。對照組中,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22例;年齡最小為35歲,最大為83歲,平均為(62.13±3.54)歲。研究組中,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21例;年齡最小為37歲,最大為82歲,平均為(62.06±3.51)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即術前向患者及其家屬簡單說明疾病及治療知識,并做好術前準備工作;術后對患者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予以密切觀察,做好各項生活護理等。
研究組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即(1)術前護理:對患者病情進行全面評估,同時評估患者手術風險,制定合理、科學的護理計劃;針對患者心理狀態,給予恰當的心理疏導與支持,說明介入治療的重要性與安全性,消除患者顧慮,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嚴格遵照醫囑進行超前鎮痛,并指導患者進行肺功能、床上大小便等適應性訓練。(2)術中護理:協助患者取恰當體位,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遵循無菌原則執行操作;若患者術中疼痛劇烈,應及時給予語言安慰,分散患者注意力,必要時給予止痛藥物。(3)術后護理:對患者穿刺部位進行嚴密觀察,是否存在滲血、滲液、皮下血腫等現象,同時對患肢血運狀況進行觀察,注意患肢保暖。如果患者動脈搏動減弱、皮溫降低、疼痛加劇,應馬上告知醫生,協助醫生進行恰當處理。協助患者定時翻身,活動健側肢體,并按摩腰背部,術后1天指導患者下床活動。術后6h食用流質食物,飲食以低脂、低鹽、高蛋白為主,且多吃瓜果蔬菜,預防便秘。此外,叮囑患者禁煙禁酒,出院后按時按量服藥,不可隨意更改用藥劑量或者停藥;同時定期進行電話隨訪,給予患者針對性指導,耐心解答患者疑問。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并發癥(感染、導管堵塞、血腫)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在專業軟件SPSS 20.0中輸入本研究數據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表示為百分率形式,采用x2值對數據差異進行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為( )形式,采用t值對數據差異進行檢驗,當P<0.05時,說明數據差異顯著。
2 結果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7.32%,對照組為24.39%,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所示。
3 討論
近些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口老齡化問題的不斷加劇,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發生率日益提高。當患者患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時,非常容易引起肢體壞死,具有較高的致殘率,極大的降低了患者生活質量。現今,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介入治療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具有手術風險低、術后恢復快、血管再通率高等優勢,成為了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首選治療方法[2]。然而,介入治療易引發一些并發癥,致使手術效果受到影響。所以,在介入治療中,應加強圍手術期護理的實施。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此研究結果與相關報道[3]十分接近,由此證實,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介入治療患者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干預的效果更加顯著。究其原因為:在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介入治療中,因為患者缺乏對疾病及治療知識的了解,導致易出現抵觸、恐懼等情緒,影響了治療效果,而通過圍手術期護理干預的實施,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消除患者不良情緒,幫助患者重建治療信心,以此提高配合積極性;同時,通過對患者病情及生命體征變化的嚴密監測,能夠及時發現患者異常,進而給予及時、對癥處理,并指導患者合理飲食與運動,以此加快患者康復。
綜上所述,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介入治療患者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干預的效果更加確切,能夠顯著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深入研究與借鑒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慧,孫靚.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介入治療的圍手術期護理要點分析[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9,42(3):73-74.
[2]李向梅.綜合護理在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腔內介入治療圍手術期中的應用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9,25(6): 987-989.
[3]王樂,周紅艷,孫靜嵐.介入置管溶栓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觀察與護理[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8,25(2):74-76.